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TH畸形发展:目标与现实的脱节
发布时间:2012-09-04 10:03:15 热度:2355
9/4/2012,作为宽带接入的终极模式,FTTH已成为当前运营商开展宽带战略的一把利剑。
FTTH可以给每个接入用户提供20M~50M、乃至100M的接入带宽,完全可以满足整个宽带普及提速工程的需要;用光缆取代原来的铜缆,光信号取代电信号,大大减少了网络的故障率,同时也节省了运营商的维护费用以及能源消耗。此外,它的长距离覆盖、20年以上的使用寿命、安全性能等等要素使得没有任何一个运营商敢于轻视FTTH所带来的变革。
从武汉、成都在国内率先启动FTTH试点、到2010年上海、江苏等地启动省内的光网城市,其后2011年中国电信在全国推广“宽带中国·光网城市”战略、如今中国联通也开展“光网世界·沃宽天下”工程。FTTH的蝴蝶效应已席卷全国。
然而,开辟宽带之路的FTTH实则是一把双刃剑,迅速启动的FTTH工程给运营商,也给产业链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挑战习惯
由铜到光的变革挑战者所有人的习惯。
目前FTTH的主要工程段集中于原有用户的改造。光纤入户施工一定程度上会破坏屋内的装修环境,改变原有的布线习惯,部分用户因此拒绝FTTH。此外,FTTH将电话、宽带通过一根光纤进行传输,改变了以往宽带、电话相互独立的格局,而且也一改以往电话无需供电的习惯,如今通过FTTH接入的电话必须要保持终端的持续供电才能工作。很多年龄稍大的用户对这一改变极难接受,“FTTH断电无法打电话”缺点使得FTTH饱受质疑,据记者了解,这也是目前全国各省运营商被投诉较多的问题。
同时,我国宽带渗透率较低,FTTH的覆盖范围内很多用户没有接入带宽的要求,FTTH难以真正发挥其长距离覆盖的优势。
这些问题造成的最直接影响就是FTTH实装率低。
中国电信科技委主任韦乐平指出,经济教育和信息化水平低造成了这种局面。他介绍,即便是在全国宽带发展最快的上海,仍然有至少300万用户只用电话,不用宽带,这是制约宽带发展最主要的因素。
最新数据显示,上海FTTH累计覆盖628万用户,实际用户近200万,实装率刚过30%。但全国其他各省的实装率基本均在10%以下。上海市政府曾出台两项重要政策推进宽带建设水平,而且在运营商宣传FTTH时提供了很多形象支撑,但其他各省均无具体政策出台。
但很多省份似乎忽略了FTTH的难度。韦乐平在最近的一次会议中指出:“看各省上报的FTTH规划,数字高的离谱,有些省份规划在三年内搞定全部FTTH工程,这基本不可能。”
据记者了解,目前沿海各省基本已经停止了DSL、FTTB等宽带模式,全面开展FTTH建设,除FTTH以外的建设模式不列入业绩考核;而在其他省份,FTTH的绩效指标也要远高于其他模式。
畸形发展
可以从部分运营商的FTTH工作中判断其FTTH目标是否偏高。
据记者了解,一些基层运营商为了完成规定目标使出一些不合理的手段推进FTTH部署,比如:为了减少用户的阻拦,只宣传FTTH的优点,刻意隐瞒FTTH改造施工所带来的一些变动;对一些没有宽带需求、只要固定电话业务的用户也强制进行FTTH改造,结果导致用户停电不能打电话,大大降低了用户满意度……
“省分市场部门为了完成考核指标通过各种方式签单,之后将压力转移到我们建设部门。”一位地方运营商建设部人士向记者介绍:“一方面FTTH改造工程难度大,入户难的问题影响用户发展速度,另一方面FTTH的新建、改造资金压力很大。”
据记者了解,目前FTTH一刀切的现象比较严重,但各地宽带环境不同,各地运营商需要考虑现网资源、ARPU值、运维配置、用户接受度等各种因素制定合理的宽带建设方案。多位宽带专家曾在公开发言中指出:运营商市场发展应以“带宽提速”谋发展,避免陷入末端介质形态竞争,FTTC\B\H多种建网模式应长期共存、互补发展。
