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产业报:三大运营商管道策略分析
发布时间:2011-02-28 15:13:46 热度:1110
2/28/2011,作者:张九陆
“智能管道”概念的提出,实源于运营商在互联网时代被网络应用“管道化”,而运营商们为了摆脱“被管道化”的窘境,自然也做过多种尝试。甚至可以说,整个电信运营商的转型,就是一个摆脱“管道”的过程。
运营商们最初期待的解决方案,是跳出“管道”,即网络做文章,而从整个信息通信应用产业链中寻找新的增长点。这也是各运营商提出转型战略时的最初方案。而这一方案又可以概括为三条路径:
路径之一是运营商直接参与制作网络应用,靠这些应用给运营商带来新的收入。从中国移动的飞信、原中国网通的“宽带在线”、联通的“新时讯”,到中国电信的天翼LIVE,都是这类尝试的代表。但是直到目前为止,运营商所做的网络应用往往成了免费的“成本中心”而非利润中心,而且归根到底,互联网应用是一个竞争对手众多而且极为强大的领域,抛开网络不谈,运营商做应用并不具有核心优势。
路径之二是加强对上下游价值链的控制力,让合作伙伴为我所用。中国电信广州研究院专家韩海潮曾撰文指出,在控制价值链方面运营商会采取三种不同的运营模式,即:对价值链弱控制力的管道模式、对价值链较强控制力的“平台+业务运营模式”以及对价值链强控制力的“管道+业务运营模式”。其中后两种即为这一路径的两种实现模式。
“平台+业务运营模式”以部分欧美移动运营商为代表,运营商不单纯提供通道,转而开放网络平台,为第三方业务服务商提供接口,内容提供商和服务提供商直接面对用户,苹果iPhone和当前国内运营商正在力推的“软件商店”可以归为此类。可以说,在此价值链中,运营商本可以发展得顺风顺水,但是却迎面撞上了苹果这样的企业,使得整个价值链的“控制权”归属成疑。
另一方面,“管道+业务运营模式”在中国的发展也遇到了问题,这种模式最早被日韩运营商所采用,运营商采取对产业链强有力介入和控制的方式,对价值链环节上涉及的技术、设备终端、品牌甚至业务开发等的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的直接掌握和调控,其他相关的服务商则处于一种辅助合作的地位。分析人士认为,中国移动曾一度试图实现这种模式。但是这要求运营商必须要有强大的定制和业务研发能力,业务开发要耗费更长的时间、更多的成本,而国内网络应用的发展可谓一日千里,运营商往往被抛在后面,同时国内多家电信运营商竞争局面的形成,又使得成熟的互联网企业比如腾讯,根本不可能被运营商所掌控。
路径之三是一直深入价值链的终点——用户,与用户的信息应用紧密结合。可以说,目前各大运营商纷纷发力行业应用和系统集成正是出于这一考虑。可是这一出路前景虽然美好,却面临着用户选择的问题,如果抛开网络不谈,或者网络无法实现更精细的控制,运营商与IT企业相比,根本没有核心竞争力。
分析这三条路径,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怎样转型,网络能力都是绕不过去的一道坎,只有实现网络的智能化管控,运营商才可能拿出多样的网络应用,才能加强对价值链的控制,才能为用户量体裁衣定制业务。运营商转型不一定只做“智能管道”,但如果有“智能管道”一切都会简单。正如中电信总经理王晓初所说:“首先是管道,是信息的传送运营商,这是运营商的最大责任”。对于运营商来说,从笼统的“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到“智能管道”,是一次艰难的反省;而从传统的网络通道,到智能管道,则是一个新的台阶。
中国电信 要做智能管道主导者
中国电信是国内第一个明确提出“智能管道”概念的运营商,在去年底的年度工作会议上,中国电信总经理王晓初提出“要成为智能管道的主导者、综合平台的提供者、内容和应用的参与者”。而在日前推出“光网城市”战略时,王晓初更进一步阐述了其总体思路:“中国电信首先是管道,是信息的传送运营商,这是运营商的最大责任,我们希望将管道智能化……我们希望能够真正解决消费者在信息接入上的需求,让用户能够在任何一个地点,以任何一个方式,选择自己要的接入方式。”由此可见,“建立一个对各种接入开放的智能管道,并且成为其主导者”是中国电信的战略定位。
中国移动 回防“智能管道”
中国移动曾经一度把“电信运营商不能沦为管道”作为发展的原则之一。并出于这一考虑,加大了对产业链上下游的参与力度,甚至连口号也从“移动通信专家”改为了“移动信息专家”。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之后,中国移动有回防智能管道的迹象。在今年的年度工作会上,董事长王建宙强调,中国移动要做“智能管道”,“积极向产业链资源渗透,集中优势打造优质的、有服务的、增值的智能管道。”
而在总经理李跃的新发展战略中,发挥网络资源优势,建立“智能管道”也是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领域,中国移动的未来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根植于智能管道思想,探索建立适合发展需要的新模式。
中国联通 以“信息生活”代替“管道”概念
在国内,中国联通是唯一一个没有提出要做“智能管道”的运营商,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信息生活的创新服务”。据记者了解,联通当前对于行业合作与产业链伙伴采取的是一种相比其他两家运营商更为开放的态度,而且其3G和宽带网络资源尚存较大冗余,目前的主要问题是发展用户,因而在短期内对于“智能管道”的需求并不强烈。另一方面,此前在原联通与网通的转型战略中,摆脱管道、涉足内容提供曾是重要一环,最近联通正在对视频、宽带、音乐等增值服务子公司进行整合,其未来方向尚不明朗,但应该不会放弃。与此同时,在“创新服务”的大理念下,联通对于通信管道“智能化”建设也有所尝试,比如对移动互联网用户进行按M与T进行收费,就是其中之一。
