中国青年网专访奇芯光电程东:与光子集成世界的不解之缘
发布时间:2016-01-15 09:56:31 热度:11313
1/15/2016,两年前,49岁的程东开始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创业。
他做了一件很酷的事——放弃国外企业高管的优厚待遇,带着来自美国、加拿大等国的4位国际顶尖人才组成的团队落户西安光机所,创办西安奇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奇芯公司正在研发的集成光学器件要将分立的波分复用、滤波器、透镜等多种光器件缩微集成到方寸之间,将为光纤宽带通信运营商带来光子信息领域的巨大变革——类似的变革以前发生过,就是集成电路IC取代单个晶体管,那次变革让计算机从研究所的巨无霸变成进入千家万户的台式机,更进一步缩小为现在可以一手掌控的智能手机。
2013年,程东还是拿着几十万美金年薪的加拿大企业高管,支撑他自降身价回国创业的动力,是团队所拥有集成光学器件领域国际领先水平的技术积累和核心专利。
走入光子集成世界
2015年2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考察西光所。期间,一直默默致力于将光子集成科研成果产业化的程东也出现在了央视采访的镜头之中。
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展区,习近平总书记详细询问了光子集成芯片、光纤温度传感器、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等产品的情况。“当我说到,现在我们的集成芯片体积大大缩小,端口密度增加,机房需要的空间只需要现在的四分之一,大大节约了成本时,总书记还特地拿起了模块看了看,并强调‘也会降低功耗’。”程东回忆说。
习总书记认可和支持西安光机所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探索,并对该所“人才+技术+资本+服务”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给予了肯定。
事实上,这也是吸引程东回国创业的重要原因。程东与西安光机所有着深厚的渊源。在这就读硕士期间,他第一次走入了光子集成的世界。
“25年前,光子集成研究在国内刚起步,仅仅是局限于探索方面,很少有相关的应用产品。”但这个在外行人眼中似乎有些“枯燥”的领域,在程东看来却“非常有意思”,“这一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当时我们做的两类研究,从器件集成角度来讲也是有实际应用的。比如说日本的佳能复印机,在扫描的过程中用的是自聚焦透镜阵列做的排透镜,把一个一个聚焦透镜排成一排。另外,我们当时课题小组做的关节镜、内窥镜,也是用光纤深入到胃或膝盖,甚至泪腺中,用于医疗检查。但实际上,那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光子集成,相当于器件的集成。”程东说。
1994年,程东出国深造,奔赴芬兰赫尔辛基工业大学光通讯专业攻读博士。毕业后,他就职于芬兰诺基亚网络公司,主要负责光通讯系统方面的事务。期间,诺基亚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对细节的重视等都对他后来创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那时候学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诺基亚的产品定位方式不是‘跟踪市场’,而是要‘引导市场’。”
从诺基亚辞职后,程东又到加拿大通信网络巨擘——加拿大北方电讯网络公司工作了两年。
2000年左右,加拿大渥太华吸引了一批批科研人才,开启了打造“北方硅谷”的步伐,滚滚而来的金钱把渥太华沉睡的市郊变成了活跃的高科技温床。
创业公司开始关注通讯领域的光纤网络和半导体工业,这些行业当时尚处萌芽阶段。“那个时候光通讯刚起来的时候,懂光的人很少。”程东回忆道。程东每周都能接到许多猎头的电话,用他的话说,“那个时候是工作找人”。程东开始频繁跳槽,从做系统,到负责光器件的认证和开发,他在行业内炙手可热。
第一次试水
然而,热钱还没有烧多久,2001年,因为全球网络泡沫破灭,导致作为下游产业的光通信行业陷入了灾难性的危机中。
2002年,程东所在的公司关门后,他看中了中国刚刚起步的光通讯市场,开始了第一次创业。
他与另外两名技术人员一起创立公司,没人拿工资,公司日常运转都靠三个人的积蓄。坚信“技术为王”的他们遇到了市场、融资、管理……方方面面的问题,“大家全是从工程师出来的,公司其他方面基本上都不太懂。我们才发现,实际上除了技术以外,还有很多很多东西是原来所想象不到的。”程东坦言,“那个时候也不像咱们国内这么好的环境,现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那时真是步履维艰。”
程东的第一次创业不能用“成功”来形容,2003年,公司关门,他把那两年的创业经历总结为:“只是一次有益的探索”。
这次创业经历给程东上了生动的一课:投资人是否给你的公司投钱,他们首先看的是人,即你的创业团队,而不是技术和市场。“因为技术、市场他肯定是要评估的,核心是要解决人的问题。这就像你找朋友借钱,朋友要看你的信用度一个道理。”
2004年,程东到美国飞博创Fiberxon公司工作。因为公司很多业务都在成都、深圳,他成了成都、深圳、硅谷三地的空中飞人。
他从技术做到产品线管理和技术市场,到后来负责公司中国区以外的全球市场,直接负责阿尔卡特、爱立信、摩托罗拉等大客户,随着接触面越来越广,资源、人脉、说话处事的技巧……都让“工程师程东”迅速在转变。程东说那段历练让他“从做工程师的思维,到做市场的思维有了巨大的转变”。
不过,程东依然坚持“技术是核心”。“如果做一个跟我们这个行业完全不相关的东西,那我可能还不如一个高中生呢!”
