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企业家:英特尔掘墓WiMAX终局来临
发布时间:2010-07-20 15:16:28 热度:1237
7/20/2010,作者:《环球企业家》王文静,WiMAX幻象在全球最坚定的鼓吹者,终于成为这场“标准之争”的最后掘墓人。
作为与3G移动通信和未来4G时代LTE(长期技术演进)标准长期抗衡的无线宽带技术,WiMAX的命运再度如同过山车般地跌落至谷底—这次,它可能再也无法翻身了。
7月初,WiMAX在全球最坚定的支持者英特尔发表声明:即将分拆WiMAX项目办公室(WiMAX Program Office,WPO)。外界普遍认为这是英特尔即将淡出WiMAX领域的先兆。就在3个月前,它还高调宣示将在2010年底完成对两年后全面部署WiMAX工作标准的制定。这种技术可以让人们通过手机或PSP获得超过笔记本电脑接入无线局域网络(Wi-Fi)的快速上网体验,在目前这当然意味着相当昂贵的费用。
针对变化,英特尔中国WiMAX项目相关人士对《环球企业家》表示:“英特尔中国的WiMAX小组仍然存在,目前没有发生任何变化。”英特尔认为将WPO整合至各个事业部是WiMAX技术臻于成熟的表征,也是WiMAX应用的后续发展:全球已有147个国家的500多个运营网络实现了WiMAX商用,而英特尔亦和产业体系的伙伴厂商合作,推出超过200款内含嵌入式WiMAX组件的计算机平台。
英特尔刻意忽略的事实是,200多款嵌入英特尔WiMAX模块的产品绝大部分仍属传统固定或移动计算设备,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移动通信终端和智能手机—目前三星、摩托罗拉、HTC和LG等厂商仅仅零星推出几款试验性的WiMAX手机,而真正全力支持WiMAX的电信运营商只有美国的Sprint和英特尔一直“输血”扶持的Clearwire。尽管2007年10月WiMAX就挤进国际电信联盟(ITU)认可的主流3G技术标准。
统治全球PC业的英特尔并不能行之有效地在移动通信业复制它的模式:PC业的上游核心地带是微处理器和基础架构,而移动通信行业是蜂窝技术标准—这也是英特尔为何一度执意绕开3G和LTE而致力于扶持WiMAX的原因。一度担任英特尔移动事业部负责人的英特尔执行副总裁兼架构集团联合总裁马宏升(Sean Maloney)曾对外表示:“如果我们不扶持WiMAX转而投奔3G以及LTE的话,那么这将是至少需要付出百亿美元专利费的生意。”
事实上,自安迪·格鲁夫时代以来,英特尔一直面临着“下一个100亿美元”生意的拷问:如何在PC处理器之外找到新的机会与增长点。只是一贯强调“战略至上”的英特尔在这一问题上表现出太多反复和不确定性:在移动通信领域,2006年以6亿美元的价格出售其基于ARM架构的手机芯片业务Xscale,转而研发基于自身X86架构的“凌动”(Atom)平台,但最近传闻称英特尔将以14亿美元收购英飞凌的手机芯片业务—这等于用更高昂的代价回到ARM架构和3G演进的老路上。
英特尔CEO欧德宁曾对WiMAX的前景进行颇为长远的预期:“这一技术的成熟可能需要数十年的时间,我们需要得到最棒的人才。”
这可能是一个持续性悲剧的开始。英特尔2005年成立WPO,旨在推动WiMAX成为最主流的下一代通信标准,并将其从技术投资升级为公司战略。此后英特尔针对WiMAX不断投资,其中包括印度、台湾、东南亚的运营商和设备商,以及整盘棋局中最核心的赌注—全球WiMAX产业最大运营商Clearwire。
事实上,英特尔的WiMAX棋局具有先天脆弱性。在强推WiMAX成为主流通信标准的同时,英特尔某种程度上一直游离在通信领域的游戏之外。这一点从WiMAX最初形态上也可窥见端倪:英特尔起初基于传统PC的模型考虑WiMAX的应用,希望通过数据卡、WiMAX与处理器集成之类的产品来提振这个“新兴”市场。2004年,英特尔的预期不过是到2008年全球一半笔记本电脑都采用WiMAX技术,并未过多考虑在智能通信领域的前景。
这种“基因问题”导致WiMAX长期看上去并不像是移动通信系统的标准,而停留在“无线城域网” 技术的阶段,甚至更像Wi-Fi技术的延伸。WiMAX难以支持用户在移动过程中的无缝切换—想想你的智能手机频繁地“断网”是什么感受吧。即便支持者也认为,WiMAX要到802.16m才能成为具有无缝切换功能的移动通信系统,而这一标准本身仍面临不确定性。
