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会取代EMT 华为向公众公司迈进
发布时间:2011-04-19 08:24:37 热度:1706
4/19/2011,第一财经日报(马晓芳)“华为目前正处于大变革的阶段,这种变革程度不亚于1992年从代理转向研发,或者从1998年开始的艰难国际化。”日前,一位华为的资深顾问对《第一财经日报》这样分析华为目前的巨大变化。
昨天,华为公布了2010年财报,在业绩继续明显增长的同时,财报中首次公布的华为董事会名单以及全新的组织架构和业务架构成为财报的一大亮点。
任平未进董事会
在此次年报中,华为首次公布了公司董事会成员的姓名、照片以及简历,这在华为历史上尚属首次。
按照华为的内部流程,持股员工选举产生持股员工代表,持股员工代表选举产生董事会,所谓董事会是代表股东(持股员工)管理公司,公司的经营团队在董事会确定整体方向后负责具体执行。
华为年报介绍,2010年底,华为进行了新一届持股员工代表选举,作为100%由员工持股的私营企业,61359名持股员工(具有投票资格的持股员工总人数为64278人,投票率95.5%)选出了持股员工代表,并由选举产生的51名持股员工代表于2011年1月选举出新一届的董事会和监事会。
华为现在的董事会成员包括孙亚芳、郭平、徐直军、胡厚崑、任正非、徐文伟、李杰、丁耘、孟晚舟、陈黎芳、万飚、张平安、余承东。
其中,孙亚芳仍为董事长;郭平、徐直军、胡厚崑以及任正非为副董事长;徐文伟、李杰、丁耘、孟晚舟为常务董事;陈黎芳、万飚、张平安、余承东为董事。
之前有传言称,华为总裁任正非与华为董事长孙亚芳曾有过激烈争执,冲突的焦点在于任正非希望儿子任平能进入董事会。之后华为对此辟谣,但传言并没有完全终止。
从此次华为年报公布的内容来看,孙亚芳仍为董事长,而任正非之子任平并未进入董事会。目前进入华为管理层的任正非亲属只有任正非女儿——孟晚舟,她在华为负责财务,担任华为常务董事。此外就是担任华为监事会成员的任正非弟弟任树录。
董事会取代EMT
之前,华为副总裁徐直军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说,其实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以及EMT(经营管理团队)在华为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只是作用和区别不是特别明显,以至于董事会和EMT成员大部分是重合的。
从华为新公布的组织架构来看,高调亮相的公司董事会将取代EMT成为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而这是华为近年来对组织架构作出的最大调整。
EMT是华为“独创”的一种组织结构,也是华为的“最高权力机关”,开始于2005年。虽然董事会也一直存在,但决策权基本由EMT掌握,EMT采取轮值主席的方式,形成一个集体议事机构。
今年1月15日,华为技术100%的控股公司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召开股东大会,选举产生华为第四届董事会、监事会。
按照华为的新组织架构,董事会对公司的整体业务运作进行指导和监督,对公司在战略和运作过程中的重大事项进行决策。董事会下设人力资源委员会、财经委员会和审计委员会。
相比之下,原来的“权力机构”EMT被下放到华为的各个业务中心。华为针对不同客户成立了针对运营商网络、企业、终端和其他业务的四大营运中心。按照之前华为企业总裁徐文伟的说法,四大业务中心将进行独立考核。现在,每个营运中心都拥有自己的EMT团队。EMT仅决策具体的业务,而不再包括公司的整体战略。
未来的华为什么样?
“现在华为迟迟进不了美国市场,早就已经不是产品和技术的原因,而是外界以华为不够开放为借口百般阻挠,华为现在要做的,就是希望外界看到一个更加开放、更加透明的华为。”一位华为内部人士表示。
华为目前组织架构的变化正是华为在治理结构上,向现代企业制度靠拢的一种举措。“目前的组织结构更符合西方公司的治理结构,更容易被西方所认识和理解,业务架构更贴近用户需求。”上述华为内部人士解释说。
2010年初,任正非在华为内部撰文称,应该让“一线呼唤炮火”,“应该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来决策”,正是希望华为通过进一步分权,压缩内部流程,提高反应效率。
“二十年来公司实行高度的中央集权,防止了权力分散而造成失控……今天我们有条件来讨论分权制衡……沿着流程授权、行权、监管,来实现权力的下放,以摆脱中央集权的效率低下、机构臃肿,实现客户需求驱动的流程化组织建设目标。”任正非说。
不过,从目前看,华为的这种组织变革还刚刚起步。比如,华为的几大产品线是否未来有可能以子公司的模式运作,而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仅作为类似联想控股集团一样的母公司存在?华为虽然目前进一步明确了董事会和监事会,但仍然是内部董事,如果华为希望进一步向公众公司转变,外部独立董事的设立又将在何时被提上日程?
