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力光电
招商热线:0755-26090113

楚天金报::“美国四院院士”情系光谷

发布时间:2010-11-03 17:52:02 热度:1855

 11/3/2010,虽长期在海外生活,但身上儒雅谦和的中华名门气质,依然令其显得与众不同。采访钱煦时,他谈笑自如、语气舒缓有力、口音略带京腔,坐靠着沙发,笑容和蔼,言必称“您”。“我应该是钱家第36代。”钱煦老先生笑呵呵地谈及家门。当记者用“显赫”来形容其家世时,他连忙摆手,声称不敢。

   这就是著名华裔科学家、美国四院院士钱煦先生。

   人物名片

   钱煦,祖籍杭州,1931年生于北京,1948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1949年随父钱思亮去台湾,入台湾大学医学院,1954年赴美深造,1957年获哥伦比亚大学生理学博士。其是世界著名的生理学、生物力学、生物流变学和生物医学工程专家,集全美四大院(美国科学院、工程院、医学院、艺术与自然科学院)之院士于一身。当今世界仅六名科学家囊括此四院院士证书,其中四人已退休,钱煦是目前两位仍在任的学者之一。

   家教:不望子成龙 对女儿“随叫随到”

   在杭州,“钱”姓是一大姓,“钱塘江”古时就是以其先辈姓氏为名。而其家教源头“钱氏家训”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近代,杭州钱氏又涌现出一批才俊,包括两弹之父钱学森以及钱天鹤、钱宁等。钱煦则成长于乱世,成就于海外。

   抗日战争时期,钱煦随家人搬至上海租界,“抗战后期,每天只能吃一顿饭和一个红薯”。至1949年,动荡中又随家人飞赴台湾。台大毕业后赴美求学,并功成于美国。

   “家庭的影响对一个人来说太重要了。”钱煦的父亲钱思亮曾是台湾大学校长,哥哥钱纯曾任台湾“财政部长”,弟弟钱复则是马英九的老师。“父亲是我的第一个人生楷模。”钱煦告诉记者,自己曾写过一篇文章,称赞父亲是“完人”。“父亲是教育家,非常严谨、公正,从来不做不对的事情。”

   而在钱煦眼中,父亲并非一个“严父”,只是以身作则,而且对几个子女的志向也不干涉。钱煦三兄弟所学领域也完全不同,兄钱纯,经济才俊;弟钱复,是知名的外事人才。

   钱煦对子女的教育也十分重视,但是仍属于“宽”管。“我从来不‘望子成龙’,只希望我的孩子快乐。”谈及两个女儿时,钱老面露自豪、愉悦的笑容,她们一个是美国华尔街精英,另一个毕业于耶鲁大学,从事眼科研究。

   身为四院院士、又倾心于科学研究,钱煦无法对家庭倾注太多时间。“但我尽量利用好跟家人在一起的时间。这个在英文中叫‘quality time’,也就是全心全意,不要再去做别的事情。”

   特别是对于子女,“在她最需要的时候,给她15分钟时间,比以后为她花五个钟头都更有意义。”钱老讲了一个情节:已经成家立业的女儿有一次动情地对他说,“爸爸,以前我每次跑到您书房,问您有没有时间说有事找您,您从来都说有时间,现在我才知道您是因为关心我,再忙都会放下手头的事。”钱老告诉记者,“尊重、关心孩子,她会感恩的,也会更加爱惜自己。”

   事业:以科研为“乐”成就美四院院士
   
   2006年6月下旬,钱煦荣获“美国艺术与自然科学院”院士的证书后,集美国科学院、工程院、医学院、艺术与自然科学院 “四院院士”名誉于一身。当时仅六名科学家获此殊荣,钱煦是唯一的华裔。

   在外人看来,取得如此成就,必然经历了无比艰辛的历程。不过出乎记者意料的是,仿佛这几十年的历程如“轻舟已过万重山”一般,钱煦描述起来十分云淡风轻,“就这样过来了,我不是苦干,我是乐干。”钱煦笑着说。

   钱煦觉得,其实,做科研和做任何事情都是一样的,最主要的是有兴趣。虽然他也坦言,科研是一个“枯燥的、单调的、清贫的”工作,但是还好自己“对钱不是很看重”,够用就可以。而科学研究过程中的“挑战和快乐”,才是指引他默默走向巅峰的根源,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中,“一个问题被攻克,另一个新问题又出现,研究越来越深越来越广,进入全新视野”,这是钱煦的最大快乐,也使他不知不觉成为四院院士。

   成为四院院士后,钱煦的院士生活时间表里,科研时间和教学时间仍大于行政性事务时间,他说自己“不敢参与太多学术委员会”,只为有更多时间泡实验室。而如果要担起院士学术评审委员会的职责,钱煦仍然会以“学者的风骨”主持公正。

