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天科技承担的863计划深海脐带缆课题通过专家验收
发布时间:2015-06-04 10:54:42 热度:1876
6/4/2015,中天科技担纲的863计划深海通用技术与产品研制(I期)主题项目“深海ROV、拖体等设备用铠装缆技术”课题验收由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办在青岛组织召开,验收专家组认为课题在特种水密材料、铠装层扭矩平衡设计、铠装钢丝预拉伸装置及工艺技术、多刚度测试装置等方面取得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性成果,一致同意通过课题验收。
深海ROV、拖体等设备用铠装缆是重要的深海通用技术和产品之一,是深海ROV、拖体等水下设备与遥控母船间的关键连接载体,具有技术含量高、制造难度大,市场需求批次小,国内基础研究比较薄弱,配套技术水平低,全部依赖进口。
为了填补国内空白,打破国外垄断,替代进口需求,2011年9月,中天科技承担的国家863计划“深海ROV、拖体等设备用铠装缆技术”课题正式启动。中天科技总工程师谢书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担任课题负责人,上海电缆研究所和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参与。课题组吸纳高层次技术人才和自有研发人员组成超强的研究团队,通过“应用了解-研究-试制-试验-再研究-再试制-再试验”的工艺路线,完善专业制造和检测装备,自主研发关键原材料和关键制造工艺,自主研发测试装置和测试方法。研究期间,中天科技薛济萍董事长多次亲自过问课题进展、多次主持解决课题遇到的非技术难题。历时四年,课题突破了深海ROV、拖体等设备用铠装缆的关键技术和制造工艺,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系,形成了深海ROV、拖体等设备用的设计规范、制造工艺和检验标准,成功研制了我国首根深海ROV、拖体用金属铠装缆和非金属铠装缆产品。
2014年2-3月,“深海ROV、拖体等设备用铠装缆技术”课题组将研制的深海ROV用金属铠装缆连接到“海马号ROV”系统,搭载“海洋六号”科考船在南海开展了实用性海试,共计试验下潜10次,最大水深1522米。深海ROV用金属铠装缆各项性能指标均满足“海马号”ROV工作要求。其中,纵向密封性能和扭转性能同国外进口同类产品在1500米进行了对比试验,均优于进口同类产品。
课题组在研究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积极与国内深海ROV、拖体等设备用铠装缆相关应用单位开展技术交流和市场宣传,累计20余个铠装缆项目咨询,课题组均按照项目需求提供了设计方案,并紧密跟踪项目进展情况。课题组为南通河海大学海洋与近海工程研究院设计、制造并提供了工作水深200m的集动力单元、射频同轴电缆、CAN-Bus总线电缆和光纤于一体的多功能ROV用中性缆。为中船重工(昆明)灵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提供基阵信号缆、为中船715所研制提供1800kN重载钢丝铠装缆、为中国海洋大学提供3000米水深单芯同轴铠装拖曳光电复合缆,还出口到马来西亚等国家动态铠装缆,为推动深海ROV、拖体等设备用铠装缆的产业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实现替代进口产品,为我国海洋装备和海洋技术的发展提供自主技术支撑和产品配套。
中天科技的系列铠装缆产品的成功开发,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完全替代进口产品;突破了深海ROV、拖体等海洋探测设备与支持母船的关键连接载体长期受制于国外和国内产业配套能力弱的瓶颈,破解了我国深海通用技术与产品长期依赖于国外的产业风险;为我国深海ROV、拖体的国产化、产业化、谱系化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和产品基础,大大降低系统采购、运营和维护成本。
深海ROV、拖体等设备用铠装缆自主研发成功,形成水下运载器系缆的设计生产能力,为我国海洋油气资源高效勘探开发、海洋环境观测和监测、海底勘测和深潜三个重点技术领域的发展提供基础性的研发、制造支撑和配套。