实际上,在FTTH、FTTB、FTTC等不同组网模式下,在光纤、双绞线、五类线、Cable等不同的传输介质上,目前均有成熟技术可以实现百兆以上的接入带宽。
中国联通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唐雄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是否要完全全部采用FTTH尚有待研究。在很多地方,‘铜’没有必要退出来,这会造成资源浪费;‘光’与‘铜’在运营商的规划中需要做到最有效的结合。而且全部采用FTTH会带来很高的建设成本。”
同时,由于FTTH的实装率低,运营商难以通过提升用户规模在短期内回收FTTH成本。据统计:在东部地区,FTTH成本回收需5~7年,而中西部地区的回收期则超过11年。这期间运营商独自担负建设成本与压力风险。
考虑到实装率低,运营商在部署FTTH时一般采取“薄覆盖模式”,既首先核算小区宽带用户规模,在小区内预留足够的光纤端口数,后期根据用户报装申请要求陆续开通光纤宽带。但目前只有上海、北京两地的FTTH实装率较高,其他地区FTTH实装率普遍偏低,兼之FTTH覆盖规模迅速攀高,实装率只能持续走低。
业内专家指出:随着FTTH建设比例上升,宽带端口利用率必然会持续下滑。且随着宽带ARPU的下滑,宽带增速不增收现象已非常明显。从投资效率提升角度看,盘活现网资源是缓解运营商投资压力的关键。
资金压力的负面效果
为了减少建设成本,运营商通过集采来降低设备价格,在最近几年的集采中PON的价格几乎每年下降15%~20%左右。但即便有如此规模的价格下降,也不能填补运营商宽带建设的资金空缺。
2011年,部分省份运营商在上半年就用光了全年的宽带建设预算,而今年,这种案例仍在增长。据悉,部分省份运营商已经开始通过自筹建设资金、延长设备付款期、采购低价设备的方式来缓解资金压力,更有运营商提出与设备商共建宽带,后期共分宽带收入的方案。但杯水车薪,种种措施难改资金短缺的局面。
但采购低价设备的负面效果却在逐步显现,低价ODN设备导致的网络故障率居高不下,甚至要高于DSL网络。韦乐平介绍,Verizon每年可通过FTTH节省10亿美元的运维费用,但中国电信开展FTTH以来,宽带维护费用不降反升。他指出,这主要是因为网络中分路器、连接器质量不合格。
“迅速开展的FTTH工程需要采购大批量的ODN设备,在保证低成本的同时很难保证高质量,运营商也没有足够的时间以及精力去做质量检测。这只能通过制定施工规范以及提升采购质量来解决。”一厂商人士向记者介绍。
此外,在“低价中标”的规则下,部分厂家可以不合理低价的方式获取份额。而经过多次集采的累积效应,这会牺牲产业链的健康,透支设备厂家、芯片厂家、器件厂家几年的成本降幅预期。价格战过度竞争,厂家盈利能力下降,导致投入研发的经费下降,对于创新有直接影响,不利于整个产业链的良性循环。
不过运营商已经意识到之前这种集采模式的问题。在最近的集采中,有些运营商已经开始对招标规则进行优化,采用最优价格模式而不是最低价格,有利于提高中标厂家的质量。
另一方面,运营商重心偏向FTTH建设的同时很难兼顾到FTTH的维护能力,在很多省份运营商对于故障的服务响应速度很难。开展规模部署的同时,运营商尚需提升FTTH维护能力。
此外,在此种低价模式下,运营商在一些新功能、新特性上的关注度不足。一些价格偏高但具有高性价比的技术方案在国内很难有用武之地。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技术、方案都是国外率先应用,而国内则要落后于2年~3年。
