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资进入电信领域:从宽带破局
发布时间:2012-10-24 09:00:29 热度:1386
10/24/2012,“鼓励民资进入8大电信领域”、“将宽带最后一公里尽可能留给民营企业”,连续两大热点事件使得民资话题持续升温。当前,民营企业与运营商在一种微妙的平衡中各取所需,但突如其来的重视以及即将出台的宽带中国战略很可能打破这种平衡,也许,最后一公里会成为民营企业全新的起点。
2012年,民营企业再次成为热点话题,“让民资成为稳增长主力”类似的标题在各大媒体的报道中已经屡见不鲜,公共性行业、垄断性行业被视为释放民资潜力的最佳场所。继《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之后,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公共事业对民间资金逐步开放。
6月2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下发《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一步进入电信业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明确了民营资本进入电信业的8个重点领域。该实施意见被认为是贯彻去年“36条”中有关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包括电信在内的6大领域的落实性政策。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表示宽带最后一公里将尽可能留给民营企业,引发了各大媒体将话题焦点再一次对准民资宽带。
民企话题在电信业持续升温,尤其在早已开放但一直未取得明显成就的宽带领域,民营企业渐渐被视为宽带提速的新生力量。电信经济专家杨培芳指出:“从前几年的民资进入到今天的民企准入,电信业正在逐步开放,这为民营企业缔造了全新格局。”
由竞争到合作的转变
早在2001年,为了整顿和规范宽带用户驻地网运营市场,信息产业部起草了《关于开放宽带用户驻地网运营市场的框架意见》,最后一公里由此向民资打开大门。
业内习惯于视民营企业为弱势竞争者:资金规模、技术积累与运营商均不可同日而语,每开展一处业务均要向运营商购买宽带出口,同时面对电信、联通、广电、铁通多方面的压力……
在弱势的光环下,民营企业实难拿出耀眼成绩。即便是成立12年,目前已经成为全国最大驻地网运营商的长城宽带,也被“弱势光环”笼罩多年。最初几年,长城宽带的市场惨淡,2005年左右,长城宽带的三家股东开始寻求“被收购”。
“那段时间,长城宽带属于在夹缝中生存”,长城宽带新闻发言人张光剑回忆表示:“两家运营商形成了南电信、北联通的格局,我们在南方与联通合作,在北方与电信合作,避开双方的主力市场来寻求发展空间,市场增长缓慢。”这也是大多民营驻地网运营商的真实写照。
然而,局面在慢慢改变。“这种被针对的竞争格局已经是‘老黄历’”,张光剑表示,“近几年,电信、联通、教育网都已经充分向长宽开放,合作的需求已经远远大于竞争,市场之路比以往顺畅了很多。”
财务数据显示,长城宽带2008年、2009年、2010年的净利润分别为-2571万元、1143万元、1156.04万元。但在2011年,长城宽带净利润为8075.72万元,同比增幅达598.57%。2009年之后,从竞争者到合作者的角色转变给长城宽带带来了新格局。这期间,长城宽带新增的就业人员达2~3万之多。
2011年,鹏博士集团收购长城宽带50%股份,整合了鹏博士少量的驻地网市场之后,如今的长城宽带在全国覆盖用户达3000万,实际缴费用户为600万,而且以每月新增用户超过7万人。
“这并没有给运营商带来利润损失,”张光剑指出,“每地运营商其实都有一部分的空闲宽带端口,我们只是把运营商的宽带资源尽可能充分利用起来,而且每年为此支付宽带租赁费用5亿元。”
事实上,运营商也在越来越多地认识到民营企业的灵活机制在开拓宽带市场上的能力,在北京的某大型生活社区的光纤入户改造中,北京电信就采取了和当地某不知名的民资电信商合作的方式,由电信来负责发展用户,而民资合作者则负责光纤铺设和用户维护。
据记者了解,电信通、方正等驻地网运营商的发展历程也与此类似。当作为主导的运营商与甘为“随从”的民营企业调整双方的定位之后,民营企业的驻地网市场迎来结构性转变。
继驻地网开放十年之后,这种以市场机制、双方需求为动力的转型将为名营企业开辟下一个十年。
宽带中国的催化剂
民营企业的角色转变发生在2009年~2010年之间。是时,恰逢3G建设热潮进入尾声,通信业的投资点转入宽带领域。