深海ROV、拖体等设备用铠装缆自主研发成功,实现系列海洋通用技术与产品的工程化生产制备能力,为我国深海技术领域提供重要支撑配套技术和可靠的、系列化的产品,将大大提升我国参加国际海洋竞争能力,加速我国向更深更远的海洋进军进程。同时也为进一步的低比重、高强度、全海深非金属铠装缆,特高强度水下拖曳承载铠装缆等类型脐带缆的研制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对于推动我国海洋技术应用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实现海洋技术由近浅海向深远海的战略转移,建设海洋强国提供高技术保障。
深海ROV、拖体等设备用铠装缆是重要的深海通用技术和产品之一,是深海ROV、拖体等水下设备与遥控母船间的关键连接载体,具有技术含量高、制造难度大,市场需求批次小,国内基础研究比较薄弱,配套技术水平低,全部依赖进口。
为了填补国内空白,打破国外垄断,替代进口需求,2011年9月,中天科技承担的国家863计划“深海ROV、拖体等设备用铠装缆技术”课题正式启动。中天科技总工程师谢书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担任课题负责人,上海电缆研究所和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参与。课题组吸纳高层次技术人才和自有研发人员组成超强的研究团队,通过“应用了解-研究-试制-试验-再研究-再试制-再试验”的工艺路线,完善专业制造和检测装备,自主研发关键原材料和关键制造工艺,自主研发测试装置和测试方法。研究期间,中天科技薛济萍董事长多次亲自过问课题进展、多次主持解决课题遇到的非技术难题。历时四年,课题突破了深海ROV、拖体等设备用铠装缆的关键技术和制造工艺,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系,形成了深海ROV、拖体等设备用的设计规范、制造工艺和检验标准,成功研制了我国首根深海ROV、拖体用金属铠装缆和非金属铠装缆产品。
2014年2-3月,“深海ROV、拖体等设备用铠装缆技术”课题组将研制的深海ROV用金属铠装缆连接到“海马号ROV”系统,搭载“海洋六号”科考船在南海开展了实用性海试,共计试验下潜10次,最大水深1522米。深海ROV用金属铠装缆各项性能指标均满足“海马号”ROV工作要求。其中,纵向密封性能和扭转性能同国外进口同类产品在1500米进行了对比试验,均优于进口同类产品。
课题组在研究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积极与国内深海ROV、拖体等设备用铠装缆相关应用单位开展技术交流和市场宣传,累计20余个铠装缆项目咨询,课题组均按照项目需求提供了设计方案,并紧密跟踪项目进展情况。课题组为南通河海大学海洋与近海工程研究院设计、制造并提供了工作水深200m的集动力单元、射频同轴电缆、CAN-Bus总线电缆和光纤于一体的多功能ROV用中性缆。为中船重工(昆明)灵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提供基阵信号缆、为中船715所研制提供1800kN重载钢丝铠装缆、为中国海洋大学提供3000米水深单芯同轴铠装拖曳光电复合缆,还出口到马来西亚等国家动态铠装缆,为推动深海ROV、拖体等设备用铠装缆的产业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实现替代进口产品,为我国海洋装备和海洋技术的发展提供自主技术支撑和产品配套。
中天科技的系列铠装缆产品的成功开发,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完全替代进口产品;突破了深海ROV、拖体等海洋探测设备与支持母船的关键连接载体长期受制于国外和国内产业配套能力弱的瓶颈,破解了我国深海通用技术与产品长期依赖于国外的产业风险;为我国深海ROV、拖体的国产化、产业化、谱系化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和产品基础,大大降低系统采购、运营和维护成本。
深海ROV、拖体等设备用铠装缆自主研发成功,形成水下运载器系缆的设计生产能力,为我国海洋油气资源高效勘探开发、海洋环境观测和监测、海底勘测和深潜三个重点技术领域的发展提供基础性的研发、制造支撑和配套。
深海ROV、拖体等设备用铠装缆自主研发成功,实现系列海洋通用技术与产品的工程化生产制备能力,为我国深海技术领域提供重要支撑配套技术和可靠的、系列化的产品,将大大提升我国参加国际海洋竞争能力,加速我国向更深更远的海洋进军进程。同时也为进一步的低比重、高强度、全海深非金属铠装缆,特高强度水下拖曳承载铠装缆等类型脐带缆的研制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对于推动我国海洋技术应用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实现海洋技术由近浅海向深远海的战略转移,建设海洋强国提供高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