   在进行学术评选时,钱煦会尽可能地避开自己的学生。按照要求需要举荐自己的门生时,他也不以对学生本身的好恶为依据,而是根据学生特点,推荐给“最合适他发展的项目”。如果有人希望能得到这位学术重量级人物的推荐信,也必须是他觉得已经知根知底,“跟着我一起做过项目的人”。

   而当记者提到“学术造假”之类的事情时,这位79岁的老人眼神中充满着诧异,似乎在他看来,这是十分难以相信和理解的事情,因为他觉得,“公正是绝对需要存在的要素”。

   情缘:呼唤光谷科技领袖能早日出现

   去台湾之前,因为社会动荡,钱煦并没到过当时的“大武汉”,“那时候出去旅行是很危险的,也不像现在这么方便。”

   直到10年前,钱煦才因为一次讲学的契机第一次踏上武汉的土地,此次参加光博会,是他第三次到武汉。而这次武汉之旅,钱煦的行程还包括,在未来几天内,到武汉的高校去看看。

   虽然与武汉正式结缘的时间不长,但钱煦对武汉颇为关注:分别被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聘为名誉教授,甚至,在华中科技大学还有一个本科生班级“钱煦班”。他告诉记者,如果方便的话,他希望一年至少有一次,为这两个学校的学生授课。

   “武汉进步得很快,在光电子领域方面拥有世界优势。”钱煦尤其关注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发展。在此次光博会上,他积极为光谷发展支招,认为发展科技最重要的是要有高端人才,要政府和民间协作,实现产学研的结合。

   而随着国内的快速发展,归国发展的华人也越来越多了。“如何能够吸引一批优秀的海外人才”,是光谷的重要使命。

   作为田长霖(美籍华人,享誉国际的热物理科学家,美国一流大学首位华人与亚裔大学校长、中科院首批外籍院士)的好友,钱煦也加入了发起人的倡议中:将“田长霖国际论坛”打造成为中美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领域交流的平台,每年定期举办一届;并借该论坛的影响力,将“田长霖科学园”纳入武汉未来科技城的建设规划中,邀请海内外高端人才入驻创业,实现多赢局面。“当今社会,科技好,经济才好。韩国、日本都已经是这个理念的受益者”,钱煦谈到,中国台湾在上世纪80年代经济腾飞的经验是又一例证。“时代需要科技领袖,要有一个能了解中国情况,也能看准未来科技发展脉络的人出现”,钱煦提高了声调,“发展科技一定要发展高科技,而不是在低端领域复制,光电子行业就是一个很有前景的行业”!

   寄语:理科生也应多学习人文知识

   尽管生活在国外,钱煦对当下中国的年轻人十分关注。每年回国,他必然要到各个高校去和学生们座谈,“和学生交谈也是我学习的过程”。

   昨日,在“田长霖论坛”上,有两个武汉大学的学生向钱煦提问,对当下中国的教育和大学生的出路问题,钱煦则以幽默的话语勉励他们。

   第一个站起来的学生,是带着打破“现场没有年轻人提问”局面的使命提问,“我必须代表年轻人提个问,您觉得,中国大学生是不是过于被动,不喜欢在课堂上提问和讨论?”钱煦马上笑道:“我以前在国内上学的时候,上课从来都是只听老师讲,到了美国才学那边学生发问。现在的你们,已经进步很多啦!”

   又一学生质疑,当下的大学生缺乏思考,钱老则以“科学”的态度回应,“你有没有思考我没法判断,但是你能提这个问题,我想你已经在思考了。”

   在武汉各高校的演讲中,钱煦多次鼓励大学生们要对自己有信心,华人是非常聪慧优秀的,“从国内出去的华人学生基础是非常扎实的,他们又很刻苦,创新性也不错,因此有很多都是非常优秀的。”
他还开玩笑地说,就连IC这个专有名词,在硅谷也变成了双关语,一半是印度人(Indian),一半是中国人(Chinese),引起满场笑声。

   钱煦坦言,良好的环境是人才成长的摇篮,而当下的世界,只有拥有“人才”的地区才能脱颖而出。“像硅谷一样,光谷如果能够吸引顶尖的人才尤其是科技领袖,才能大有作为。”

   而针对学生个人修为的培养,钱煦认为自己“跨学科”的经验其实可以借鉴。“科学与艺术之间是有联系的,基础学科和专业学科之间也能够互补”,他建议理工科学生也要学习人文知识,年轻人必须修身养性,“先学会做人才是根本”。 
招商热线:0755-26090113
招商热线:0755-2609011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