2010年,三网融合唱起主角,同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7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光纤宽带网络建设的意见》,要求电信企业要积极采取多种模式以需求为导向、以光纤尽量靠近用户为原则加快光纤宽带接入网络部署,由此拉开了我国宽带建设热潮的序幕;2011年2月,中国电信在全国启动宽带中国·光网城市战略:要求“十二五”末实现南方城市地区实现家庭和政企用户光网全覆盖,FTTH覆盖用户超过1亿;2012年,宽带普及提速工程正式启动、“宽带中国战略”也提上议程。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在总结上半年宽带发展情况时指出:“自宽带普及提速工程实施以来,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均超过了年初的预期。”据介绍,截至6月底,全国使用4M及以上宽带接入产品的用户比例达到了54%,较2011年底上升14个百分点,其中12个省份的用户比例超过60%;新增FTTH覆盖家庭超过2300万户;新增固定宽带接入互联网家庭超过1000万户;全国平均单位带宽价格相比2011年底下降了18.7%。
然而,功不掩过,在围绕宽带的报道中,总能发现种种瑕疵:业务受理慢、宽带价格依旧高、假宽带、物业门槛、宽带需求多样化难以满足……最重要的还是宽带建设的资金短缺,为此,运营商多次向国家提出过资金支持要求,并建议将运营商每年上缴的利润中拿出一部分作为宽带中国的战略资金。
日前,宽带中国战略专家小组成员邬贺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运营商所期望的资金很可能落空,战略只能给予政策支持。
宽带中国战略难改资金短缺困局,但民资、民企进入却有希望一解燃眉之急。多位专家猜测,这可能是提速工程对民企开放的最重要原因。
此外,对于物业门槛、多样化的宽带需求,民营企业可以充分发挥其更贴近用户的本质以及更灵活的市场机制,跳过或者软化物业门槛、制定差异化的宽带套餐,在运营商所鞭长莫及之处发挥自身优势,面对我国庞大基数的用户群体、多种多样的市场环境,一种灵活、差异化的市场机制确实是必需的。
而对于宽带价格的下降,民营企业也功不可没。张光剑认为:“我们民营企业的低价策略虽然不能主导市场价格,但必然会刺激市场走向,运营商也只能逐步降低价格,民企加速了价格下降的过程,我们更相当于宽带中国的催化剂。”
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发展司司长张峰指出,民营企业具有许多国有企业不可比拟的优势。一方面,民营企业运行机制灵活,对市场反应敏捷,决策速度快;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创新动力强,敢闯敢试,可为推动电信行业发展进一步增添活力。进一步向民间资本开放是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电信业的最好激励。
在充分开放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领域,腾讯、百度等民营企业已经掌握产业主导权,不久前公布的《财富》500强排行榜位次的更迭从侧面印证了这一事实。在通信设备制造领域,华为、亨通等民营企业也已经成为中坚力量。而如果如宽带等基础产业充分向民营企业开放,我们有理由相信民营企业必有所作为。
今年8月,通信企业协会在北京举办了民营企业的相关会议,会议中有专家总结:“民营企业只占用了社会20%的资源,却解决了80%的就业、贡献了75%的技术创新以及80%的新产品,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主要力量。”
监管之路任重而道远
虽然通信市场呈现出对于民企的强烈需求,但无论是运营商还是民资方均提出了很多担忧。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有北京联通专家向记者分析:宽带属于公共基础设施,但民资企业社会责任承担能力有限,从商业上也没有承担社会责任的动机,因此其对于缓解运营商普遍服务的压力没有帮助,反而,其由于逐利的本质,必将聚焦于能够产生较高利润的服务领域,对运营商的盈利能力造成威胁和挑战;其次,民资企业遵循的行为规范标准较低,从目前情况看,在网络工程、财务、用户管理等方面,均低于运营商标准,势必对一些行业规范造成影响。
事实上,这也恰恰是用户所担忧的。此前,业内曾出现过少数驻地网运营商收足年费之后便突然失踪;日前央视报道的第三方驻地网运营商“假宽带”一事也让用户对于宽带的质量体系愈发敏感。
该联通人士建议,民营企业已经取得一定的市场认可度以及增长速度,但因为原有市场中,民资企业在运营商的夹缝中生存,监管部门一直无暇顾及,但规模日渐增长后,需要进一步给予合理疏导和管理,以利于市场有序发展,同时规范运营商与民营企业的市场行为以降低市场成本,让利于民。
而民资一方则表现了更多“公平话语权”的担忧。“民营企业要开展驻地网业务必然要先从运营商网络中租赁出口,这是所有民营企业的咽喉。”一位通信民资企业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咽喉握在运营商手中,民企没有丝毫话语权,开展业务都会束手束脚。而且,运营商一旦取消租赁合同,民企再难生存,又谈何业务创新?”2010年,中国电信在南方一次性取缔了大量驻地网运营商,虽然中电信此举意在规范宽带市场上一些安全、劣质市场行为,但“生杀予夺”大权实在让人不由得不担心。
杨培芳分析认为,《电信法》迟迟未出,行业利益无法得到根本保障依据。但他认为,经济政策的走向越来越开放,而且从事于通信等基础公共性行业的企业都应该被视为公共性企业,强调双方的社会责任而不是资源的所有权以及利益划分,改变原有“国有”、“私有”的格局,从根本上打破双方的心结。