光事业探索者
2013年,程东到深圳参加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时,机缘巧合结识了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西安光机所)所长赵卫。赵卫邀请程东到西安光机所做信息光子器件与光子集成研究中心,而做这个中心的目的就是“把技术产业化”。
有媒体这样评论这一时期的西安光机所:西安光机所在用人机制方面,敢于“拆除围墙”,创新用人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引进了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创业领军人才,落户陕西,局部形成了“孔雀西北飞”的良好局面。
程东说自己做事情基本上奔着两点,“一个是formoney(为钱),人总是有家庭的责任;另外一个就是为了兴趣”。当时,除了西安光机所,还有其他单位向程东抛出橄榄枝,而西安光机所是这些机构里给钱最少的。“光机所的创新用人模式、开放的办所理念吸引了自己。光机所创新创业的氛围十分浓厚,给了创业人员宽松的环境和最大的自主权。”程东说。
2013年9月,他带着来自美国、加拿大等国的4位国际顶尖人才组成团队落户西安光机所。
对于再次“从头再来”,程东不否认风险的存在,却依然怀有信心。对他来说,“不做起来,永远看不到希望”。
“很多东西都是在做的过程中找到解决方案。一个创业,如果你等到时机成熟,机会就过去了。在别人都看好的情况下,已经不是机会,是风险了;只有在很多人没有看好的情况下,这才是机会。”
2014年2月,光子集成项目的产业化公司——西安奇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公司注册资金200万,其中,程东出资120万;再加上公司吸引到的第一笔投资500万,与光机所的大力支持,这就是他们创业时期的全部。而这些钱对于一家做光通讯的企业来说实在有限,“一台设备一两百万太正常了,大设备任何一台就是1000万的”。虽然程东与其他股东没打算做一家重资产的公司,但是公司刚起步时还是困难重重。“有时,我是这边签着借款协议,那边给员工发的工资。”
2014年7月,公司完成第一轮融资,估值4100万元。目前,刚刚完成的第二轮融资,公司估值达到了2亿元。据程东介绍,奇芯光电之所以发展如此迅速,多亏了西安光机所的创业平台机构。“光机所的中科创星孵化器对于奇芯光电的‘出生成长’给予了全程呵护。”
奇芯光电专业从事PIC(光电子集成电路)芯片、器件、模块及子系统的研发,致力于高水平集成的PIC解决方案,推动“宽带中国”战略实施。公司的宗旨是掌握未来光子信息技术的核“芯”技术,解决我国光电子信息行业的无“芯”之痛。通过自主研发的光电子集成领域颠覆性技术,实现对传统集成电路的“弯道超车”,推动我国在光电子集成电路领域从“跟跑着”向“领跑者”转变。
李克强总理多次督促宽带提速降费,然而,三大运营商公布的方案都不尽人意。程东客观分析,“从运营商的角度来讲他们是真金白银地把设备铺下去,硬件需要很多大型测试设备,材料、研发经费需要大量投入,这跟做APP模式的情况完全不一样。”
程东说,“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实业强国。没有一个国家光靠互联网+能把国家实力变强的,实业要踏实认真做好,才能解决就业问题,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奇芯光电做的几款产品,是通过技术让运营商降低整个系统成本,从而最终降低用户资费成本,使用户受益。为此,他们开发了独有的光子集成材料平台和独特的芯片级混合封装技术,成功地将各种复杂的光电功能集成在一起,并将激光器的耦合效率提高到67%以上。目前,公司所开发的第一款产品已经开始进入主流设备商的测试阶段,预计2016年年初开始批量发货。
