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需求仍将强劲
发布时间:2011-11-30 11:25:58 热度:2984
11/30/2011,光纤在线讯 最近两年来,由于3G的跃进和三网融合出现进展,国内光纤厂商纷纷扩产,光纤产能和产量急剧上升,经常出现光纤产能过剩的说法和担忧。据通信电缆光缆专业委员会主任李亚东介绍,2006~2010年,年中国光纤的消费量从2912万芯公里剧增至9870万芯公里,2011年国内光纤需求量约9800万芯公里,与2010年大体持平。国外一些机构预测,未来几年中国光纤需求量将“保持稳定”,低速平稳增长。那么未来几年,中国光纤需求是否依然强劲?是否会出现产能过剩?两位中国光纤厂商的领导层在不同场合,给出了很有意思的回答。
长飞公司总经理庄丹在“2011中国通信光电线缆产业峰会暨表彰大会”上做报告,认为中国光纤光缆产业面临两大机遇和四大挑战。机遇之一是全球范围内需求持续强劲。在国内,未来三年仍是中国网络建设的高峰期,包括通信、电力、铁路和公路等都存在巨大需求。国外因为经济发展不平衡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二是中国企业的技术实力和产能已可支撑国际化战略的实施。挑战主要是国外市场拓展乏力、国内产能过剩、竞争激烈,但是缺乏核心竞争力。庄总主要分析了企业自身的问题,以及面临的外在形势,从而提出解决的策略。他认为中国光纤企业在海外将会有很大的潜在市场可挖。
亨通光电总经理钱建林则在个人新浪博客里发表了一篇文章,分析了中国的“内需市场”。他认为,消费品包括部分工业品的需求与人口密切相关,从光纤的销量来说,自国内铺设第一根光缆开始,几乎逐年在增长,每年国内国外专家预测增长将放缓,可每年证明这样的结论是错误、片面的。近几年国内的光纤消费量已经接近全球的一半用量,到目前光纤还是供不应求,中国市场的巨大让世界震撼。
那么中国光纤的需求是否已经饱满了呢?钱总从经济发展的理论分析,“经济规律就如自然规律一样,每一个国家的发展都不可能跳出其框框,未来中国的内需市场将从巨大的投资消费逐步向服务消费过渡,十三亿人口的大国发展本身就一个自成一体的大型经济体,未来中国发展一定程度,其消费总量会远远超过美国。”因此,中国光纤用量虽然高居全球第一,但总铺设量还远远低于美国,中国的内需仍将巨大。“未来的经济发展也一定由内需拉动,由内需刺激行业的技术发展,提升产品竞争能力,并把这种技术、产品向全球输出,满足全球的更大市场的需求” 。而大市场必定会催生大企业,大市场也会加速任何一种技术的变革,到一定程度国内企业一定会成为未来的技术领导者。结合中国如今光纤出口量的增长和上游光纤预制棒的纷纷突破,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光纤需求仍将十分强劲,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依旧有很大潜力可挖,相信这也是国内众多光纤光缆厂家纷纷扩产的信念所在。当然,由国内厂家近年大扩产造成的产能过剩等问题,有待进一步考究。
长飞公司总经理庄丹在“2011中国通信光电线缆产业峰会暨表彰大会”上做报告,认为中国光纤光缆产业面临两大机遇和四大挑战。机遇之一是全球范围内需求持续强劲。在国内,未来三年仍是中国网络建设的高峰期,包括通信、电力、铁路和公路等都存在巨大需求。国外因为经济发展不平衡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二是中国企业的技术实力和产能已可支撑国际化战略的实施。挑战主要是国外市场拓展乏力、国内产能过剩、竞争激烈,但是缺乏核心竞争力。庄总主要分析了企业自身的问题,以及面临的外在形势,从而提出解决的策略。他认为中国光纤企业在海外将会有很大的潜在市场可挖。
亨通光电总经理钱建林则在个人新浪博客里发表了一篇文章,分析了中国的“内需市场”。他认为,消费品包括部分工业品的需求与人口密切相关,从光纤的销量来说,自国内铺设第一根光缆开始,几乎逐年在增长,每年国内国外专家预测增长将放缓,可每年证明这样的结论是错误、片面的。近几年国内的光纤消费量已经接近全球的一半用量,到目前光纤还是供不应求,中国市场的巨大让世界震撼。
那么中国光纤的需求是否已经饱满了呢?钱总从经济发展的理论分析,“经济规律就如自然规律一样,每一个国家的发展都不可能跳出其框框,未来中国的内需市场将从巨大的投资消费逐步向服务消费过渡,十三亿人口的大国发展本身就一个自成一体的大型经济体,未来中国发展一定程度,其消费总量会远远超过美国。”因此,中国光纤用量虽然高居全球第一,但总铺设量还远远低于美国,中国的内需仍将巨大。“未来的经济发展也一定由内需拉动,由内需刺激行业的技术发展,提升产品竞争能力,并把这种技术、产品向全球输出,满足全球的更大市场的需求” 。而大市场必定会催生大企业,大市场也会加速任何一种技术的变革,到一定程度国内企业一定会成为未来的技术领导者。结合中国如今光纤出口量的增长和上游光纤预制棒的纷纷突破,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光纤需求仍将十分强劲,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依旧有很大潜力可挖,相信这也是国内众多光纤光缆厂家纷纷扩产的信念所在。当然,由国内厂家近年大扩产造成的产能过剩等问题,有待进一步考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