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华为美国拓展求解
发布时间:2010-11-25 14:31:30 热度:1072
11/25/2010,作者 冯郁青
中国企业在美国拓展的进程将再受考验。这次碰到问题的是华为,不仅是美国运营商大单还在争取中,在美国的小交易也遇到了特别审查。碰到问题的华为,到底应该以怎样的心态,如何解决问题?
考验
上个月华为竞标Sprint Nextel 30亿美元设备大单结果尚未最终揭晓,最近华为在5月份以200万美元收购3Leaf的一桩小交易也被要求接受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的调查。
华为购买了3Leaf的知识产权,雇用了16名员工。CFIUS并不审查知识产权和雇用员工事宜,但是五角大楼发现了这笔交易,并要求CFIUS 进行审查。对一个已经完成的交易进行重新审查,在CFIUS的历史上还比较少见。
这已经不是华为在美初遇困境。2008年,华为和Bain CapitalPartners公司联手欲以22亿美元收购3Com,结果以失败告终。华为也曾想收购Harbinger Capital LLC的高速无线网络系统依然未果。华为频频失利彰显了中国企业进军美国市场的艰难程度。
当年联想收购IBM PC 也因为国家安全考虑而经过CFIUS的审核。2005年中海油收购优尼科则是在美国激起了公众的一片愤怒,最终这起交易只好作罢。中海油改变策略,放弃收购整个企业,在本月完成了收购切萨皮克能源公司鹰滩页岩油气项目33.3%权益的交易。
但是一方面拥有充足的资本,更重要的是有对建立世界级公司的渴望,中国企业注定要在进军美国市场这条路上不断打拼。
耐心
“目前华为收购3Leaf 这一并购案被要求接受CFIUS 审查并不是说这笔交易不会通过。”Rhodium Group创始人丹尼·罗森(Daniel Rosen)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强调,“接受CFIUS调查还是因为对华为背景的不安和电信业的敏感性质,这笔交易的资本确实很小,但关键不是交易的资本规模而是交易的性质,是其所处的电信业所决定的。”
“电信业和石油业本来就是高度敏感的行业。”罗森说,华为因为国家安全的原因被盯上也是可以理解的,华为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使自己成为一个更公开和透明的公司,以缓解对其所谓军方背景的疑虑。
罗森是美国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前高级顾问,对中国资本在美扩张有专门研究。
位于华盛顿的国际投资组织 (Organization for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总裁南希· 麦克利农(Nancy McLernon) 表示这其实也是一个形象问题。
“华为曾经和军方的联系总是让人有国家安全方面的疑虑,”麦克利农对本报表示,“就像2006年阿联酋的迪拜港务集团要收购纽约港务局,遭到美国公众近乎愤怒的反对一样。各方的专家都验证这些收购符合安全措施,但是不能抵消公众的看法。”
“华为需要更多的耐心,也确实必须付出额外的努力来争取。”麦克利农说,华为所能做的就是要使自己成为一个更加开放、透明、符合美国标准的公司。
也有人建议华为改变在美国并购的做法,可以学习中海油购买美国公司的少数股份。但是罗森认为这不是华为应该选择的道路,“华为所做的是增加在美国的业务范围,展现出自己是一个可靠的、以盈利为目标的公司。”
美国国土安全部前助理部长司徒尔特·贝克(Stewart Baker)也认为华为在美国市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贝克目前在Steptoe and Johnson律师事务所任职。
“华为想要跨越国家安全这一关将是非常困难的,”贝克对本报表示,“而且这次对3Leaf 案的处理显示出华为对美国政治环境掉以轻心。”
贝克认为,华为因为此前一连串并购美国企业的失败,应该意识到即使是对一个小企业的兼并也会引起广泛的安全关注,但是华为选择沉默地进行这次交易,造成了目前依旧要向CFIUS申请批准的被动局面。
走出去
从1988年初创的民营企业到如今成为世界第三大电信设备商,不管目前所处的困境如何,华为已经决意要在美国市场上一显身手。华为在美国主管市场的高级副总裁陈查理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坚信华为在美国市场会取得巨大进展,他认为自由市场的原则将会使得华为最终能与美国主要的电信商合作。
事实上,华为从2001年就设立北美总部,在北美拥有13个办公室、8个研发中心。它在美国的员工去年增加了一倍达到1000多人,而且还打算在2011年继续聘用几百人。
华为也在不断增加购买美国专利的数量。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报道,6月,华为购买了美国网络设备商Avici System 的大部分专利。这家位于麻省的公司在2009年6月被清算。华为没有雇用任何Avici 的员工或者专利以外的资产。
而且华为也在美国聘用高级别的说客为其在华盛顿游说。华为帮助创建了Amerilink Telecom,作为其产品在美国的分销商。这个公司的董事会包括前国会议员Richard Gephardt、世行前总裁James Wolfensohn 和曾经的Nortel Networks 总裁William A. Owens。
华为对美国市场的执着显示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急切需要。根据评级公司穆迪的数据,亚洲公司到今年6月为止拥有2280亿美元的现金,而中国内地和香港的公司占据这个数字的45%。充足的资本必然向海外渗透。
皮特森国际经济研究院的数据显示,在过去10年中,中国向美国的投资以每年30%的速度在递增。这其中的大部分投资是规模较小的企业,没有引起像华为这样的广泛关注。而因为中国公司在海外的大规模运营活动,与之相关的服务也应运而生。
中国大成律师事务所不久前在纽约成立分公司,专门为中国企业在美国并购提供法律服务,足以显示中国企业在美国市场的活动已经颇具规模。
但是,像华为这样高调的公司注定要经受更多的挫折。
“毕竟,华为不想被认为仅仅是个中国公司,”罗森说,“它是想被认为是一个跨国公司。”
中国企业在美国拓展的进程将再受考验。这次碰到问题的是华为,不仅是美国运营商大单还在争取中,在美国的小交易也遇到了特别审查。碰到问题的华为,到底应该以怎样的心态,如何解决问题?