“市场看好我们的不仅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光通信核心芯片制造技术,更重要的是围绕该项目所形成的各级研发平台、各类地方产业基础、不同体制的人才和市场化科技服务业等资源融合配置优势。后者正是我们创业企业走好‘起步最初一公里’的关键。”程东说。
程东坦言,科技工作者总有个情怀,“希望把技术转化成实际应用,转化成财富,如果不能这样,科研成果只能束之高阁。”他一直坚信,科技的目的最终是创造财富,服务于民生。
“科研毕竟花的是纳税人的钱,你这么多钱花下去,能创造出什么东西是至关重要的,要有一种社会责任感。”程东的理念与赵卫所长不谋而合。
赵卫曾提出问题:“这个研究所是谁的?谁是研究所的主人?”他提出了崭新的理念。主人是纳税人,而不是员工,员工只是纳税人的一部分。“这个理念就突破了原来一个完全独立王国的情况。你做的东西也好,搞的课题也好,要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纳税人。你服务于纳税人,你也是纳税人部分,也就服务于你自己,你向社会创造财富,你也在享受这个财富。我觉得这样的话,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程东经常问自己一个问题,“中国逐渐发展壮大,自己的责任是什么?”
对于未来两年的规划,程东坦言,投资方的目标是公司上市,而他自己只是希望脚踏实地地开发产品,把这个事情做好。他希望引进更多的团队,“本土的也好,国外的也好,回来把我们整个上下游产业链打通,步子就会更大起来。”
来源:中国青年网
他做了一件很酷的事——放弃国外企业高管的优厚待遇,带着来自美国、加拿大等国的4位国际顶尖人才组成的团队落户西安光机所,创办西安奇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奇芯公司正在研发的集成光学器件要将分立的波分复用、滤波器、透镜等多种光器件缩微集成到方寸之间,将为光纤宽带通信运营商带来光子信息领域的巨大变革——类似的变革以前发生过,就是集成电路IC取代单个晶体管,那次变革让计算机从研究所的巨无霸变成进入千家万户的台式机,更进一步缩小为现在可以一手掌控的智能手机。
2013年,程东还是拿着几十万美金年薪的加拿大企业高管,支撑他自降身价回国创业的动力,是团队所拥有集成光学器件领域国际领先水平的技术积累和核心专利。
走入光子集成世界
2015年2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考察西光所。期间,一直默默致力于将光子集成科研成果产业化的程东也出现在了央视采访的镜头之中。
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展区,习近平总书记详细询问了光子集成芯片、光纤温度传感器、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等产品的情况。“当我说到,现在我们的集成芯片体积大大缩小,端口密度增加,机房需要的空间只需要现在的四分之一,大大节约了成本时,总书记还特地拿起了模块看了看,并强调‘也会降低功耗’。”程东回忆说。
习总书记认可和支持西安光机所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探索,并对该所“人才+技术+资本+服务”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给予了肯定。
