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中兴或遭欧盟双反自行立案 意在中国4G市场
发布时间:2013-05-22 08:19:38 热度:1248
5/22/2013,欧盟对华为、中兴的双反调查如果最终正式立案,将是欧盟历史上首次在贸易保护领域“自行立案”
欧盟委员会5月15日“原则上决定”,对产自中国的无线通信网络与关键设备展开反倾销与反补贴调查。
该起调查将主要针对中国两大通信设备制造商华为与中兴。虽然调查仅涉及中国对欧约10亿欧元的年出口,数额远小于即将宣布初裁结果的“光伏案”,但此项调查颇具象征意义,如果最终正式立案,将是欧盟历史上首次在贸易保护领域“自行立案”。欧委会今年4月宣布改革贸易保护工具体系,以法律形式赋予欧委会贸易调查“自行立案”的权力,这被认为是此项改革方案的核心内容。
此外,电信设备业作为中国战略性产业之一,涉及到国家核心利益。欧盟发起该案的背后有怎样的经济与政治利益考量、此案在中欧之间以及欧洲内部多方之间的博弈下将走向何方,这是比调查本身更重要的内容。
“双反”调查案源起
“虽在意料之中,但调查也来得有些突然,”中国一家相关企业高管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调查案在欧洲各界引发争议:一方面,欧委会在没有任何欧洲企业提起诉讼、甚至爱立信等欧洲诸多巨头明确反对的情况下“依据职权自主立案”的;另一方面,有业内人士认为,欧盟将于6月初在“史上最大规模”的“光伏案”中对中国出口征收高额临时反倾销税,那么在没有多数成员国的支持下,短时间内再次对中国启动一个重量级案件的可能性不大。
这起调查起源于欧委会在去年5月份发给各成员国政府的一份内部文件。据欧洲当地权威媒体爆料,该文件显示:“中国两大无线网络设备制造商华为、中兴涉嫌在欧洲市场,以低于市场公平价格35%的定价进行产品倾销。”报告说,如果欧盟不立即采取行动,欧洲的电信设备制造企业有可能很快被得到“中国政府不公平补贴”的中国企业挤出市场。
欧委会贸易委员德古赫特在当月向成员国提交报告时再次强调,有证据证明中国政府向这两家企业提供非法补贴,使其在欧洲市场倾销产品。据知情人透露,各成员国高官在去年9月中国前总理温家宝来布鲁塞尔参加领导人会晤之前,就此报告进行讨论,结论是尚无足够证据证明这种低价行为就是倾销,而且也没有欧洲企业提出受到伤害的申诉。
此后一段时间,该案似乎限入停滞。欧盟一家贸易问题智库的负责人说:“华为、中兴的产品价格低是事实,但只有证明这确实是实质性地损害了欧洲本土企业,才能被认定为倾销行为。问题是,对中国市场严重依赖的爱立信等欧洲企业由于害怕中国的报复,不愿站出来申诉,爱立信甚至公开反对欧盟启动这一案件。”因此,德古赫特此前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曾多次批评一些欧洲企业“不合作”。
欧盟和德古赫特的“小算盘”
冒着“众叛亲离”的风险,欧盟执意此番调查的真正意图在于获取谈判筹码。中国业内人士及接近欧委会的多位权威专家认为,欧盟可借此限制华为和中兴在欧扩张,并在中国电信设备即将进入从3G向4G大规模升级的重要关头,帮助欧洲企业获得中国更大的市场份额。一些欧盟官员则“戏称”,启动调查,就相当于德古赫特在与中国的谈判桌上放了“一把上了膛的枪”。
中国电信设备企业近年发展突飞猛进,让欧洲大为担忧。一位接近欧委会的贸易专家的一番话很具代表性。在一次闲聊中,他对记者说:“两三年前令我们感到震惊的是,爱立信、诺西在欧洲的大批电信设备开始被中国产品所替代。如今,两家中国企业在欧洲电信设备市场的份额已经超过20%,而且仍在快速增长,而他们的名字我们在十年前根本不知晓。相反,欧洲企业在中国的日子却越来越不好。”
欧洲电信设备生产商的确在艰难度日。据欧洲当地媒体报道,诺西通信去年在全球范围内裁员四分之一,即17000名员工;阿尔卡特朗讯近期宣布裁员7.2%,即5500名员工;经营状况较为健康的爱立信也在去年底宣布将在瑞典裁员10%,即1550名员工。
