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力光电
招商热线:0755-26090113

经济学人:富士康转变生产模式 机器不会自杀

发布时间:2011-08-04 08:26:19 热度:1409

 8/4/2011,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网络版昨天撰文称,面临着成本上涨以及竞争压力的增加,富士康计划用机器人大量取代人工劳动力。但这一计划同样会面临诸多挑战。

   以下为文章全文:

   微观问题

   富士康或许是中国最大的雇主,显然也是最重要的雇主。这家神秘的电子厂商拥有苹果等大牌客户,员工总数超过100万人,其中有50多万人位于深圳的一家工厂内。

   过去10年间,富士康的成功成为了中国制造的化身:从国外引进高端设计,并以低成本批量生产。最初,这种模式因为能够创造大量就业而备受赞誉,但外界对于该公司的态度最近却越来越挑剔。去年,富士康深圳园区有多名员工自杀。最近的一起事件发生于7月末,一名21岁的员工跳楼自杀。今年5月,富士康在成都新建的工厂发生爆炸,导致3名员工死亡。外界认为,这一事件导致苹果iPad的生产推迟。

   为了安抚越来越不安定的员工,富士康已经多次加薪,并改进设施,为员工提供咨询服务,甚至在工厂四周安装了保护网,防止员工跳楼。这些措施都推动了成本的上涨,表明该公司迄今为止极其成功的商业模式正在遭遇挑战。富士康CEO郭台铭在7月末的一次闭门会议上表示,该公司计划到2013年用大量的机器人取代人工劳动力。

   富士康在公开声明中称,此举将推动100多万名员工进入价值链的上游,摆脱基本的制造工作。该公司还谈到了将员工从重复而乏味的任务转向附加价值更高的制造岗位,例如,研发、创新和其他对公司发展同等重要的领域。但大规模的自动化也意味着其中部分员工注定要失去工作。

   宏观挑战

   从宏观角度来看,中国近些年的经济发展模式与自动化趋势背道而驰:在制造行业中用人力代替资本。但由于对熟练劳动力的需求增加,以及法定最低工资标准的提升,目前的人力成本正在快速上涨,所以导致企业调整劳动力和资本的投入比例。

   很多规模较小的中国制造企业已经开始了类似的尝试,减少成本日益增长的人力需求,同时增加对资本投入更高的设备。富士康的这一计划是巨大的跨越,但同样要面临巨大的挑战:它的优势在于悄悄地组织人力为明星企业生产商品,而非创造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线。而这一转型还将导致该公司与那些高度自动化的企业展开直接竞争。

   不过,对于郭台铭而言,这却是不得已而为之。富士康的客户都很在乎形象,因此对该公司的员工自杀事件都非常担忧。如果不转变生产模式,这些客户就有可能寻找其他供应商。

   对于中国高涨的劳动力成本以及技能的缺乏是否会意味着廉价中国产品走向尽头,制造业专家和经济学家已经展开了讨论。这种趋势有可能会导致全球消费产品企业将生产地转向其他成本低廉的亚洲国家,甚至转回本土。当然,部分实力最为强大且自动化程度最高的西方制造企业已经证明,他们对于廉价中国劳动力具有令人惊讶的适应力。

   但还有人持怀疑态度:他们认为,中国企业已经提升了生产效率,能够用更少的工人生产更多的产品,因此仍将成为可怕的竞争对手。但无论如何,中国政府都将密切关注这一趋势。与西方一样,中国政府同样担心全国性的工业进步会导致大量教育水平相对较好、语言表达能力也相对较强的工人失业。
招商热线:0755-26090113
招商热线:0755-2609011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