从目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对民资的呼唤力度可以看出,监管之路任重而道远,但监管者决心很大。
来源:通信产业报
2012年,民营企业再次成为热点话题,“让民资成为稳增长主力”类似的标题在各大媒体的报道中已经屡见不鲜,公共性行业、垄断性行业被视为释放民资潜力的最佳场所。继《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之后,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公共事业对民间资金逐步开放。
6月2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下发《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一步进入电信业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明确了民营资本进入电信业的8个重点领域。该实施意见被认为是贯彻去年“36条”中有关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包括电信在内的6大领域的落实性政策。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表示宽带最后一公里将尽可能留给民营企业,引发了各大媒体将话题焦点再一次对准民资宽带。
民企话题在电信业持续升温,尤其在早已开放但一直未取得明显成就的宽带领域,民营企业渐渐被视为宽带提速的新生力量。电信经济专家杨培芳指出:“从前几年的民资进入到今天的民企准入,电信业正在逐步开放,这为民营企业缔造了全新格局。”
由竞争到合作的转变
早在2001年,为了整顿和规范宽带用户驻地网运营市场,信息产业部起草了《关于开放宽带用户驻地网运营市场的框架意见》,最后一公里由此向民资打开大门。
业内习惯于视民营企业为弱势竞争者:资金规模、技术积累与运营商均不可同日而语,每开展一处业务均要向运营商购买宽带出口,同时面对电信、联通、广电、铁通多方面的压力……
在弱势的光环下,民营企业实难拿出耀眼成绩。即便是成立12年,目前已经成为全国最大驻地网运营商的长城宽带,也被“弱势光环”笼罩多年。最初几年,长城宽带的市场惨淡,2005年左右,长城宽带的三家股东开始寻求“被收购”。
“那段时间,长城宽带属于在夹缝中生存”,长城宽带新闻发言人张光剑回忆表示:“两家运营商形成了南电信、北联通的格局,我们在南方与联通合作,在北方与电信合作,避开双方的主力市场来寻求发展空间,市场增长缓慢。”这也是大多民营驻地网运营商的真实写照。
然而,局面在慢慢改变。“这种被针对的竞争格局已经是‘老黄历’”,张光剑表示,“近几年,电信、联通、教育网都已经充分向长宽开放,合作的需求已经远远大于竞争,市场之路比以往顺畅了很多。”
财务数据显示,长城宽带2008年、2009年、2010年的净利润分别为-2571万元、1143万元、1156.04万元。但在2011年,长城宽带净利润为8075.72万元,同比增幅达598.57%。2009年之后,从竞争者到合作者的角色转变给长城宽带带来了新格局。这期间,长城宽带新增的就业人员达2~3万之多。
2011年,鹏博士集团收购长城宽带50%股份,整合了鹏博士少量的驻地网市场之后,如今的长城宽带在全国覆盖用户达3000万,实际缴费用户为600万,而且以每月新增用户超过7万人。
“这并没有给运营商带来利润损失,”张光剑指出,“每地运营商其实都有一部分的空闲宽带端口,我们只是把运营商的宽带资源尽可能充分利用起来,而且每年为此支付宽带租赁费用5亿元。”
事实上,运营商也在越来越多地认识到民营企业的灵活机制在开拓宽带市场上的能力,在北京的某大型生活社区的光纤入户改造中,北京电信就采取了和当地某不知名的民资电信商合作的方式,由电信来负责发展用户,而民资合作者则负责光纤铺设和用户维护。
据记者了解,电信通、方正等驻地网运营商的发展历程也与此类似。当作为主导的运营商与甘为“随从”的民营企业调整双方的定位之后,民营企业的驻地网市场迎来结构性转变。
继驻地网开放十年之后,这种以市场机制、双方需求为动力的转型将为名营企业开辟下一个十年。
宽带中国的催化剂
民营企业的角色转变发生在2009年~2010年之间。是时,恰逢3G建设热潮进入尾声,通信业的投资点转入宽带领域。
2010年,三网融合唱起主角,同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7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光纤宽带网络建设的意见》,要求电信企业要积极采取多种模式以需求为导向、以光纤尽量靠近用户为原则加快光纤宽带接入网络部署,由此拉开了我国宽带建设热潮的序幕;2011年2月,中国电信在全国启动宽带中国·光网城市战略:要求“十二五”末实现南方城市地区实现家庭和政企用户光网全覆盖,FTTH覆盖用户超过1亿;2012年,宽带普及提速工程正式启动、“宽带中国战略”也提上议程。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在总结上半年宽带发展情况时指出:“自宽带普及提速工程实施以来,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均超过了年初的预期。”据介绍,截至6月底,全国使用4M及以上宽带接入产品的用户比例达到了54%,较2011年底上升14个百分点,其中12个省份的用户比例超过60%;新增FTTH覆盖家庭超过2300万户;新增固定宽带接入互联网家庭超过1000万户;全国平均单位带宽价格相比2011年底下降了18.7%。
