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中国:诺基亚西门子融资与华为并购
发布时间:2010-09-14 10:58:55 热度:2454
9/14/2010,《融资中国》记者/王动,8月1日,《纽约时报》报道,诺基亚西门子通讯公司(Nokia Siemens Networks,下称诺西公司)正在努力和大型私募股权投资公司进行谈判,希望能够获得10亿美元的融资,来解决当前现金流不足的问题。
海外媒体报道,诺西公司已经接触了德州太平洋(11.90,-0.02,-0.17%)集团、黑石投资、贝恩资本和KKR等国际PE巨头。为了获得希望得到的资金,诺西公司可能会同意向新股东出让不少于30%的股权。 诺西公司通过PE解决流动资金,简直让中国的金融从业者不可思议。
“就算国外市场比中国更规范,也用不着通过私募股权来融资吧。” 国内银行界一位中层管理人员表示。 更有意思的是,诺西公司之所以如此缺钱,正是因为它之前完成了一笔大交易,购买了摩托罗拉主要的无线网络基础设施资产。而在那场交易中,诺西公司的竞购对手正是来自中国的华为公司。
诺西贷款难
2006年6月19日,诺基亚和西门子共同宣布,两家公司将取长补短实现通信网络业务的合并,把诺基亚的设备业务和西门子的移动服务业务组合到一起,实现上下游的对接,由此诺西公司诞生,双方各持50%股权。当年就产生158亿欧元营业收入。
这样的公司,在中国的金融从业者看来,融资肯定非常容易。但实情并非如此。
尽管表面看来诺西公司需要的仅是流动资金,但熟知财务的人都知道,流动资金的规模必须与资产相配比。诺西公司产生资金需求,主要是因为完成了一笔超级并购业务,其所需要的钱实际上是一笔能够较长时间停留在体内的长期资金,也即财务管理中所说的“长期性流动资产”。另外,在金融危机爆发后,尽管各国央行一再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但市场的活跃程度依然与金融危机前不可相提并论。诺西公司总部所在欧元区,2010年以来更是一直被沸沸扬扬的债务危机所困扰。在大环境的影响下,欧洲主要银行非常注意保持自身的现金持有比例,一时间也无法满足诺西公司的融资要求。最后,尽管诺西公司源自两个巨头联姻,但是究竟能存续多久,至今还未有定论,毕竟跨国公司之间的分分合合实在太多了。这也让金融机构感到忧虑,不敢轻易放贷。 于是万般无奈之下,诺西公司只能向索求最高的私募股权基金伸手。
华为被拒之痛
7月份,诺西公司和摩托罗拉宣布,双方已达成协议,诺西公司将以12亿美元现金收购摩托罗拉大部分无线网络基础设施资产,双方预计该交易将于2010年底完成。
摩托罗拉的基础设施业务实际上就是为无线网络提供产品与服务,具体网络类型包括 GSM、CDMA、WCDMA、WiMAX 与 LTE。作为国际巨头,摩托罗拉的资产规模也非常惊人,WiMAX 部分在 21 个国家中拥有 41 份合约;CDMA 则在 22 个国家拥有 30 个使用中的网络;GSM 在 66 个国家拥有 80 多个使用中的网络。业内人士表示,这笔交易完成时,约有7500名员工将从摩托罗拉转至诺西公司,这其中包括身处美国、中国与印度的研发人员,此单交易将大大加强诺西公司的研究实力。
发达国家的运营网络,以及支撑网络的研究人员,正是华为渴求的。但是来自中国的华为,且在资金上并不紧张的华为,却被拒之门外。 华为最终被迫放弃竞购的原因也非常简单,被美方以影响国家安全为由,阻止其实施收购。对于任何来自海外的并购要求都非常谨慎,这是每国政府的态度。但此番对于中国企业并购的态度,却让人难以理解。
外国投资委员会进行的审议属于高度机密,而对于华为在美国的并购申请,该委员会也以保密为由,拒绝透露对该项目的审议过程。 但根据海外媒体援引了解该审议过程人士所透露的信息,美国并购监管部门对于华为案例存在两派观点。 默许华为并购,但只是少数派的官员们表示,华为对接摩托罗拉业务将不会是麻烦事,因为华为已经用摩托罗拉品牌向美国客户销售了大约8亿美元的产品,此外,华为与摩托罗拉也曾有着长期业务合作关系。同情华为的官员,则提出了在让华为接受苛刻的条件后才能够放行,即要求华为向美国电信监管部门交出自己的源代码,而这有望使美方得以洞察中国的通信网络。