考验
上个月华为竞标Sprint Nextel 30亿美元设备大单结果尚未最终揭晓,最近华为在5月份以200万美元收购3Leaf的一桩小交易也被要求接受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的调查。
华为购买了3Leaf的知识产权,雇用了16名员工。CFIUS并不审查知识产权和雇用员工事宜,但是五角大楼发现了这笔交易,并要求CFIUS 进行审查。对一个已经完成的交易进行重新审查,在CFIUS的历史上还比较少见。
这已经不是华为在美初遇困境。2008年,华为和Bain CapitalPartners公司联手欲以22亿美元收购3Com,结果以失败告终。华为也曾想收购Harbinger Capital LLC的高速无线网络系统依然未果。华为频频失利彰显了中国企业进军美国市场的艰难程度。
当年联想收购IBM PC 也因为国家安全考虑而经过CFIUS的审核。2005年中海油收购优尼科则是在美国激起了公众的一片愤怒,最终这起交易只好作罢。中海油改变策略,放弃收购整个企业,在本月完成了收购切萨皮克能源公司鹰滩页岩油气项目33.3%权益的交易。
但是一方面拥有充足的资本,更重要的是有对建立世界级公司的渴望,中国企业注定要在进军美国市场这条路上不断打拼。
耐心
“目前华为收购3Leaf 这一并购案被要求接受CFIUS 审查并不是说这笔交易不会通过。”Rhodium Group创始人丹尼·罗森(Daniel Rosen)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强调,“接受CFIUS调查还是因为对华为背景的不安和电信业的敏感性质,这笔交易的资本确实很小,但关键不是交易的资本规模而是交易的性质,是其所处的电信业所决定的。”
“电信业和石油业本来就是高度敏感的行业。”罗森说,华为因为国家安全的原因被盯上也是可以理解的,华为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使自己成为一个更公开和透明的公司,以缓解对其所谓军方背景的疑虑。
罗森是美国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前高级顾问,对中国资本在美扩张有专门研究。
位于华盛顿的国际投资组织 (Organization for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总裁南希· 麦克利农(Nancy McLernon) 表示这其实也是一个形象问题。
“华为曾经和军方的联系总是让人有国家安全方面的疑虑,”麦克利农对本报表示,“就像2006年阿联酋的迪拜港务集团要收购纽约港务局,遭到美国公众近乎愤怒的反对一样。各方的专家都验证这些收购符合安全措施,但是不能抵消公众的看法。”
“华为需要更多的耐心,也确实必须付出额外的努力来争取。”麦克利农说,华为所能做的就是要使自己成为一个更加开放、透明、符合美国标准的公司。
也有人建议华为改变在美国并购的做法,可以学习中海油购买美国公司的少数股份。但是罗森认为这不是华为应该选择的道路,“华为所做的是增加在美国的业务范围,展现出自己是一个可靠的、以盈利为目标的公司。”
美国国土安全部前助理部长司徒尔特·贝克(Stewart Baker)也认为华为在美国市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贝克目前在Steptoe and Johnson律师事务所任职。
“华为想要跨越国家安全这一关将是非常困难的,”贝克对本报表示,“而且这次对3Leaf 案的处理显示出华为对美国政治环境掉以轻心。”
贝克认为,华为因为此前一连串并购美国企业的失败,应该意识到即使是对一个小企业的兼并也会引起广泛的安全关注,但是华为选择沉默地进行这次交易,造成了目前依旧要向CFIUS申请批准的被动局面。
走出去
从1988年初创的民营企业到如今成为世界第三大电信设备商,不管目前所处的困境如何,华为已经决意要在美国市场上一显身手。华为在美国主管市场的高级副总裁陈查理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坚信华为在美国市场会取得巨大进展,他认为自由市场的原则将会使得华为最终能与美国主要的电信商合作。
事实上,华为从2001年就设立北美总部,在北美拥有13个办公室、8个研发中心。它在美国的员工去年增加了一倍达到1000多人,而且还打算在2011年继续聘用几百人。
华为也在不断增加购买美国专利的数量。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报道,6月,华为购买了美国网络设备商Avici System 的大部分专利。这家位于麻省的公司在2009年6月被清算。华为没有雇用任何Avici 的员工或者专利以外的资产。
而且华为也在美国聘用高级别的说客为其在华盛顿游说。华为帮助创建了Amerilink Telecom,作为其产品在美国的分销商。这个公司的董事会包括前国会议员Richard Gephardt、世行前总裁James Wolfensohn 和曾经的Nortel Networks 总裁William A. Owens。
华为对美国市场的执着显示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急切需要。根据评级公司穆迪的数据,亚洲公司到今年6月为止拥有2280亿美元的现金,而中国内地和香港的公司占据这个数字的45%。充足的资本必然向海外渗透。
皮特森国际经济研究院的数据显示,在过去10年中,中国向美国的投资以每年30%的速度在递增。这其中的大部分投资是规模较小的企业,没有引起像华为这样的广泛关注。而因为中国公司在海外的大规模运营活动,与之相关的服务也应运而生。
中国大成律师事务所不久前在纽约成立分公司,专门为中国企业在美国并购提供法律服务,足以显示中国企业在美国市场的活动已经颇具规模。
但是,像华为这样高调的公司注定要经受更多的挫折。
“毕竟,华为不想被认为仅仅是个中国公司,”罗森说,“它是想被认为是一个跨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