然而,功不掩过,在围绕宽带的报道中,总能发现种种瑕疵:业务受理慢、宽带价格依旧高、假宽带、物业门槛、宽带需求多样化难以满足……最重要的还是宽带建设的资金短缺,为此,运营商多次向国家提出过资金支持要求,并建议将运营商每年上缴的利润中拿出一部分作为宽带中国的战略资金。
日前,宽带中国战略专家小组成员邬贺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运营商所期望的资金很可能落空,战略只能给予政策支持。
宽带中国战略难改资金短缺困局,但民资、民企进入却有希望一解燃眉之急。多位专家猜测,这可能是提速工程对民企开放的最重要原因。
此外,对于物业门槛、多样化的宽带需求,民营企业可以充分发挥其更贴近用户的本质以及更灵活的市场机制,跳过或者软化物业门槛、制定差异化的宽带套餐,在运营商所鞭长莫及之处发挥自身优势,面对我国庞大基数的用户群体、多种多样的市场环境,一种灵活、差异化的市场机制确实是必需的。
而对于宽带价格的下降,民营企业也功不可没。张光剑认为:“我们民营企业的低价策略虽然不能主导市场价格,但必然会刺激市场走向,运营商也只能逐步降低价格,民企加速了价格下降的过程,我们更相当于宽带中国的催化剂。”
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发展司司长张峰指出,民营企业具有许多国有企业不可比拟的优势。一方面,民营企业运行机制灵活,对市场反应敏捷,决策速度快;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创新动力强,敢闯敢试,可为推动电信行业发展进一步增添活力。进一步向民间资本开放是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电信业的最好激励。
在充分开放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领域,腾讯、百度等民营企业已经掌握产业主导权,不久前公布的《财富》500强排行榜位次的更迭从侧面印证了这一事实。在通信设备制造领域,华为、亨通等民营企业也已经成为中坚力量。而如果如宽带等基础产业充分向民营企业开放,我们有理由相信民营企业必有所作为。
今年8月,通信企业协会在北京举办了民营企业的相关会议,会议中有专家总结:“民营企业只占用了社会20%的资源,却解决了80%的就业、贡献了75%的技术创新以及80%的新产品,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主要力量。”
监管之路任重而道远
虽然通信市场呈现出对于民企的强烈需求,但无论是运营商还是民资方均提出了很多担忧。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有北京联通专家向记者分析:宽带属于公共基础设施,但民资企业社会责任承担能力有限,从商业上也没有承担社会责任的动机,因此其对于缓解运营商普遍服务的压力没有帮助,反而,其由于逐利的本质,必将聚焦于能够产生较高利润的服务领域,对运营商的盈利能力造成威胁和挑战;其次,民资企业遵循的行为规范标准较低,从目前情况看,在网络工程、财务、用户管理等方面,均低于运营商标准,势必对一些行业规范造成影响。
事实上,这也恰恰是用户所担忧的。此前,业内曾出现过少数驻地网运营商收足年费之后便突然失踪;日前央视报道的第三方驻地网运营商“假宽带”一事也让用户对于宽带的质量体系愈发敏感。
该联通人士建议,民营企业已经取得一定的市场认可度以及增长速度,但因为原有市场中,民资企业在运营商的夹缝中生存,监管部门一直无暇顾及,但规模日渐增长后,需要进一步给予合理疏导和管理,以利于市场有序发展,同时规范运营商与民营企业的市场行为以降低市场成本,让利于民。
而民资一方则表现了更多“公平话语权”的担忧。“民营企业要开展驻地网业务必然要先从运营商网络中租赁出口,这是所有民营企业的咽喉。”一位通信民资企业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咽喉握在运营商手中,民企没有丝毫话语权,开展业务都会束手束脚。而且,运营商一旦取消租赁合同,民企再难生存,又谈何业务创新?”2010年,中国电信在南方一次性取缔了大量驻地网运营商,虽然中电信此举意在规范宽带市场上一些安全、劣质市场行为,但“生杀予夺”大权实在让人不由得不担心。
杨培芳分析认为,《电信法》迟迟未出,行业利益无法得到根本保障依据。但他认为,经济政策的走向越来越开放,而且从事于通信等基础公共性行业的企业都应该被视为公共性企业,强调双方的社会责任而不是资源的所有权以及利益划分,改变原有“国有”、“私有”的格局,从根本上打破双方的心结。
从目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对民资的呼唤力度可以看出,监管之路任重而道远,但监管者决心很大。
来源:通信产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