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乐平:运营商部署SDN的挑战在于网络架构改变
发布时间:2014-08-07 14:24:26 热度:1412
8/7/2014,日前,来自电信运营商、互联网公司、设备厂商、工信部电信研究院等16家厂商于日前签署成立“SDN产业联盟”的倡议书,预计联盟将在今年9月成立。
工信部通信科技委常务副主任韦乐平接受了媒体采访,谈及SDN,韦乐平显得尤为兴奋、侃侃而谈。他认为,SDN产业联盟的成立从技术和产业的角度来说尽管具有偶然性,但是更具有必然性。当然,“对于运营商部署SDN挑战在于网络架构的改变,尽管这是一个让人满怀期待的技术,但是若实现整个产业链的发展仍旧需要很长的时间的磨练,毕竟这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工程。”
SDN产业联盟今年9月成立
当前,SDN正成为多年来少有的能引起产业界高度关注的网络热点技术,国际上,SDN技术路线竞合日益激烈,设备形态不断丰富,应用领域逐步拓宽,各类公司都在积极发展SDN技术。
而我国,目前也亟需抓住当前的发展机遇,整合产业界各方的优势资源,构建SDN产业生态,力求在SDN技术领域实现突破,成为未来网络技术的引领者。
据了解,目前SDN产业联盟筹备会主要成员是三大运营商、9个设备制造商以及若干个互联网运营商三大类型组成。“但还是缺少了三个部分,第一,缺芯片厂商,因为现在SDN的性能瓶颈卡在通用芯片性能上,所以一定要有芯片厂家。第二要有纯IT厂家,作为未来的硬件基础,需要大量价廉、可靠和必需性能的IT设备,目前还没有真正的IT业的大佬。第三,没有纯软件开发商,SDN主要是软件,现在缺少专业的世界级的软件开发商。因此下一步的工作是完善产业链,尽快扩展到上述领域。”韦乐平对飞象网记者表示。
此外,“除了增加到六种厂商类型,还要从国内厂商、合资厂商开放至全世界。”韦乐平补充道。
看上去无限美好的SDN技术,但其标准化进程缓慢且混乱,事实上SDN技术的标准化,特别是其接口协议的标准化,对于运营商简化网络运维管理,实现异厂商设备、异构网络之间的互联互通将起到决定性作用。“‘SDN产业联盟’的成立不仅要推动统一标准和架构,还要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另外,韦乐平针对SDN产业联盟还提出八字方针,即:开放、创新、协同、落地。尤其开放性,“SDN技术本身就是开放性的技术,不能把一小部分中国厂商围在里面自吹自擂与世隔绝,应该走向全球。”
SDN产业联盟成立具有偶然性,更有必然性
“SDN产业联盟的成立具有偶然性,更有必然性。”韦乐平如是评价产业联盟的成立。
首先,从技术的角度来看,众所周知,多年来所有的电信技术创新、改革都是建立在传统网络架构不变的前提下的一些具体技术的应用和改革。尽管通信业不断地学习计算机行业、学了很多技术,但是关键的开放架构没有学到,或者说没有成功的学到位。“历史上,电话网的7号信令、智能网、软交换、IMS、IP网领域的MPLS、传输网领域的ASON,等等,电信网的不同技术领域或多或少学习了很多计算机的技术思想,甚至探索和尝试了架构上的变革,诸如独立控制面、网业分离,控制与转发分离,业务与控制分离,等等,但是软硬件一体化的封闭架构始终没有根本性的突破,而SDN恰恰要在根本性的网络架构上实现突破。”据韦乐平介绍说,“SDN最重要最核心的就是开放和创新的架构,而这是多年来技术探索都没有很好学到位的地方,也是这么多年来电信业始终没有一项可以号称全局性的技术创新问世的原因之一。”
其次,从整个电信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不可否认,我们遇到了发展的困境,量收差越来越大,趋势似乎是不收敛的,如何突破这个缺口是个大难题,而SDN的出现恰恰提供了重要的突破方向,有望从根本上缩窄这个缺口。”韦乐平说。