中国企业日益上升的竞争优势被一些欧洲人视为源自不公平的国家补贴。欧委会处理对华经贸关系的智囊之一此前曾对记者说,华为和中兴并非是得到国家的直接补贴,其获取“不公平竞争优势”并迅速扩张的主要手段是国有银行的低息、甚至不计收益的贷款。该专家近期所做的一份调查显示,仅2012年,华为和中兴得到的国有银行贷款为500亿美元,而两家企业当年的总利润仅为23亿美元,与此同时,两家企业每年还从中央和地方政府得到巨额的研发经费。
对此说法,华为和中兴反驳称欧方偷换概念,授信额度并不等于实际贷款数额,企业实际获得融资远低于授信额度。中国的政策性银行之所以提供高额的授信额度,只是反映了该银行对企业增长的信心。“其中一家企业还几次试图当面向欧委会贸易总司解释这一问题,但均被拒绝。”一位业内人士透露。
两家企业也多次表示,竞争优势更多来自较低的制造成本和大力的研发投入。据了解,华为和中兴的研发投入占其总营业收入的比重均高于欧洲同类企业。而欧洲相关企业在中国市场份额的下降也是源于竞争力的此消彼长,并非因为所谓“中国外商投资环境恶化”。
前述不愿透露姓名的智囊曾颇显“无奈”地说,除了用贸易保护手段来应对中国的不公正产业政策,欧盟没有其他选择,而欧盟启动调查的真正意图在于“人为”地纠正这种不公平竞争。从去年5月至今,欧委会在与中方的“通气”中也曾“开诚布公”:放弃调查的前提是“华为和中兴将其出口欧盟产品价格提高29%,中方保证欧洲电信设备商在中国电信设备市场至少30%的市场份额”。
同时,随着华为、中兴近年来不断增加在欧市场份额,欧洲一些决策者也开始担心所谓“国家安全”威胁。“国家安全”是欧盟采取行动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欧委会去年的一份内部报告显示,若不采取行动,欧盟成员国的“国家安全”将受到中国电信设备企业的威胁。德国有关部门去年拒绝了华为为其一个国家级学术研究网络提供电信基础设施设备。一位德国专家表示,在欧洲,从普通家庭到银行、研发机构甚至电力部门等重要基础设施都在越来越多地使用中国的无线技术和设备,这不得不引起很多欧洲人的担忧。
就调查案推动者、欧盟贸易委员德古赫特而言, 处心积虑的“政治遗产”和“政治前途”是欧委会不顾多数欧盟国家和业界反对而发起调查的又一个重要原因。坊间传闻,“颇有政治野心”的比利时政客德古赫特正筹划于明年欧委会届满离任后,在比利时的政治舞台上“东山再起”。有当地媒体报道,不排除曾经在2004年至2009年担任比利时外交部长的德古赫特从欧委会“退休”后竞争更高职位的可能。
多名分析人士称,德古赫特如果能够发起启动欧盟史上首个“自行立案”,而且对象又是被很多欧洲人视为“夺走”了就业机会的大型中国企业,肯定会为他赢得很多政治资本和“民意”。德古赫特也想将“华为中兴案”打造成欧委会自行立案的“模板”,从而为其大力推动的欧盟“贸易保护工具现代化”提案正式得到欧洲议会和欧盟成员国的批准“摇旗呐喊”。
事实上,德古赫特力主发起的欧盟史上规模最大的“光伏案”已经创造了历史。种种迹象表明,欧盟6月裁定向中国光伏产品征收反补贴税的可能性非常大。德古赫特在短期内急于再次对中国企业发起调查,主要是因为他在任时日不多,故而想在明年的欧盟机构“大换届”之前“再做点事情”。
“华为中兴案”去向何方
“华为中兴案”来势汹汹,去向何方?中国业内人士和欧盟智囊大都认为,“原则上决定”启动与正式启动调查之间还有一段距离。
一位曾经担任欧委会经济顾问团队成员的欧盟知名智库高级研究员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欧委会的意图还是以此求得在同中国相关谈判中占据更加有利的地位、增加重量级筹码,而且声明中也表示‘决定’目前不会生效,以留出谈判的时间”,“关键是,欧盟多个成员国对欧委会真正启动调查的反对声太大,即便有些反对也许只是表面现象”。
据悉,虽然启动调查并不一定非得要得到绝大多数成员国的同意,但如果多数国家执意反对,德古赫特也不会一意孤行。他也曾表示:“现在这一决定不会生效,我们会在这一段时间与中国官方展开谈判,以找到一个友善的解决方案。”
北欧国家、英国和荷兰等国将华为和中兴视为创造就业和增长的工具而反对启动调查。据了解,华为近期宣布将在今后5年在英国投资20亿美元,预计可为当地创造数千个就业。相反,法国、意大利等国则支持调查。