更关键的是,PC时代“退潮”的速度超过英特尔的想象。“数十年”的成熟期限已不能面对时下新的竞争格局,2008年当英特尔的竞争对手在一夜间由AMD变成包括高通和ARM后,WiMAX在移动通信领域的“先天不足”日益凸显,而英特尔对Clearwire的投资已导致10亿美元的资产减记。2009年起,英特尔缩减针对WiMAX的投资—面对更多来自另一阵营的移动互联网终端产品,英特尔必须有所调整。
值得注意的是,英特尔与诺基亚的合作即是这一表征的体现:诺基亚并不缺乏3G甚至4G的专利,双方的联合可以对抗新势力的攻击,而英特尔也借助诺基亚在3G和4G专利上有了更多与高通等公司博弈的机会。
不过,时至今日,WiMAX专利联盟的主要支持者已所剩无几。在思科、英特尔、三星、阿尔卡特朗讯、Sprint和 Clearwire六家最早组成WiMAX开放专利联盟的公司中,思科、Sprint甚至Clearwire都表现出明显的支持LTE的倾向。另一个值得关注的信号是:同样曾担任TD论坛秘书长的王静日前加盟英特尔。“与WiMAX相比,LTE能够让运营商从3G更加平滑的演进。”原TD论坛秘书长陈昊飞对《环球企业家》说。
一位来自设备商的人士告诉本刊,WiMAX的带宽与HSPA类似,并不如LTE高速。如果说早年WiMAX在技术上确实有一定超前,但彼时主流移动运营商还在想办法让3G网络盈利,所以对WiMAX持观望态度,采纳WiMAX的大多是新兴运营商。“在这个时候,传统通信设备商拿出HSPA和LTE,给主流运营商铺就一个平滑升级、持续演进的道路,WiMAX的优势就不存在了。”
但另一个命题如果成立的话,似乎仍能拯救WiMAX—它比LTE便宜。WiMAX最初表示一个基站可以覆盖方圆50公里的范围,并且可以传输100兆的速率。这样看来,如此大范围的覆盖面积,以及不错的速率似乎可以帮助运营商节省一笔数字客观的基站建设费用。
然而在现代城市,由于人口密度,100兆速率的体验不可能达到“理论上”的效果—这种情形下的WiMAX网络经常会处在“信号不足”的状态。运营商不得不继续建设基站以提高用户使用WiMAX的效果,这与节约成本的初衷背道而驰。此外,任何一个运营网络除了国际统一分配的频率之外,都需要在运营当地获得一个频率,而WiMAX在中国因为与自主定制的TD-SCDMA标准存在竞争关系,尚无频率,中国也永远都不可能将本应属于TD的频率分配给WiMAX。这直接导致WiMAX在中国注定会遭遇天花板,而其他拥有WCDMA和CDMA2000标准的国家和运营商,也显然不会如此慷慨。
作为与3G移动通信和未来4G时代LTE(长期技术演进)标准长期抗衡的无线宽带技术,WiMAX的命运再度如同过山车般地跌落至谷底—这次,它可能再也无法翻身了。
7月初,WiMAX在全球最坚定的支持者英特尔发表声明:即将分拆WiMAX项目办公室(WiMAX Program Office,WPO)。外界普遍认为这是英特尔即将淡出WiMAX领域的先兆。就在3个月前,它还高调宣示将在2010年底完成对两年后全面部署WiMAX工作标准的制定。这种技术可以让人们通过手机或PSP获得超过笔记本电脑接入无线局域网络(Wi-Fi)的快速上网体验,在目前这当然意味着相当昂贵的费用。
针对变化,英特尔中国WiMAX项目相关人士对《环球企业家》表示:“英特尔中国的WiMAX小组仍然存在,目前没有发生任何变化。”英特尔认为将WPO整合至各个事业部是WiMAX技术臻于成熟的表征,也是WiMAX应用的后续发展:全球已有147个国家的500多个运营网络实现了WiMAX商用,而英特尔亦和产业体系的伙伴厂商合作,推出超过200款内含嵌入式WiMAX组件的计算机平台。
英特尔刻意忽略的事实是,200多款嵌入英特尔WiMAX模块的产品绝大部分仍属传统固定或移动计算设备,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移动通信终端和智能手机—目前三星、摩托罗拉、HTC和LG等厂商仅仅零星推出几款试验性的WiMAX手机,而真正全力支持WiMAX的电信运营商只有美国的Sprint和英特尔一直“输血”扶持的Clearwire。尽管2007年10月WiMAX就挤进国际电信联盟(ITU)认可的主流3G技术标准。
统治全球PC业的英特尔并不能行之有效地在移动通信业复制它的模式:PC业的上游核心地带是微处理器和基础架构,而移动通信行业是蜂窝技术标准—这也是英特尔为何一度执意绕开3G和LTE而致力于扶持WiMAX的原因。一度担任英特尔移动事业部负责人的英特尔执行副总裁兼架构集团联合总裁马宏升(Sean Maloney)曾对外表示:“如果我们不扶持WiMAX转而投奔3G以及LTE的话,那么这将是至少需要付出百亿美元专利费的生意。”