第三,中国电信2008年就提出了“去电信化”,“但是去电信化除了组织、架构、体制等革新以外,最大的瓶颈在于网络上到底靠什么,需要一个借力点。而SDN的出现提供了很好的借力和抓手,有望从网络层面上明确了突破性大方向。”
可见,尽管SDN的出现有一定偶然性,但是更有其内在的必然性,是技术本身发展的逻辑和市场需求的交汇点。
运营商部署SDN挑战在于网络架构改变
其实运营商对于网络升级一直持有谨慎的态度,由于运营商的存量网络设备复杂且规模巨大,同时电信级业务可靠性要求高,因此大部分运营商对于现存网络向SDN演进中的平滑性和代价心存疑虑。
“运营商肯定比较保守,在国内,首先是企业体制决定,目前的网络架构还是90年代以电话为主的时代确定的,当时电话是绝对流量,如今电话流量所占比例微乎其微,但是网络架构没有变,还是以支撑电话的架构在支撑数据流量,因而产生了很多不可避免的问题。”韦乐平说。
虽然运营商的网络架构改变牵一发而动全身,“但是发展SDN可以首先从IDC切入比较容易。”因为运营主体比较简单,网络规模不大。将来网络架构要以现有的交换机为核心,转向未来的以IDC为核心的新架构。
“而且IDC流量占比越来越高,目前所占比例全国平均为30%,很快就要超过50%,未来可能达到80%。”韦乐平说。据他介绍,这主要是由上网流量增加导致,尤其以视频业务为主。但是移动手机上网流量尽管增速很快,但是绝对流量还是有线宽带网大得多。人均宽带消耗量是手机用户的数百倍。在骨干网上看,则移动手机流量大约占2-3%。
另外,谈及目前运营商在营销中手机流量捆绑赠送固定宽带流量的现象,韦乐平认为这种做法不妥。就中国移动而言,这样做无可非议,本来宽带就是后来者,要充分利用自身的移动优势来发展宽带。就中国电信和联通而言,宽带是其优势,尤其中国电信是全球第一大宽带运营商,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品牌,将宽带做为搭卖品,不仅是自我贬低,也是十分危险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两者统筹协同,实现各自的价值。”
来源飞象网
工信部通信科技委常务副主任韦乐平接受了媒体采访,谈及SDN,韦乐平显得尤为兴奋、侃侃而谈。他认为,SDN产业联盟的成立从技术和产业的角度来说尽管具有偶然性,但是更具有必然性。当然,“对于运营商部署SDN挑战在于网络架构的改变,尽管这是一个让人满怀期待的技术,但是若实现整个产业链的发展仍旧需要很长的时间的磨练,毕竟这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工程。”
SDN产业联盟今年9月成立
当前,SDN正成为多年来少有的能引起产业界高度关注的网络热点技术,国际上,SDN技术路线竞合日益激烈,设备形态不断丰富,应用领域逐步拓宽,各类公司都在积极发展SDN技术。
而我国,目前也亟需抓住当前的发展机遇,整合产业界各方的优势资源,构建SDN产业生态,力求在SDN技术领域实现突破,成为未来网络技术的引领者。
据了解,目前SDN产业联盟筹备会主要成员是三大运营商、9个设备制造商以及若干个互联网运营商三大类型组成。“但还是缺少了三个部分,第一,缺芯片厂商,因为现在SDN的性能瓶颈卡在通用芯片性能上,所以一定要有芯片厂家。第二要有纯IT厂家,作为未来的硬件基础,需要大量价廉、可靠和必需性能的IT设备,目前还没有真正的IT业的大佬。第三,没有纯软件开发商,SDN主要是软件,现在缺少专业的世界级的软件开发商。因此下一步的工作是完善产业链,尽快扩展到上述领域。”韦乐平对飞象网记者表示。
此外,“除了增加到六种厂商类型,还要从国内厂商、合资厂商开放至全世界。”韦乐平补充道。