4月中旬举行的都柏林欧盟贸易部长会议后,瑞典贸易部长比约林对媒体表示,“大部分欧盟成员国的贸易部长反对欧委会的提议”。据当地权威媒体报道,在会议上发言的贸易部长中,绝大部分反对启动调查,“只有4个国家明确支持,不包括德国”。上述欧盟智囊对此项调查也不太看好:“即使欧委会正式启动了调查,但依照目前各国的态度,初裁投票时将很难通过。”
此外,以爱立信为代表的多家欧洲电信设备制造企业也反对此项调查。上述欧盟智囊称:“这些企业私下对中国的补贴政策有很多抱怨,也希望能够改变当前的竞争格局,但是因为它们对中国市场的依赖非常大,害怕报复,于是与欧委会的决定保持距离。目前一些欧洲国家也持有类似的侥幸心理,它们虽然公开表示反对调查,害怕破坏与中国的经贸关系,但实际上也觉得欧委会的强硬或许会促使中国做出改变。”一家欧洲电信运营商的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几乎可以确定有一家欧洲大型电信设备企业在为欧委会提供中国企业在欧历史项目的投标信息。
欧委会将何时正式启动调查?欧委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发言人对此没有直接回答:“所剩时间已不多,我们在过去的一年一直以一种开放的政策对待与中方的谈判。现在我们期待中国官方能够更加主动、认真地与我们接触,因为现在的形势非常严峻。”
对此,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5月16日在北京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前不久,欧委会一个高级代表团访华并就此问题和中方进行了磋商。欧方在磋商之后表示,将对中方提出的解决建议进行研究答复。“现在,欧方未作任何回复就作出这种决定,让人不得不对欧方通过磋商解决矛盾的诚意产生怀疑。”沈丹阳说。
中欧双方能否通过谈判化解分歧,中国有关企业的一位业内人士称,与“光伏案”相比,此案更加复杂,中方的反驳也会更有力,手中的筹码也更多,而且欧委会报告中的很多数据都经不住推敲。该人士拒绝透露具体中方有哪些有利条件可以化解争端。
中国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既然欧洲设法限制中国企业进入欧洲的4G市场,中国也可做出类似暗示。中国正在推进的高速无线数据网络建设涉及上百亿美元,仅中国移动[微博]就计划在2013年投资70亿美元建设4G网络,欧洲企业都期望分一杯羹。从欧洲媒体报道来看,欧洲企业担心,它们在中国4G市场的份额会进一步缩减而让位于中国同行。
熟悉欧盟政策的另一位贸易专家曾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德古赫特虽然看起来对华贸易政策非常强硬,但他是最不希望看到中欧经贸摩擦急剧恶化的人,他更不会允许中欧之间爆发贸易战,因为那将是他巨大的失败。”
对此,中国有关企业的一位资深业内人士称:“如果欧盟真的要发起调查,肯定是一个双输的结果,而且欧盟企业的损失会更大。除了因贸易战而给欧洲企业带来的直接损失之外,越来越多使用中国企业质优价廉的产品的欧洲电信运营商也会是输家,如法国电信和西班牙电信等大型运营商。”16日,欧洲一家大型电信运营商的首席执行官在布鲁塞尔的一个论坛间隙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 其公司反对一切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希望“华为中兴案”能够通过协商解决。
中方将如何应对也备受关注。就政府而言,将采取较为强硬的立场。沈丹阳在新闻发布会上强调:“如果欧方执意启动调查,中方将按世贸组织规则和中国法律采取坚决措施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由此产生的后果必须由挑起摩擦的一方承担。”在企业层面,一位资深业内人士称,企业最高层近几天来“非常紧张”,正紧锣密鼓地部署并制定应急方案。据透露,商务部近期也将派出代表团赴布鲁塞尔与欧委会进行初步协商。
