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立信出售光接入业务给Calix
发布时间:2012-08-27 08:49:14 热度:3329
8/27/2012, 爱立信公司22日宣布将旗下光纤接入业务出售给美国光接入设备厂商Calix。两家公司同时宣布爱立信和Calix成为全球销售合作伙伴,爱立信今后将面向全球范围销售Calix的光接入以及VDSL产品。
通过这次并购,爱立信的EDA1500 GPON解决方案及配套ONT产品线将加入Calix的接入产品线。EDA1500号称是业界最大容量的GPON解决方案。
根据双方签署的协议,收购预计在2012年4季度完成,收购的具体财务数据没有被透露。并购协议还规定,Calix将为爱立信美国员工保留最多61个岗位,并且在收购进行过程中爱立信将会向Calix提供相关的产品支持服务。
Calix公司CEO Carl Russo表示,Calix是北美光接入系统部署的领导厂商,具有全球性的销售渠道。通过这次并购,Calix的统一接入产品线获得大大增强,可以进入第一等级的电信运营商市场。同时,爱立信可以集中力量发展无线业务和端到端的维护业务,而把固网宽带业务交给Calix完成。Calix期待着和爱立信更深入的合作。
爱立信IP及宽带产品负责人Jan Haeglund表示:“我们相信,与Calix的合作将为我们现有的光接入客户带来领先的支持及维护服务,与专注于光接入领域的领先企业合作,还能扩大我们光接入系统及软件的产品组合。”
爱立信的光接入业务2007年2月收购自Entrisphere公司。后者成立于2000年,2003年开始正式产品部署,被收购前年销售额大约2.9亿美元。爱立信对Entrisphere的收购,在当时被许多分析师认为反映了爱立信对北美固网宽带市场的雄心。通过收购Entrisphere的GPON业务,爱立信可以在IPTV市场大展身手,也可以在AT&T获得更多GPON市场份额。
时隔五年,如何再看待爱立信又将GPON业务出售?这是不是说明GPON业务对于爱立信来说不再是重点?事实上这些年来,爱立信的GPON业务已经获得包括德国电信在内的许多第一流运营商的部署,而GPON市场仍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成长。如果我们做出猜测,爱立信做出这样的决定,或许是因为认为他们在这个产品线上前景不容乐观。华为和中兴在PON市场上的份额越来越大,日益挤压了爱立信GPON产品的空间。与此同时,爱立信自身的铜线接入产品的销售额也在下滑。这个时候将光纤接入业务出售给一家专门的接入设备公司,可能可以在产品线整合上做出改进。但问题就是爱立信今后在GPON产品的利润空间受到进一步挤压,能否和华为中兴等做出有效竞争值得怀疑,这将是爱立信今后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通过这次并购,爱立信的EDA1500 GPON解决方案及配套ONT产品线将加入Calix的接入产品线。EDA1500号称是业界最大容量的GPON解决方案。
根据双方签署的协议,收购预计在2012年4季度完成,收购的具体财务数据没有被透露。并购协议还规定,Calix将为爱立信美国员工保留最多61个岗位,并且在收购进行过程中爱立信将会向Calix提供相关的产品支持服务。
Calix公司CEO Carl Russo表示,Calix是北美光接入系统部署的领导厂商,具有全球性的销售渠道。通过这次并购,Calix的统一接入产品线获得大大增强,可以进入第一等级的电信运营商市场。同时,爱立信可以集中力量发展无线业务和端到端的维护业务,而把固网宽带业务交给Calix完成。Calix期待着和爱立信更深入的合作。
爱立信IP及宽带产品负责人Jan Haeglund表示:“我们相信,与Calix的合作将为我们现有的光接入客户带来领先的支持及维护服务,与专注于光接入领域的领先企业合作,还能扩大我们光接入系统及软件的产品组合。”
爱立信的光接入业务2007年2月收购自Entrisphere公司。后者成立于2000年,2003年开始正式产品部署,被收购前年销售额大约2.9亿美元。爱立信对Entrisphere的收购,在当时被许多分析师认为反映了爱立信对北美固网宽带市场的雄心。通过收购Entrisphere的GPON业务,爱立信可以在IPTV市场大展身手,也可以在AT&T获得更多GPON市场份额。
时隔五年,如何再看待爱立信又将GPON业务出售?这是不是说明GPON业务对于爱立信来说不再是重点?事实上这些年来,爱立信的GPON业务已经获得包括德国电信在内的许多第一流运营商的部署,而GPON市场仍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成长。如果我们做出猜测,爱立信做出这样的决定,或许是因为认为他们在这个产品线上前景不容乐观。华为和中兴在PON市场上的份额越来越大,日益挤压了爱立信GPON产品的空间。与此同时,爱立信自身的铜线接入产品的销售额也在下滑。这个时候将光纤接入业务出售给一家专门的接入设备公司,可能可以在产品线整合上做出改进。但问题就是爱立信今后在GPON产品的利润空间受到进一步挤压,能否和华为中兴等做出有效竞争值得怀疑,这将是爱立信今后不得不面对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