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Leo聊光器件行业:(9)光联缺乏创新能力吗?
发布时间:2014-09-21 20:02:13 热度:3592
9/22/2014, 编者按:知名的光通信企业里,光纤在线联系最少的大概就是光联Oplink了。这家华人主导的光通信公司在业内出名的低调,除了他们刚进驻珠海时和我们有所联系之外,此后再也没有官方联系。Leo老师这一次分析光联,有助于帮大家也帮我们更好地认识这家公司。
下面我们暂时放下Finisar,谈谈光联。业界对光联的评价,基本上都是一个调:缺乏创新能力,完全不像个美国硅谷的公司。硅谷的公司应该是啥样,不好说,但说光联缺乏创新能力,我一丁点儿都不同意, 光联的创新其实不在新产品上,而是在老产品上,在成本上。大家去看看光联的财报,毛利率都在30%多,那是做无源器件啊,有几个做无源器件公司的毛利率有光联高?(昂纳的毛利率在上市前曾经有51%的毛利率,算是非常罕见的特例)那么高的毛利率,又没有太多Fancy的新产品,只有靠降低成本来实现了。事实上也是如此,经历过光联的Logistic Director 和Finisar的Operation Director后,我就知道光联的采购成本很低。 在光联的时候我们曾经有连续四个季度每个季度采购的加权成本环比下降6~9个百分点的记录, 也就是说上个季度买的所有东西要是在这个季度买的话,总采购成本可以下降6%~9%,年度下降率可以到30%,这其实是非常大的贡献,可是,那时候的光联不是一个看KPI的公司,这些成果根本没人理会。后来的职业生涯让我也意识到,过度强化KPI是问题,但过度弱化KPI公司也是问题,很不幸国内公司以弱化KPI的情况居多。KPI本身还有些缺陷,比如,缺乏全面性,缺乏对合作性的评估等等,这些都成了高管们不看KPI的最好理由。 扯远了,回主题。光联采购成本低有几个原因: 一是光联的材料本土化做得很早,因为工程师们都是大陆出去的,和国内工程师以及供 应商没有语音沟通障碍,早早地进行本土化了。二是,光联在国内设立公司早,我们这个行业的供应商有点欺负新来者,给新来的价格比较高,然后逐年下降,下降 了就上不去了,所以早来的公司,哪怕采购量一样,早来的公司也比较低。三是采购量大,这个和其他同规模的公司优势差不多,但相比于小公司优势就很大。另 外,光联的产品合格率也在逐年提高,这是由于光联管理层的超级稳定,稳定的队伍的坏处是适应外界变化的能力弱,开发跨界产品能力弱,但好处是产品越做越 熟,工时越做越短(包括自动化),合格率会越做越高,总成本会越做越低。不要小看稳定的队伍的好处, 新高管上任是很折腾的,我以前看到其他行业过来的新高管上任管运营,开会时要下属 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从头讲一遍,其他人都在陪听。这还是好的,还有不相信下属以前做过的事情的结论,要重新来做一遍,等于整个运营队伍得陪着他学习一遍,那 个精力和资源的浪费真是不可估量。在低采购价,高合格率,低人工工时的情况下,外加光联是美资公司里最节省的公司,也就是管理费用最低的公司,所以光联的 成本是全行业大小公司中数一数二的低,这是很多人没有想到的。
关于作者
本专栏作者Leo Ye 1996年进入光通讯行业,先后在光器件龙头企业JDSU(加拿大和美国), Oplink,Finisar,光库,索尔思(Source)等公司工作过,担任过生产工程师,生产经理,研发经理,物流总监,厂务总监,运营总监,运营副总,研发总监和精益改造(Lean)小组组长等等。管理过所在公司的运营、研发、采购、进出口、仓库、设备、厂务、IT、人事行政和培训等业务,曾经主持研发了JDSU新一代全胶光环形器,组织实施了Oplink的ISO14001,组织了索尔思的精益改造等等。 Leo老师在中美加三国多个学校学习过,有三项中国专利,五项美国专利,他经历过光通讯的泡沫和起伏,做过多个岗位,对光器件行业有着深刻的认识,我们这里专门开辟专栏,刊载他的系列短文,以飨读者,读者如果有问题,可以和我们编辑联系,邮件:info@c-fol.net, Leo Ye的联系方式是: dp536@yahoo.com。