来源:财经国家周刊
欧盟委员会5月15日“原则上决定”,对产自中国的无线通信网络与关键设备展开反倾销与反补贴调查。
该起调查将主要针对中国两大通信设备制造商华为与中兴。虽然调查仅涉及中国对欧约10亿欧元的年出口,数额远小于即将宣布初裁结果的“光伏案”,但此项调查颇具象征意义,如果最终正式立案,将是欧盟历史上首次在贸易保护领域“自行立案”。欧委会今年4月宣布改革贸易保护工具体系,以法律形式赋予欧委会贸易调查“自行立案”的权力,这被认为是此项改革方案的核心内容。
此外,电信设备业作为中国战略性产业之一,涉及到国家核心利益。欧盟发起该案的背后有怎样的经济与政治利益考量、此案在中欧之间以及欧洲内部多方之间的博弈下将走向何方,这是比调查本身更重要的内容。
“双反”调查案源起
“虽在意料之中,但调查也来得有些突然,”中国一家相关企业高管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调查案在欧洲各界引发争议:一方面,欧委会在没有任何欧洲企业提起诉讼、甚至爱立信等欧洲诸多巨头明确反对的情况下“依据职权自主立案”的;另一方面,有业内人士认为,欧盟将于6月初在“史上最大规模”的“光伏案”中对中国出口征收高额临时反倾销税,那么在没有多数成员国的支持下,短时间内再次对中国启动一个重量级案件的可能性不大。
这起调查起源于欧委会在去年5月份发给各成员国政府的一份内部文件。据欧洲当地权威媒体爆料,该文件显示:“中国两大无线网络设备制造商华为、中兴涉嫌在欧洲市场,以低于市场公平价格35%的定价进行产品倾销。”报告说,如果欧盟不立即采取行动,欧洲的电信设备制造企业有可能很快被得到“中国政府不公平补贴”的中国企业挤出市场。
欧委会贸易委员德古赫特在当月向成员国提交报告时再次强调,有证据证明中国政府向这两家企业提供非法补贴,使其在欧洲市场倾销产品。据知情人透露,各成员国高官在去年9月中国前总理温家宝来布鲁塞尔参加领导人会晤之前,就此报告进行讨论,结论是尚无足够证据证明这种低价行为就是倾销,而且也没有欧洲企业提出受到伤害的申诉。
此后一段时间,该案似乎限入停滞。欧盟一家贸易问题智库的负责人说:“华为、中兴的产品价格低是事实,但只有证明这确实是实质性地损害了欧洲本土企业,才能被认定为倾销行为。问题是,对中国市场严重依赖的爱立信等欧洲企业由于害怕中国的报复,不愿站出来申诉,爱立信甚至公开反对欧盟启动这一案件。”因此,德古赫特此前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曾多次批评一些欧洲企业“不合作”。
欧盟和德古赫特的“小算盘”
冒着“众叛亲离”的风险,欧盟执意此番调查的真正意图在于获取谈判筹码。中国业内人士及接近欧委会的多位权威专家认为,欧盟可借此限制华为和中兴在欧扩张,并在中国电信设备即将进入从3G向4G大规模升级的重要关头,帮助欧洲企业获得中国更大的市场份额。一些欧盟官员则“戏称”,启动调查,就相当于德古赫特在与中国的谈判桌上放了“一把上了膛的枪”。
中国电信设备企业近年发展突飞猛进,让欧洲大为担忧。一位接近欧委会的贸易专家的一番话很具代表性。在一次闲聊中,他对记者说:“两三年前令我们感到震惊的是,爱立信、诺西在欧洲的大批电信设备开始被中国产品所替代。如今,两家中国企业在欧洲电信设备市场的份额已经超过20%,而且仍在快速增长,而他们的名字我们在十年前根本不知晓。相反,欧洲企业在中国的日子却越来越不好。”
欧洲电信设备生产商的确在艰难度日。据欧洲当地媒体报道,诺西通信去年在全球范围内裁员四分之一,即17000名员工;阿尔卡特朗讯近期宣布裁员7.2%,即5500名员工;经营状况较为健康的爱立信也在去年底宣布将在瑞典裁员10%,即1550名员工。
中国企业日益上升的竞争优势被一些欧洲人视为源自不公平的国家补贴。欧委会处理对华经贸关系的智囊之一此前曾对记者说,华为和中兴并非是得到国家的直接补贴,其获取“不公平竞争优势”并迅速扩张的主要手段是国有银行的低息、甚至不计收益的贷款。该专家近期所做的一份调查显示,仅2012年,华为和中兴得到的国有银行贷款为500亿美元,而两家企业当年的总利润仅为23亿美元,与此同时,两家企业每年还从中央和地方政府得到巨额的研发经费。