事实上,自安迪·格鲁夫时代以来,英特尔一直面临着“下一个100亿美元”生意的拷问:如何在PC处理器之外找到新的机会与增长点。只是一贯强调“战略至上”的英特尔在这一问题上表现出太多反复和不确定性:在移动通信领域,2006年以6亿美元的价格出售其基于ARM架构的手机芯片业务Xscale,转而研发基于自身X86架构的“凌动”(Atom)平台,但最近传闻称英特尔将以14亿美元收购英飞凌的手机芯片业务—这等于用更高昂的代价回到ARM架构和3G演进的老路上。
英特尔CEO欧德宁曾对WiMAX的前景进行颇为长远的预期:“这一技术的成熟可能需要数十年的时间,我们需要得到最棒的人才。”
这可能是一个持续性悲剧的开始。英特尔2005年成立WPO,旨在推动WiMAX成为最主流的下一代通信标准,并将其从技术投资升级为公司战略。此后英特尔针对WiMAX不断投资,其中包括印度、台湾、东南亚的运营商和设备商,以及整盘棋局中最核心的赌注—全球WiMAX产业最大运营商Clearwire。
事实上,英特尔的WiMAX棋局具有先天脆弱性。在强推WiMAX成为主流通信标准的同时,英特尔某种程度上一直游离在通信领域的游戏之外。这一点从WiMAX最初形态上也可窥见端倪:英特尔起初基于传统PC的模型考虑WiMAX的应用,希望通过数据卡、WiMAX与处理器集成之类的产品来提振这个“新兴”市场。2004年,英特尔的预期不过是到2008年全球一半笔记本电脑都采用WiMAX技术,并未过多考虑在智能通信领域的前景。
这种“基因问题”导致WiMAX长期看上去并不像是移动通信系统的标准,而停留在“无线城域网” 技术的阶段,甚至更像Wi-Fi技术的延伸。WiMAX难以支持用户在移动过程中的无缝切换—想想你的智能手机频繁地“断网”是什么感受吧。即便支持者也认为,WiMAX要到802.16m才能成为具有无缝切换功能的移动通信系统,而这一标准本身仍面临不确定性。
更关键的是,PC时代“退潮”的速度超过英特尔的想象。“数十年”的成熟期限已不能面对时下新的竞争格局,2008年当英特尔的竞争对手在一夜间由AMD变成包括高通和ARM后,WiMAX在移动通信领域的“先天不足”日益凸显,而英特尔对Clearwire的投资已导致10亿美元的资产减记。2009年起,英特尔缩减针对WiMAX的投资—面对更多来自另一阵营的移动互联网终端产品,英特尔必须有所调整。
值得注意的是,英特尔与诺基亚的合作即是这一表征的体现:诺基亚并不缺乏3G甚至4G的专利,双方的联合可以对抗新势力的攻击,而英特尔也借助诺基亚在3G和4G专利上有了更多与高通等公司博弈的机会。
不过,时至今日,WiMAX专利联盟的主要支持者已所剩无几。在思科、英特尔、三星、阿尔卡特朗讯、Sprint和 Clearwire六家最早组成WiMAX开放专利联盟的公司中,思科、Sprint甚至Clearwire都表现出明显的支持LTE的倾向。另一个值得关注的信号是:同样曾担任TD论坛秘书长的王静日前加盟英特尔。“与WiMAX相比,LTE能够让运营商从3G更加平滑的演进。”原TD论坛秘书长陈昊飞对《环球企业家》说。
一位来自设备商的人士告诉本刊,WiMAX的带宽与HSPA类似,并不如LTE高速。如果说早年WiMAX在技术上确实有一定超前,但彼时主流移动运营商还在想办法让3G网络盈利,所以对WiMAX持观望态度,采纳WiMAX的大多是新兴运营商。“在这个时候,传统通信设备商拿出HSPA和LTE,给主流运营商铺就一个平滑升级、持续演进的道路,WiMAX的优势就不存在了。”
但另一个命题如果成立的话,似乎仍能拯救WiMAX—它比LTE便宜。WiMAX最初表示一个基站可以覆盖方圆50公里的范围,并且可以传输100兆的速率。这样看来,如此大范围的覆盖面积,以及不错的速率似乎可以帮助运营商节省一笔数字客观的基站建设费用。
然而在现代城市,由于人口密度,100兆速率的体验不可能达到“理论上”的效果—这种情形下的WiMAX网络经常会处在“信号不足”的状态。运营商不得不继续建设基站以提高用户使用WiMAX的效果,这与节约成本的初衷背道而驰。此外,任何一个运营网络除了国际统一分配的频率之外,都需要在运营当地获得一个频率,而WiMAX在中国因为与自主定制的TD-SCDMA标准存在竞争关系,尚无频率,中国也永远都不可能将本应属于TD的频率分配给WiMAX。这直接导致WiMAX在中国注定会遭遇天花板,而其他拥有WCDMA和CDMA2000标准的国家和运营商,也显然不会如此慷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