即使这样还不够。“当时,多数国家安全机构的结论都是,即便美国政府得到了源代码,也不足以有效地监管华为的业务发展,而且很难制定足以确保安全的程序。”海外媒体这样表示。
这应该就是美国政府的态度,即使美国政府在这样的设备谈判中并没有正式的发言权,但其对华为的密切关注则是尽人皆知的,政府也是许多大型电信公司的大客户,这使其在企业的购买决策中极具影响力。 必须要将中国公司置于彻底的监管之下,才能批准交易,这就是美国对于来自中国企业并购的态度。尽管美国政府未能完全阻止华为打入美国市场(该公司已与Clearwire和Leap公司签署合同),但多数专家同意,政府已成功阻止大型美国电信公司——如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和Verizon,购买华为的设备。 于是,摩托罗拉的相关业务也就顺理成章地落入了诺西公司之手,即使诺西公司很缺钱,也即使华为不差钱。华为的无奈有目共睹,甚至连FT中文网在报道这个项目时,都给出了“中国华为领教美国‘潜规则’”这样的标题。
中国企业并购未来
中国公司在跨国并购问题上吃尽了苦头。且不提中海油等国有背景的大鳄屡屡在海外并购中折戟沉沙,就在华为收购摩托罗拉资产的同时,以运营《成都商报》为主要业务的博瑞传播(19.60,0.10,0.51%)也毫无悬念地失去了收购华盛顿邮报集团旗下《新闻周刊》的机会。 早在2008年,《新闻周刊》的高管就曾向本刊记者表示,“金融危机让我们的运营陷入了麻烦。主要不是因为那些金融机构,而是底特律汽车行业的没落,让我们的财政收入显得异常窘迫。”坚持了两年之后,《新闻周刊》终于难以为继了,但是在如此缺钱的环境下,华盛顿邮报还是毫不犹豫地将出价更高的博瑞传播逐出门外。 随着中国外汇储备的增加和企业实力的增强,中国企业必定会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海外并购的谈判桌上。如何应对中国企业的并购要求,这也让美国决策者非常烦恼。
海外媒体表示,现在有一种务实的观点,认为外国投资委员会应当制定一套严格的条件和保安要求,在美方能够更好了解中国企业的前提下,放行中国企业的并购要求。 但未来究竟如何,还要取决于,对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的政府,并购能带来多大的影响。
海外媒体报道,诺西公司已经接触了德州太平洋(11.90,-0.02,-0.17%)集团、黑石投资、贝恩资本和KKR等国际PE巨头。为了获得希望得到的资金,诺西公司可能会同意向新股东出让不少于30%的股权。 诺西公司通过PE解决流动资金,简直让中国的金融从业者不可思议。
“就算国外市场比中国更规范,也用不着通过私募股权来融资吧。” 国内银行界一位中层管理人员表示。 更有意思的是,诺西公司之所以如此缺钱,正是因为它之前完成了一笔大交易,购买了摩托罗拉主要的无线网络基础设施资产。而在那场交易中,诺西公司的竞购对手正是来自中国的华为公司。
诺西贷款难
2006年6月19日,诺基亚和西门子共同宣布,两家公司将取长补短实现通信网络业务的合并,把诺基亚的设备业务和西门子的移动服务业务组合到一起,实现上下游的对接,由此诺西公司诞生,双方各持50%股权。当年就产生158亿欧元营业收入。
这样的公司,在中国的金融从业者看来,融资肯定非常容易。但实情并非如此。
尽管表面看来诺西公司需要的仅是流动资金,但熟知财务的人都知道,流动资金的规模必须与资产相配比。诺西公司产生资金需求,主要是因为完成了一笔超级并购业务,其所需要的钱实际上是一笔能够较长时间停留在体内的长期资金,也即财务管理中所说的“长期性流动资产”。另外,在金融危机爆发后,尽管各国央行一再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但市场的活跃程度依然与金融危机前不可相提并论。诺西公司总部所在欧元区,2010年以来更是一直被沸沸扬扬的债务危机所困扰。在大环境的影响下,欧洲主要银行非常注意保持自身的现金持有比例,一时间也无法满足诺西公司的融资要求。最后,尽管诺西公司源自两个巨头联姻,但是究竟能存续多久,至今还未有定论,毕竟跨国公司之间的分分合合实在太多了。这也让金融机构感到忧虑,不敢轻易放贷。 于是万般无奈之下,诺西公司只能向索求最高的私募股权基金伸手。