看上去无限美好的SDN技术,但其标准化进程缓慢且混乱,事实上SDN技术的标准化,特别是其接口协议的标准化,对于运营商简化网络运维管理,实现异厂商设备、异构网络之间的互联互通将起到决定性作用。“‘SDN产业联盟’的成立不仅要推动统一标准和架构,还要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另外,韦乐平针对SDN产业联盟还提出八字方针,即:开放、创新、协同、落地。尤其开放性,“SDN技术本身就是开放性的技术,不能把一小部分中国厂商围在里面自吹自擂与世隔绝,应该走向全球。”
SDN产业联盟成立具有偶然性,更有必然性
“SDN产业联盟的成立具有偶然性,更有必然性。”韦乐平如是评价产业联盟的成立。
首先,从技术的角度来看,众所周知,多年来所有的电信技术创新、改革都是建立在传统网络架构不变的前提下的一些具体技术的应用和改革。尽管通信业不断地学习计算机行业、学了很多技术,但是关键的开放架构没有学到,或者说没有成功的学到位。“历史上,电话网的7号信令、智能网、软交换、IMS、IP网领域的MPLS、传输网领域的ASON,等等,电信网的不同技术领域或多或少学习了很多计算机的技术思想,甚至探索和尝试了架构上的变革,诸如独立控制面、网业分离,控制与转发分离,业务与控制分离,等等,但是软硬件一体化的封闭架构始终没有根本性的突破,而SDN恰恰要在根本性的网络架构上实现突破。”据韦乐平介绍说,“SDN最重要最核心的就是开放和创新的架构,而这是多年来技术探索都没有很好学到位的地方,也是这么多年来电信业始终没有一项可以号称全局性的技术创新问世的原因之一。”
其次,从整个电信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不可否认,我们遇到了发展的困境,量收差越来越大,趋势似乎是不收敛的,如何突破这个缺口是个大难题,而SDN的出现恰恰提供了重要的突破方向,有望从根本上缩窄这个缺口。”韦乐平说。
第三,中国电信2008年就提出了“去电信化”,“但是去电信化除了组织、架构、体制等革新以外,最大的瓶颈在于网络上到底靠什么,需要一个借力点。而SDN的出现提供了很好的借力和抓手,有望从网络层面上明确了突破性大方向。”
可见,尽管SDN的出现有一定偶然性,但是更有其内在的必然性,是技术本身发展的逻辑和市场需求的交汇点。
运营商部署SDN挑战在于网络架构改变
其实运营商对于网络升级一直持有谨慎的态度,由于运营商的存量网络设备复杂且规模巨大,同时电信级业务可靠性要求高,因此大部分运营商对于现存网络向SDN演进中的平滑性和代价心存疑虑。
“运营商肯定比较保守,在国内,首先是企业体制决定,目前的网络架构还是90年代以电话为主的时代确定的,当时电话是绝对流量,如今电话流量所占比例微乎其微,但是网络架构没有变,还是以支撑电话的架构在支撑数据流量,因而产生了很多不可避免的问题。”韦乐平说。
虽然运营商的网络架构改变牵一发而动全身,“但是发展SDN可以首先从IDC切入比较容易。”因为运营主体比较简单,网络规模不大。将来网络架构要以现有的交换机为核心,转向未来的以IDC为核心的新架构。
“而且IDC流量占比越来越高,目前所占比例全国平均为30%,很快就要超过50%,未来可能达到80%。”韦乐平说。据他介绍,这主要是由上网流量增加导致,尤其以视频业务为主。但是移动手机上网流量尽管增速很快,但是绝对流量还是有线宽带网大得多。人均宽带消耗量是手机用户的数百倍。在骨干网上看,则移动手机流量大约占2-3%。
另外,谈及目前运营商在营销中手机流量捆绑赠送固定宽带流量的现象,韦乐平认为这种做法不妥。就中国移动而言,这样做无可非议,本来宽带就是后来者,要充分利用自身的移动优势来发展宽带。就中国电信和联通而言,宽带是其优势,尤其中国电信是全球第一大宽带运营商,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品牌,将宽带做为搭卖品,不仅是自我贬低,也是十分危险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两者统筹协同,实现各自的价值。”
来源飞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