对于华为的这个变化,《华为的世界》一书作者冀勇庆对本报记者表示,单是从华为年报每年的页数和厚度都在增加这个变化趋势,就能看出华为希望增加公开度的心情。
“这种组织架构更强调灵活性。”冀勇庆认为,原来华为的业务主要基于运营商,现在则分为运营商、企业、消费电子和其他四大业务并分别成立运营中心。新成立的运营中心相对于华为过去的BU(事业部)拥有更大的决策权。而且,这四大业务的客户群和运营模式也差异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华为再设立一个统一的EMT的意义已经不大。
昨天,华为公布了2010年财报,在业绩继续明显增长的同时,财报中首次公布的华为董事会名单以及全新的组织架构和业务架构成为财报的一大亮点。
任平未进董事会
在此次年报中,华为首次公布了公司董事会成员的姓名、照片以及简历,这在华为历史上尚属首次。
按照华为的内部流程,持股员工选举产生持股员工代表,持股员工代表选举产生董事会,所谓董事会是代表股东(持股员工)管理公司,公司的经营团队在董事会确定整体方向后负责具体执行。
华为年报介绍,2010年底,华为进行了新一届持股员工代表选举,作为100%由员工持股的私营企业,61359名持股员工(具有投票资格的持股员工总人数为64278人,投票率95.5%)选出了持股员工代表,并由选举产生的51名持股员工代表于2011年1月选举出新一届的董事会和监事会。
华为现在的董事会成员包括孙亚芳、郭平、徐直军、胡厚崑、任正非、徐文伟、李杰、丁耘、孟晚舟、陈黎芳、万飚、张平安、余承东。
其中,孙亚芳仍为董事长;郭平、徐直军、胡厚崑以及任正非为副董事长;徐文伟、李杰、丁耘、孟晚舟为常务董事;陈黎芳、万飚、张平安、余承东为董事。
之前有传言称,华为总裁任正非与华为董事长孙亚芳曾有过激烈争执,冲突的焦点在于任正非希望儿子任平能进入董事会。之后华为对此辟谣,但传言并没有完全终止。
从此次华为年报公布的内容来看,孙亚芳仍为董事长,而任正非之子任平并未进入董事会。目前进入华为管理层的任正非亲属只有任正非女儿——孟晚舟,她在华为负责财务,担任华为常务董事。此外就是担任华为监事会成员的任正非弟弟任树录。
董事会取代EMT
之前,华为副总裁徐直军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说,其实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以及EMT(经营管理团队)在华为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只是作用和区别不是特别明显,以至于董事会和EMT成员大部分是重合的。
从华为新公布的组织架构来看,高调亮相的公司董事会将取代EMT成为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而这是华为近年来对组织架构作出的最大调整。
EMT是华为“独创”的一种组织结构,也是华为的“最高权力机关”,开始于2005年。虽然董事会也一直存在,但决策权基本由EMT掌握,EMT采取轮值主席的方式,形成一个集体议事机构。
今年1月15日,华为技术100%的控股公司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召开股东大会,选举产生华为第四届董事会、监事会。
按照华为的新组织架构,董事会对公司的整体业务运作进行指导和监督,对公司在战略和运作过程中的重大事项进行决策。董事会下设人力资源委员会、财经委员会和审计委员会。
相比之下,原来的“权力机构”EMT被下放到华为的各个业务中心。华为针对不同客户成立了针对运营商网络、企业、终端和其他业务的四大营运中心。按照之前华为企业总裁徐文伟的说法,四大业务中心将进行独立考核。现在,每个营运中心都拥有自己的EMT团队。EMT仅决策具体的业务,而不再包括公司的整体战略。
未来的华为什么样?
“现在华为迟迟进不了美国市场,早就已经不是产品和技术的原因,而是外界以华为不够开放为借口百般阻挠,华为现在要做的,就是希望外界看到一个更加开放、更加透明的华为。”一位华为内部人士表示。
华为目前组织架构的变化正是华为在治理结构上,向现代企业制度靠拢的一种举措。“目前的组织结构更符合西方公司的治理结构,更容易被西方所认识和理解,业务架构更贴近用户需求。”上述华为内部人士解释说。
2010年初,任正非在华为内部撰文称,应该让“一线呼唤炮火”,“应该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来决策”,正是希望华为通过进一步分权,压缩内部流程,提高反应效率。
“二十年来公司实行高度的中央集权,防止了权力分散而造成失控……今天我们有条件来讨论分权制衡……沿着流程授权、行权、监管,来实现权力的下放,以摆脱中央集权的效率低下、机构臃肿,实现客户需求驱动的流程化组织建设目标。”任正非说。
不过,从目前看,华为的这种组织变革还刚刚起步。比如,华为的几大产品线是否未来有可能以子公司的模式运作,而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仅作为类似联想控股集团一样的母公司存在?华为虽然目前进一步明确了董事会和监事会,但仍然是内部董事,如果华为希望进一步向公众公司转变,外部独立董事的设立又将在何时被提上日程?
对于华为的这个变化,《华为的世界》一书作者冀勇庆对本报记者表示,单是从华为年报每年的页数和厚度都在增加这个变化趋势,就能看出华为希望增加公开度的心情。
“这种组织架构更强调灵活性。”冀勇庆认为,原来华为的业务主要基于运营商,现在则分为运营商、企业、消费电子和其他四大业务并分别成立运营中心。新成立的运营中心相对于华为过去的BU(事业部)拥有更大的决策权。而且,这四大业务的客户群和运营模式也差异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华为再设立一个统一的EMT的意义已经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