事实上,这也是吸引程东回国创业的重要原因。程东与西安光机所有着深厚的渊源。在这就读硕士期间,他第一次走入了光子集成的世界。
“25年前,光子集成研究在国内刚起步,仅仅是局限于探索方面,很少有相关的应用产品。”但这个在外行人眼中似乎有些“枯燥”的领域,在程东看来却“非常有意思”,“这一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当时我们做的两类研究,从器件集成角度来讲也是有实际应用的。比如说日本的佳能复印机,在扫描的过程中用的是自聚焦透镜阵列做的排透镜,把一个一个聚焦透镜排成一排。另外,我们当时课题小组做的关节镜、内窥镜,也是用光纤深入到胃或膝盖,甚至泪腺中,用于医疗检查。但实际上,那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光子集成,相当于器件的集成。”程东说。
1994年,程东出国深造,奔赴芬兰赫尔辛基工业大学光通讯专业攻读博士。毕业后,他就职于芬兰诺基亚网络公司,主要负责光通讯系统方面的事务。期间,诺基亚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对细节的重视等都对他后来创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那时候学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诺基亚的产品定位方式不是‘跟踪市场’,而是要‘引导市场’。”
从诺基亚辞职后,程东又到加拿大通信网络巨擘——加拿大北方电讯网络公司工作了两年。
2000年左右,加拿大渥太华吸引了一批批科研人才,开启了打造“北方硅谷”的步伐,滚滚而来的金钱把渥太华沉睡的市郊变成了活跃的高科技温床。
创业公司开始关注通讯领域的光纤网络和半导体工业,这些行业当时尚处萌芽阶段。“那个时候光通讯刚起来的时候,懂光的人很少。”程东回忆道。程东每周都能接到许多猎头的电话,用他的话说,“那个时候是工作找人”。程东开始频繁跳槽,从做系统,到负责光器件的认证和开发,他在行业内炙手可热。
第一次试水
然而,热钱还没有烧多久,2001年,因为全球网络泡沫破灭,导致作为下游产业的光通信行业陷入了灾难性的危机中。
2002年,程东所在的公司关门后,他看中了中国刚刚起步的光通讯市场,开始了第一次创业。
他与另外两名技术人员一起创立公司,没人拿工资,公司日常运转都靠三个人的积蓄。坚信“技术为王”的他们遇到了市场、融资、管理……方方面面的问题,“大家全是从工程师出来的,公司其他方面基本上都不太懂。我们才发现,实际上除了技术以外,还有很多很多东西是原来所想象不到的。”程东坦言,“那个时候也不像咱们国内这么好的环境,现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那时真是步履维艰。”
程东的第一次创业不能用“成功”来形容,2003年,公司关门,他把那两年的创业经历总结为:“只是一次有益的探索”。
这次创业经历给程东上了生动的一课:投资人是否给你的公司投钱,他们首先看的是人,即你的创业团队,而不是技术和市场。“因为技术、市场他肯定是要评估的,核心是要解决人的问题。这就像你找朋友借钱,朋友要看你的信用度一个道理。”
2004年,程东到美国飞博创Fiberxon公司工作。因为公司很多业务都在成都、深圳,他成了成都、深圳、硅谷三地的空中飞人。
他从技术做到产品线管理和技术市场,到后来负责公司中国区以外的全球市场,直接负责阿尔卡特、爱立信、摩托罗拉等大客户,随着接触面越来越广,资源、人脉、说话处事的技巧……都让“工程师程东”迅速在转变。程东说那段历练让他“从做工程师的思维,到做市场的思维有了巨大的转变”。
不过,程东依然坚持“技术是核心”。“如果做一个跟我们这个行业完全不相关的东西,那我可能还不如一个高中生呢!”