考虑到运营商的建设资金压力以及国内FTTH低实装率,当前FTTH的建设模式、建设目标仍需理性思考。
(来源:【通信产业网】(记者 陈宝亮))
FTTH可以给每个接入用户提供20M~50M、乃至100M的接入带宽,完全可以满足整个宽带普及提速工程的需要;用光缆取代原来的铜缆,光信号取代电信号,大大减少了网络的故障率,同时也节省了运营商的维护费用以及能源消耗。此外,它的长距离覆盖、20年以上的使用寿命、安全性能等等要素使得没有任何一个运营商敢于轻视FTTH所带来的变革。
从武汉、成都在国内率先启动FTTH试点、到2010年上海、江苏等地启动省内的光网城市,其后2011年中国电信在全国推广“宽带中国·光网城市”战略、如今中国联通也开展“光网世界·沃宽天下”工程。FTTH的蝴蝶效应已席卷全国。
然而,开辟宽带之路的FTTH实则是一把双刃剑,迅速启动的FTTH工程给运营商,也给产业链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挑战习惯
由铜到光的变革挑战者所有人的习惯。
目前FTTH的主要工程段集中于原有用户的改造。光纤入户施工一定程度上会破坏屋内的装修环境,改变原有的布线习惯,部分用户因此拒绝FTTH。此外,FTTH将电话、宽带通过一根光纤进行传输,改变了以往宽带、电话相互独立的格局,而且也一改以往电话无需供电的习惯,如今通过FTTH接入的电话必须要保持终端的持续供电才能工作。很多年龄稍大的用户对这一改变极难接受,“FTTH断电无法打电话”缺点使得FTTH饱受质疑,据记者了解,这也是目前全国各省运营商被投诉较多的问题。
同时,我国宽带渗透率较低,FTTH的覆盖范围内很多用户没有接入带宽的要求,FTTH难以真正发挥其长距离覆盖的优势。
这些问题造成的最直接影响就是FTTH实装率低。
中国电信科技委主任韦乐平指出,经济教育和信息化水平低造成了这种局面。他介绍,即便是在全国宽带发展最快的上海,仍然有至少300万用户只用电话,不用宽带,这是制约宽带发展最主要的因素。
最新数据显示,上海FTTH累计覆盖628万用户,实际用户近200万,实装率刚过30%。但全国其他各省的实装率基本均在10%以下。上海市政府曾出台两项重要政策推进宽带建设水平,而且在运营商宣传FTTH时提供了很多形象支撑,但其他各省均无具体政策出台。
但很多省份似乎忽略了FTTH的难度。韦乐平在最近的一次会议中指出:“看各省上报的FTTH规划,数字高的离谱,有些省份规划在三年内搞定全部FTTH工程,这基本不可能。”
据记者了解,目前沿海各省基本已经停止了DSL、FTTB等宽带模式,全面开展FTTH建设,除FTTH以外的建设模式不列入业绩考核;而在其他省份,FTTH的绩效指标也要远高于其他模式。
畸形发展
可以从部分运营商的FTTH工作中判断其FTTH目标是否偏高。
据记者了解,一些基层运营商为了完成规定目标使出一些不合理的手段推进FTTH部署,比如:为了减少用户的阻拦,只宣传FTTH的优点,刻意隐瞒FTTH改造施工所带来的一些变动;对一些没有宽带需求、只要固定电话业务的用户也强制进行FTTH改造,结果导致用户停电不能打电话,大大降低了用户满意度……
“省分市场部门为了完成考核指标通过各种方式签单,之后将压力转移到我们建设部门。”一位地方运营商建设部人士向记者介绍:“一方面FTTH改造工程难度大,入户难的问题影响用户发展速度,另一方面FTTH的新建、改造资金压力很大。”
据记者了解,目前FTTH一刀切的现象比较严重,但各地宽带环境不同,各地运营商需要考虑现网资源、ARPU值、运维配置、用户接受度等各种因素制定合理的宽带建设方案。多位宽带专家曾在公开发言中指出:运营商市场发展应以“带宽提速”谋发展,避免陷入末端介质形态竞争,FTTC\B\H多种建网模式应长期共存、互补发展。