华为被拒之痛
7月份,诺西公司和摩托罗拉宣布,双方已达成协议,诺西公司将以12亿美元现金收购摩托罗拉大部分无线网络基础设施资产,双方预计该交易将于2010年底完成。
摩托罗拉的基础设施业务实际上就是为无线网络提供产品与服务,具体网络类型包括 GSM、CDMA、WCDMA、WiMAX 与 LTE。作为国际巨头,摩托罗拉的资产规模也非常惊人,WiMAX 部分在 21 个国家中拥有 41 份合约;CDMA 则在 22 个国家拥有 30 个使用中的网络;GSM 在 66 个国家拥有 80 多个使用中的网络。业内人士表示,这笔交易完成时,约有7500名员工将从摩托罗拉转至诺西公司,这其中包括身处美国、中国与印度的研发人员,此单交易将大大加强诺西公司的研究实力。
发达国家的运营网络,以及支撑网络的研究人员,正是华为渴求的。但是来自中国的华为,且在资金上并不紧张的华为,却被拒之门外。 华为最终被迫放弃竞购的原因也非常简单,被美方以影响国家安全为由,阻止其实施收购。对于任何来自海外的并购要求都非常谨慎,这是每国政府的态度。但此番对于中国企业并购的态度,却让人难以理解。
外国投资委员会进行的审议属于高度机密,而对于华为在美国的并购申请,该委员会也以保密为由,拒绝透露对该项目的审议过程。 但根据海外媒体援引了解该审议过程人士所透露的信息,美国并购监管部门对于华为案例存在两派观点。 默许华为并购,但只是少数派的官员们表示,华为对接摩托罗拉业务将不会是麻烦事,因为华为已经用摩托罗拉品牌向美国客户销售了大约8亿美元的产品,此外,华为与摩托罗拉也曾有着长期业务合作关系。同情华为的官员,则提出了在让华为接受苛刻的条件后才能够放行,即要求华为向美国电信监管部门交出自己的源代码,而这有望使美方得以洞察中国的通信网络。
即使这样还不够。“当时,多数国家安全机构的结论都是,即便美国政府得到了源代码,也不足以有效地监管华为的业务发展,而且很难制定足以确保安全的程序。”海外媒体这样表示。
这应该就是美国政府的态度,即使美国政府在这样的设备谈判中并没有正式的发言权,但其对华为的密切关注则是尽人皆知的,政府也是许多大型电信公司的大客户,这使其在企业的购买决策中极具影响力。 必须要将中国公司置于彻底的监管之下,才能批准交易,这就是美国对于来自中国企业并购的态度。尽管美国政府未能完全阻止华为打入美国市场(该公司已与Clearwire和Leap公司签署合同),但多数专家同意,政府已成功阻止大型美国电信公司——如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和Verizon,购买华为的设备。 于是,摩托罗拉的相关业务也就顺理成章地落入了诺西公司之手,即使诺西公司很缺钱,也即使华为不差钱。华为的无奈有目共睹,甚至连FT中文网在报道这个项目时,都给出了“中国华为领教美国‘潜规则’”这样的标题。
中国企业并购未来
中国公司在跨国并购问题上吃尽了苦头。且不提中海油等国有背景的大鳄屡屡在海外并购中折戟沉沙,就在华为收购摩托罗拉资产的同时,以运营《成都商报》为主要业务的博瑞传播(19.60,0.10,0.51%)也毫无悬念地失去了收购华盛顿邮报集团旗下《新闻周刊》的机会。 早在2008年,《新闻周刊》的高管就曾向本刊记者表示,“金融危机让我们的运营陷入了麻烦。主要不是因为那些金融机构,而是底特律汽车行业的没落,让我们的财政收入显得异常窘迫。”坚持了两年之后,《新闻周刊》终于难以为继了,但是在如此缺钱的环境下,华盛顿邮报还是毫不犹豫地将出价更高的博瑞传播逐出门外。 随着中国外汇储备的增加和企业实力的增强,中国企业必定会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海外并购的谈判桌上。如何应对中国企业的并购要求,这也让美国决策者非常烦恼。
海外媒体表示,现在有一种务实的观点,认为外国投资委员会应当制定一套严格的条件和保安要求,在美方能够更好了解中国企业的前提下,放行中国企业的并购要求。 但未来究竟如何,还要取决于,对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的政府,并购能带来多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