对此说法,华为和中兴反驳称欧方偷换概念,授信额度并不等于实际贷款数额,企业实际获得融资远低于授信额度。中国的政策性银行之所以提供高额的授信额度,只是反映了该银行对企业增长的信心。“其中一家企业还几次试图当面向欧委会贸易总司解释这一问题,但均被拒绝。”一位业内人士透露。
两家企业也多次表示,竞争优势更多来自较低的制造成本和大力的研发投入。据了解,华为和中兴的研发投入占其总营业收入的比重均高于欧洲同类企业。而欧洲相关企业在中国市场份额的下降也是源于竞争力的此消彼长,并非因为所谓“中国外商投资环境恶化”。
前述不愿透露姓名的智囊曾颇显“无奈”地说,除了用贸易保护手段来应对中国的不公正产业政策,欧盟没有其他选择,而欧盟启动调查的真正意图在于“人为”地纠正这种不公平竞争。从去年5月至今,欧委会在与中方的“通气”中也曾“开诚布公”:放弃调查的前提是“华为和中兴将其出口欧盟产品价格提高29%,中方保证欧洲电信设备商在中国电信设备市场至少30%的市场份额”。
同时,随着华为、中兴近年来不断增加在欧市场份额,欧洲一些决策者也开始担心所谓“国家安全”威胁。“国家安全”是欧盟采取行动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欧委会去年的一份内部报告显示,若不采取行动,欧盟成员国的“国家安全”将受到中国电信设备企业的威胁。德国有关部门去年拒绝了华为为其一个国家级学术研究网络提供电信基础设施设备。一位德国专家表示,在欧洲,从普通家庭到银行、研发机构甚至电力部门等重要基础设施都在越来越多地使用中国的无线技术和设备,这不得不引起很多欧洲人的担忧。
就调查案推动者、欧盟贸易委员德古赫特而言, 处心积虑的“政治遗产”和“政治前途”是欧委会不顾多数欧盟国家和业界反对而发起调查的又一个重要原因。坊间传闻,“颇有政治野心”的比利时政客德古赫特正筹划于明年欧委会届满离任后,在比利时的政治舞台上“东山再起”。有当地媒体报道,不排除曾经在2004年至2009年担任比利时外交部长的德古赫特从欧委会“退休”后竞争更高职位的可能。
多名分析人士称,德古赫特如果能够发起启动欧盟史上首个“自行立案”,而且对象又是被很多欧洲人视为“夺走”了就业机会的大型中国企业,肯定会为他赢得很多政治资本和“民意”。德古赫特也想将“华为中兴案”打造成欧委会自行立案的“模板”,从而为其大力推动的欧盟“贸易保护工具现代化”提案正式得到欧洲议会和欧盟成员国的批准“摇旗呐喊”。
事实上,德古赫特力主发起的欧盟史上规模最大的“光伏案”已经创造了历史。种种迹象表明,欧盟6月裁定向中国光伏产品征收反补贴税的可能性非常大。德古赫特在短期内急于再次对中国企业发起调查,主要是因为他在任时日不多,故而想在明年的欧盟机构“大换届”之前“再做点事情”。
“华为中兴案”去向何方
“华为中兴案”来势汹汹,去向何方?中国业内人士和欧盟智囊大都认为,“原则上决定”启动与正式启动调查之间还有一段距离。
一位曾经担任欧委会经济顾问团队成员的欧盟知名智库高级研究员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欧委会的意图还是以此求得在同中国相关谈判中占据更加有利的地位、增加重量级筹码,而且声明中也表示‘决定’目前不会生效,以留出谈判的时间”,“关键是,欧盟多个成员国对欧委会真正启动调查的反对声太大,即便有些反对也许只是表面现象”。
据悉,虽然启动调查并不一定非得要得到绝大多数成员国的同意,但如果多数国家执意反对,德古赫特也不会一意孤行。他也曾表示:“现在这一决定不会生效,我们会在这一段时间与中国官方展开谈判,以找到一个友善的解决方案。”
北欧国家、英国和荷兰等国将华为和中兴视为创造就业和增长的工具而反对启动调查。据了解,华为近期宣布将在今后5年在英国投资20亿美元,预计可为当地创造数千个就业。相反,法国、意大利等国则支持调查。
4月中旬举行的都柏林欧盟贸易部长会议后,瑞典贸易部长比约林对媒体表示,“大部分欧盟成员国的贸易部长反对欧委会的提议”。据当地权威媒体报道,在会议上发言的贸易部长中,绝大部分反对启动调查,“只有4个国家明确支持,不包括德国”。上述欧盟智囊对此项调查也不太看好:“即使欧委会正式启动了调查,但依照目前各国的态度,初裁投票时将很难通过。”