“智能管道”概念的提出,实源于运营商在互联网时代被网络应用“管道化”,而运营商们为了摆脱“被管道化”的窘境,自然也做过多种尝试。甚至可以说,整个电信运营商的转型,就是一个摆脱“管道”的过程。
运营商们最初期待的解决方案,是跳出“管道”,即网络做文章,而从整个信息通信应用产业链中寻找新的增长点。这也是各运营商提出转型战略时的最初方案。而这一方案又可以概括为三条路径:
路径之一是运营商直接参与制作网络应用,靠这些应用给运营商带来新的收入。从中国移动的飞信、原中国网通的“宽带在线”、联通的“新时讯”,到中国电信的天翼LIVE,都是这类尝试的代表。但是直到目前为止,运营商所做的网络应用往往成了免费的“成本中心”而非利润中心,而且归根到底,互联网应用是一个竞争对手众多而且极为强大的领域,抛开网络不谈,运营商做应用并不具有核心优势。
路径之二是加强对上下游价值链的控制力,让合作伙伴为我所用。中国电信广州研究院专家韩海潮曾撰文指出,在控制价值链方面运营商会采取三种不同的运营模式,即:对价值链弱控制力的管道模式、对价值链较强控制力的“平台+业务运营模式”以及对价值链强控制力的“管道+业务运营模式”。其中后两种即为这一路径的两种实现模式。
“平台+业务运营模式”以部分欧美移动运营商为代表,运营商不单纯提供通道,转而开放网络平台,为第三方业务服务商提供接口,内容提供商和服务提供商直接面对用户,苹果iPhone和当前国内运营商正在力推的“软件商店”可以归为此类。可以说,在此价值链中,运营商本可以发展得顺风顺水,但是却迎面撞上了苹果这样的企业,使得整个价值链的“控制权”归属成疑。
另一方面,“管道+业务运营模式”在中国的发展也遇到了问题,这种模式最早被日韩运营商所采用,运营商采取对产业链强有力介入和控制的方式,对价值链环节上涉及的技术、设备终端、品牌甚至业务开发等的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的直接掌握和调控,其他相关的服务商则处于一种辅助合作的地位。分析人士认为,中国移动曾一度试图实现这种模式。但是这要求运营商必须要有强大的定制和业务研发能力,业务开发要耗费更长的时间、更多的成本,而国内网络应用的发展可谓一日千里,运营商往往被抛在后面,同时国内多家电信运营商竞争局面的形成,又使得成熟的互联网企业比如腾讯,根本不可能被运营商所掌控。
路径之三是一直深入价值链的终点——用户,与用户的信息应用紧密结合。可以说,目前各大运营商纷纷发力行业应用和系统集成正是出于这一考虑。可是这一出路前景虽然美好,却面临着用户选择的问题,如果抛开网络不谈,或者网络无法实现更精细的控制,运营商与IT企业相比,根本没有核心竞争力。
分析这三条路径,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怎样转型,网络能力都是绕不过去的一道坎,只有实现网络的智能化管控,运营商才可能拿出多样的网络应用,才能加强对价值链的控制,才能为用户量体裁衣定制业务。运营商转型不一定只做“智能管道”,但如果有“智能管道”一切都会简单。正如中电信总经理王晓初所说:“首先是管道,是信息的传送运营商,这是运营商的最大责任”。对于运营商来说,从笼统的“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到“智能管道”,是一次艰难的反省;而从传统的网络通道,到智能管道,则是一个新的台阶。
中国电信 要做智能管道主导者
中国电信是国内第一个明确提出“智能管道”概念的运营商,在去年底的年度工作会议上,中国电信总经理王晓初提出“要成为智能管道的主导者、综合平台的提供者、内容和应用的参与者”。而在日前推出“光网城市”战略时,王晓初更进一步阐述了其总体思路:“中国电信首先是管道,是信息的传送运营商,这是运营商的最大责任,我们希望将管道智能化……我们希望能够真正解决消费者在信息接入上的需求,让用户能够在任何一个地点,以任何一个方式,选择自己要的接入方式。”由此可见,“建立一个对各种接入开放的智能管道,并且成为其主导者”是中国电信的战略定位。
中国移动 回防“智能管道”
中国移动曾经一度把“电信运营商不能沦为管道”作为发展的原则之一。并出于这一考虑,加大了对产业链上下游的参与力度,甚至连口号也从“移动通信专家”改为了“移动信息专家”。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之后,中国移动有回防智能管道的迹象。在今年的年度工作会上,董事长王建宙强调,中国移动要做“智能管道”,“积极向产业链资源渗透,集中优势打造优质的、有服务的、增值的智能管道。”
而在总经理李跃的新发展战略中,发挥网络资源优势,建立“智能管道”也是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领域,中国移动的未来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根植于智能管道思想,探索建立适合发展需要的新模式。
中国联通 以“信息生活”代替“管道”概念
在国内,中国联通是唯一一个没有提出要做“智能管道”的运营商,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信息生活的创新服务”。据记者了解,联通当前对于行业合作与产业链伙伴采取的是一种相比其他两家运营商更为开放的态度,而且其3G和宽带网络资源尚存较大冗余,目前的主要问题是发展用户,因而在短期内对于“智能管道”的需求并不强烈。另一方面,此前在原联通与网通的转型战略中,摆脱管道、涉足内容提供曾是重要一环,最近联通正在对视频、宽带、音乐等增值服务子公司进行整合,其未来方向尚不明朗,但应该不会放弃。与此同时,在“创新服务”的大理念下,联通对于通信管道“智能化”建设也有所尝试,比如对移动互联网用户进行按M与T进行收费,就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