下面我们暂时放下Finisar,谈谈光联。业界对光联的评价,基本上都是一个调:缺乏创新能力,完全不像个美国硅谷的公司。硅谷的公司应该是啥样,不好说,但说光联缺乏创新能力,我一丁点儿都不同意, 光联的创新其实不在新产品上,而是在老产品上,在成本上。大家去看看光联的财报,毛利率都在30%多,那是做无源器件啊,有几个做无源器件公司的毛利率有光联高?(昂纳的毛利率在上市前曾经有51%的毛利率,算是非常罕见的特例)那么高的毛利率,又没有太多Fancy的新产品,只有靠降低成本来实现了。事实上也是如此,经历过光联的Logistic Director 和Finisar的Operation Director后,我就知道光联的采购成本很低。 在光联的时候我们曾经有连续四个季度每个季度采购的加权成本环比下降6~9个百分点的记录, 也就是说上个季度买的所有东西要是在这个季度买的话,总采购成本可以下降6%~9%,年度下降率可以到30%,这其实是非常大的贡献,可是,那时候的光联不是一个看KPI的公司,这些成果根本没人理会。后来的职业生涯让我也意识到,过度强化KPI是问题,但过度弱化KPI公司也是问题,很不幸国内公司以弱化KPI的情况居多。KPI本身还有些缺陷,比如,缺乏全面性,缺乏对合作性的评估等等,这些都成了高管们不看KPI的最好理由。 扯远了,回主题。光联采购成本低有几个原因: 一是光联的材料本土化做得很早,因为工程师们都是大陆出去的,和国内工程师以及供 应商没有语音沟通障碍,早早地进行本土化了。二是,光联在国内设立公司早,我们这个行业的供应商有点欺负新来者,给新来的价格比较高,然后逐年下降,下降 了就上不去了,所以早来的公司,哪怕采购量一样,早来的公司也比较低。三是采购量大,这个和其他同规模的公司优势差不多,但相比于小公司优势就很大。另 外,光联的产品合格率也在逐年提高,这是由于光联管理层的超级稳定,稳定的队伍的坏处是适应外界变化的能力弱,开发跨界产品能力弱,但好处是产品越做越 熟,工时越做越短(包括自动化),合格率会越做越高,总成本会越做越低。不要小看稳定的队伍的好处, 新高管上任是很折腾的,我以前看到其他行业过来的新高管上任管运营,开会时要下属 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从头讲一遍,其他人都在陪听。这还是好的,还有不相信下属以前做过的事情的结论,要重新来做一遍,等于整个运营队伍得陪着他学习一遍,那 个精力和资源的浪费真是不可估量。在低采购价,高合格率,低人工工时的情况下,外加光联是美资公司里最节省的公司,也就是管理费用最低的公司,所以光联的 成本是全行业大小公司中数一数二的低,这是很多人没有想到的。
关于作者
本专栏作者Leo Ye 1996年进入光通讯行业,先后在光器件龙头企业JDSU(加拿大和美国), Oplink,Finisar,光库,索尔思(Source)等公司工作过,担任过生产工程师,生产经理,研发经理,物流总监,厂务总监,运营总监,运营副总,研发总监和精益改造(Lean)小组组长等等。管理过所在公司的运营、研发、采购、进出口、仓库、设备、厂务、IT、人事行政和培训等业务,曾经主持研发了JDSU新一代全胶光环形器,组织实施了Oplink的ISO14001,组织了索尔思的精益改造等等。 Leo老师在中美加三国多个学校学习过,有三项中国专利,五项美国专利,他经历过光通讯的泡沫和起伏,做过多个岗位,对光器件行业有着深刻的认识,我们这里专门开辟专栏,刊载他的系列短文,以飨读者,读者如果有问题,可以和我们编辑联系,邮件:info@c-fol.net, Leo Ye的联系方式是: dp536@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