此外,以爱立信为代表的多家欧洲电信设备制造企业也反对此项调查。上述欧盟智囊称:“这些企业私下对中国的补贴政策有很多抱怨,也希望能够改变当前的竞争格局,但是因为它们对中国市场的依赖非常大,害怕报复,于是与欧委会的决定保持距离。目前一些欧洲国家也持有类似的侥幸心理,它们虽然公开表示反对调查,害怕破坏与中国的经贸关系,但实际上也觉得欧委会的强硬或许会促使中国做出改变。”一家欧洲电信运营商的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几乎可以确定有一家欧洲大型电信设备企业在为欧委会提供中国企业在欧历史项目的投标信息。
欧委会将何时正式启动调查?欧委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发言人对此没有直接回答:“所剩时间已不多,我们在过去的一年一直以一种开放的政策对待与中方的谈判。现在我们期待中国官方能够更加主动、认真地与我们接触,因为现在的形势非常严峻。”
对此,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5月16日在北京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前不久,欧委会一个高级代表团访华并就此问题和中方进行了磋商。欧方在磋商之后表示,将对中方提出的解决建议进行研究答复。“现在,欧方未作任何回复就作出这种决定,让人不得不对欧方通过磋商解决矛盾的诚意产生怀疑。”沈丹阳说。
中欧双方能否通过谈判化解分歧,中国有关企业的一位业内人士称,与“光伏案”相比,此案更加复杂,中方的反驳也会更有力,手中的筹码也更多,而且欧委会报告中的很多数据都经不住推敲。该人士拒绝透露具体中方有哪些有利条件可以化解争端。
中国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既然欧洲设法限制中国企业进入欧洲的4G市场,中国也可做出类似暗示。中国正在推进的高速无线数据网络建设涉及上百亿美元,仅中国移动[微博]就计划在2013年投资70亿美元建设4G网络,欧洲企业都期望分一杯羹。从欧洲媒体报道来看,欧洲企业担心,它们在中国4G市场的份额会进一步缩减而让位于中国同行。
熟悉欧盟政策的另一位贸易专家曾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德古赫特虽然看起来对华贸易政策非常强硬,但他是最不希望看到中欧经贸摩擦急剧恶化的人,他更不会允许中欧之间爆发贸易战,因为那将是他巨大的失败。”
对此,中国有关企业的一位资深业内人士称:“如果欧盟真的要发起调查,肯定是一个双输的结果,而且欧盟企业的损失会更大。除了因贸易战而给欧洲企业带来的直接损失之外,越来越多使用中国企业质优价廉的产品的欧洲电信运营商也会是输家,如法国电信和西班牙电信等大型运营商。”16日,欧洲一家大型电信运营商的首席执行官在布鲁塞尔的一个论坛间隙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 其公司反对一切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希望“华为中兴案”能够通过协商解决。
中方将如何应对也备受关注。就政府而言,将采取较为强硬的立场。沈丹阳在新闻发布会上强调:“如果欧方执意启动调查,中方将按世贸组织规则和中国法律采取坚决措施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由此产生的后果必须由挑起摩擦的一方承担。”在企业层面,一位资深业内人士称,企业最高层近几天来“非常紧张”,正紧锣密鼓地部署并制定应急方案。据透露,商务部近期也将派出代表团赴布鲁塞尔与欧委会进行初步协商。
来源:财经国家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