光事业探索者
2013年,程东到深圳参加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时,机缘巧合结识了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西安光机所)所长赵卫。赵卫邀请程东到西安光机所做信息光子器件与光子集成研究中心,而做这个中心的目的就是“把技术产业化”。
有媒体这样评论这一时期的西安光机所:西安光机所在用人机制方面,敢于“拆除围墙”,创新用人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引进了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创业领军人才,落户陕西,局部形成了“孔雀西北飞”的良好局面。
程东说自己做事情基本上奔着两点,“一个是formoney(为钱),人总是有家庭的责任;另外一个就是为了兴趣”。当时,除了西安光机所,还有其他单位向程东抛出橄榄枝,而西安光机所是这些机构里给钱最少的。“光机所的创新用人模式、开放的办所理念吸引了自己。光机所创新创业的氛围十分浓厚,给了创业人员宽松的环境和最大的自主权。”程东说。
2013年9月,他带着来自美国、加拿大等国的4位国际顶尖人才组成团队落户西安光机所。
对于再次“从头再来”,程东不否认风险的存在,却依然怀有信心。对他来说,“不做起来,永远看不到希望”。
“很多东西都是在做的过程中找到解决方案。一个创业,如果你等到时机成熟,机会就过去了。在别人都看好的情况下,已经不是机会,是风险了;只有在很多人没有看好的情况下,这才是机会。”
2014年2月,光子集成项目的产业化公司——西安奇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公司注册资金200万,其中,程东出资120万;再加上公司吸引到的第一笔投资500万,与光机所的大力支持,这就是他们创业时期的全部。而这些钱对于一家做光通讯的企业来说实在有限,“一台设备一两百万太正常了,大设备任何一台就是1000万的”。虽然程东与其他股东没打算做一家重资产的公司,但是公司刚起步时还是困难重重。“有时,我是这边签着借款协议,那边给员工发的工资。”
2014年7月,公司完成第一轮融资,估值4100万元。目前,刚刚完成的第二轮融资,公司估值达到了2亿元。据程东介绍,奇芯光电之所以发展如此迅速,多亏了西安光机所的创业平台机构。“光机所的中科创星孵化器对于奇芯光电的‘出生成长’给予了全程呵护。”
奇芯光电专业从事PIC(光电子集成电路)芯片、器件、模块及子系统的研发,致力于高水平集成的PIC解决方案,推动“宽带中国”战略实施。公司的宗旨是掌握未来光子信息技术的核“芯”技术,解决我国光电子信息行业的无“芯”之痛。通过自主研发的光电子集成领域颠覆性技术,实现对传统集成电路的“弯道超车”,推动我国在光电子集成电路领域从“跟跑着”向“领跑者”转变。
李克强总理多次督促宽带提速降费,然而,三大运营商公布的方案都不尽人意。程东客观分析,“从运营商的角度来讲他们是真金白银地把设备铺下去,硬件需要很多大型测试设备,材料、研发经费需要大量投入,这跟做APP模式的情况完全不一样。”
程东说,“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实业强国。没有一个国家光靠互联网+能把国家实力变强的,实业要踏实认真做好,才能解决就业问题,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奇芯光电做的几款产品,是通过技术让运营商降低整个系统成本,从而最终降低用户资费成本,使用户受益。为此,他们开发了独有的光子集成材料平台和独特的芯片级混合封装技术,成功地将各种复杂的光电功能集成在一起,并将激光器的耦合效率提高到67%以上。目前,公司所开发的第一款产品已经开始进入主流设备商的测试阶段,预计2016年年初开始批量发货。
“市场看好我们的不仅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光通信核心芯片制造技术,更重要的是围绕该项目所形成的各级研发平台、各类地方产业基础、不同体制的人才和市场化科技服务业等资源融合配置优势。后者正是我们创业企业走好‘起步最初一公里’的关键。”程东说。
程东坦言,科技工作者总有个情怀,“希望把技术转化成实际应用,转化成财富,如果不能这样,科研成果只能束之高阁。”他一直坚信,科技的目的最终是创造财富,服务于民生。
“科研毕竟花的是纳税人的钱,你这么多钱花下去,能创造出什么东西是至关重要的,要有一种社会责任感。”程东的理念与赵卫所长不谋而合。
赵卫曾提出问题:“这个研究所是谁的?谁是研究所的主人?”他提出了崭新的理念。主人是纳税人,而不是员工,员工只是纳税人的一部分。“这个理念就突破了原来一个完全独立王国的情况。你做的东西也好,搞的课题也好,要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纳税人。你服务于纳税人,你也是纳税人部分,也就服务于你自己,你向社会创造财富,你也在享受这个财富。我觉得这样的话,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程东经常问自己一个问题,“中国逐渐发展壮大,自己的责任是什么?”
对于未来两年的规划,程东坦言,投资方的目标是公司上市,而他自己只是希望脚踏实地地开发产品,把这个事情做好。他希望引进更多的团队,“本土的也好,国外的也好,回来把我们整个上下游产业链打通,步子就会更大起来。”
来源:中国青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