实际上,在FTTH、FTTB、FTTC等不同组网模式下,在光纤、双绞线、五类线、Cable等不同的传输介质上,目前均有成熟技术可以实现百兆以上的接入带宽。
中国联通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唐雄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是否要完全全部采用FTTH尚有待研究。在很多地方,‘铜’没有必要退出来,这会造成资源浪费;‘光’与‘铜’在运营商的规划中需要做到最有效的结合。而且全部采用FTTH会带来很高的建设成本。”
同时,由于FTTH的实装率低,运营商难以通过提升用户规模在短期内回收FTTH成本。据统计:在东部地区,FTTH成本回收需5~7年,而中西部地区的回收期则超过11年。这期间运营商独自担负建设成本与压力风险。
考虑到实装率低,运营商在部署FTTH时一般采取“薄覆盖模式”,既首先核算小区宽带用户规模,在小区内预留足够的光纤端口数,后期根据用户报装申请要求陆续开通光纤宽带。但目前只有上海、北京两地的FTTH实装率较高,其他地区FTTH实装率普遍偏低,兼之FTTH覆盖规模迅速攀高,实装率只能持续走低。
业内专家指出:随着FTTH建设比例上升,宽带端口利用率必然会持续下滑。且随着宽带ARPU的下滑,宽带增速不增收现象已非常明显。从投资效率提升角度看,盘活现网资源是缓解运营商投资压力的关键。
资金压力的负面效果
为了减少建设成本,运营商通过集采来降低设备价格,在最近几年的集采中PON的价格几乎每年下降15%~20%左右。但即便有如此规模的价格下降,也不能填补运营商宽带建设的资金空缺。
2011年,部分省份运营商在上半年就用光了全年的宽带建设预算,而今年,这种案例仍在增长。据悉,部分省份运营商已经开始通过自筹建设资金、延长设备付款期、采购低价设备的方式来缓解资金压力,更有运营商提出与设备商共建宽带,后期共分宽带收入的方案。但杯水车薪,种种措施难改资金短缺的局面。
但采购低价设备的负面效果却在逐步显现,低价ODN设备导致的网络故障率居高不下,甚至要高于DSL网络。韦乐平介绍,Verizon每年可通过FTTH节省10亿美元的运维费用,但中国电信开展FTTH以来,宽带维护费用不降反升。他指出,这主要是因为网络中分路器、连接器质量不合格。
“迅速开展的FTTH工程需要采购大批量的ODN设备,在保证低成本的同时很难保证高质量,运营商也没有足够的时间以及精力去做质量检测。这只能通过制定施工规范以及提升采购质量来解决。”一厂商人士向记者介绍。
此外,在“低价中标”的规则下,部分厂家可以不合理低价的方式获取份额。而经过多次集采的累积效应,这会牺牲产业链的健康,透支设备厂家、芯片厂家、器件厂家几年的成本降幅预期。价格战过度竞争,厂家盈利能力下降,导致投入研发的经费下降,对于创新有直接影响,不利于整个产业链的良性循环。
不过运营商已经意识到之前这种集采模式的问题。在最近的集采中,有些运营商已经开始对招标规则进行优化,采用最优价格模式而不是最低价格,有利于提高中标厂家的质量。
另一方面,运营商重心偏向FTTH建设的同时很难兼顾到FTTH的维护能力,在很多省份运营商对于故障的服务响应速度很难。开展规模部署的同时,运营商尚需提升FTTH维护能力。
此外,在此种低价模式下,运营商在一些新功能、新特性上的关注度不足。一些价格偏高但具有高性价比的技术方案在国内很难有用武之地。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技术、方案都是国外率先应用,而国内则要落后于2年~3年。
考虑到运营商的建设资金压力以及国内FTTH低实装率,当前FTTH的建设模式、建设目标仍需理性思考。
(来源:【通信产业网】(记者 陈宝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