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N技术标准在商用中走向成熟
发布时间:2009-12-04 10:39:21 热度:2183
作者: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程永刚 吴秋游
光传送网技术(OTN)作为大容量的光传送技术,已经成为下一代传送网的核心技术。但是像所有的技术一样,从技术诞生到标准成熟,经历了较长时间的研究和讨论,其中中国的运营商和设备商为OTN技术和标准的成熟作出了突出贡献。
诞生篇
技术领先,成为方向
上世纪90年代末,区别于SDH技术的新一代光传送网技术OTN受到业界的关注。2001年,经过ITU(国际电信联盟)近3年的开发,被业界寄予厚望的OTN核心标准G.709正式发布。OTN技术因其具备的丰富的OAM开销、大容量接入调度管理以及灵活的电/光层可扩展能力,代表了传送网发展的主流技术方向,被业界认为是下一代传送网技术的首选。
然而OTN标准的问世恰逢电信产业泡沫,运营商纷纷减少了建网投资,OTN标准进展暂被搁置。2003年,电信业回暖,OTN技术不可避免地又被提上日程。但是,在以IP交换为基础的分组业务大量涌现的背景下,面向SDH业务开发的OTN技术已开始显得力不从心。代表性的问题就是10GELANPHY接口的速率大于OTN所定义的10G速率级的ODU2单元,导致业务无法透明传送。2004年,以NTT、MCI为代表的运营商提出的“OTN传送10GELANPHY”的需求激起了ITU-T对OTN标准的再次关注。业界也由此分成了两个针锋相对的派系:一派要坚定维护OTN现有标准内容,作为骨干网所定义的规格参数不能因业务的变化而随意更改。另一派则主张与时俱进,适应新业务的需求而重新修订OTN标准。
2005年,华为提出了针对GE业务新增ODU0解决方案的建议,这一提案的提出促使产业界更多地思考OTN面向未来演进的抉择。
成长篇
三年讨论,走向演进
在经历了近两年的激烈讨论之后,2006年11月ITUSG15全会(以下简称全会)上,ITU-T通过了一个权宜之计,开发一项不具标准约束力的Supplement文档来包括各种针对OTN承载10GE业务的私有协议,并于2007年2月首次针对OTN专题召开了课题组中间会议。会上,华为又率先在业界提出了面向GE/10GE/100GE等业务的全方位解决方案,并统一成新OTN演进思路,正式发出了OTN全面演进的第一声倡议。随后6月份的全会中,华为再次以最多数量的提案,分别从体系架构、业务速率、映射方式、同步特性等各个维度全面系统阐述了OTN演进的思路,引发了课题组长时间的激烈讨论。最终,大会同意将相关的建议方案放入G.709的liv-inglist,用于后续标准化研究的参考。在历经了3年“变”与“不变”的思考和讨论后,演进的观点已开始渐入人心。
2007年10月,该课题组历史上第一次在中国召开会议。本次会议加强了OTN演进阵营的力量,丰富了可选技术方案的内容,深化了业界对OTN演进的理解,为OTN标准化工作的实质性开展做好了准备。
成熟篇
关键技术,支撑未来
2008年2月,在日内瓦召开的ITU-T全会上,中国移动和德国电信不约而同地再次提交了ODU0的需求文稿。同时以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为代表的国内运营商也高调加入OTN演进的大讨论中。在各方僵持不下的情形下,会议采取运营商投票的方式,以多数原则通过了在G.709中开发针对GE业务的OTN承载方案(ODU0)。以此为标志,OTN演进的标准化制订工作正式开启了。
面向未来演进的OTN标准面临着大颗粒、多业务、分组化和灵活映射4个关键需求。为尽快解决这些难题,华为同国内外运营商、设备商、芯片商开展了全方位的交流与合作。
针对未来100GE大颗粒业务,华为同中国移动等联合提出了新业务单元ODU4的定义,在与其他几个候选方案多轮比较后被确定为标准化的最佳方案,并在2008年12月的全会上,与之前提出的ODU0等一起写入G.709amendment。
针对未来不断出现的各速率级别的分组特性业务,在2007年6月的会议上,华为提出了灵活速率ODU单元的定义,并于2008年会议上提议将其命名为ODUflex。这一技术的提出,可以在避免VCAT复杂性情况下直接支持任何速率的新客户信号,极大地扩展了OTN的灵活性,被视作支撑OTN未来生命力的关键特性。
通用映射规程(GMP)是OTN演进标准化过程中讨论非常激烈的一个技术点,一方面它是支撑业务适配功能的核心,乃标准竞争关键点,另一方面其定义的内容对后端设计实现的复杂度、可实现性均有很大影响。从2007年起的两年时间里,业界针对两个不同的GMP候选方案展开了深入讨论,因难分伯仲曾一度成为妨碍标准前行的最大风险。面向未来高速及灵活性业务,华为优化并创新性提出了数据时钟分离和多字节映射的全新GMP架构,以其出色的性能和最优的设计复杂度最终获得业界的认可,成为OTN业务映射的标准化方案。
为进一步推动OTN对各类业务的传送支持,华为和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其他运营商一道,提出了OTN承载GPON、CPRI、FC等业务的需求和解决方案,这些为未来OTN网络支撑多业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09年10月9日,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ITU-TSG15研究组全体会议上,包含了OTN演进关键技术特征(ODU0、O-DU4、ODUflex、GMP等)的G.709V3获得通过。OTN设备标准、OTN保护等标准也启动了同步更新的进程。5年来,面向未来演进的OTN标准化讨论终于拨云见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从1999年到2009年,OTN技术的标准化工作走过了10年的历程。其中遭遇了电信泡沫的打击,经历了IP业务的兴起,见证了面向未来的演进。围绕这一技术,ITU-T、IEEE、OIF等产业界核心标准组织密切配合,有效互动。如今,随着G.709V3的通过,OTN的标准化工作已趋成熟,相应的产业链也会更加完善,为OTN技术在网络中规模商用铺平了道路。
来源:通信产业网
光传送网技术(OTN)作为大容量的光传送技术,已经成为下一代传送网的核心技术。但是像所有的技术一样,从技术诞生到标准成熟,经历了较长时间的研究和讨论,其中中国的运营商和设备商为OTN技术和标准的成熟作出了突出贡献。
诞生篇
技术领先,成为方向
上世纪90年代末,区别于SDH技术的新一代光传送网技术OTN受到业界的关注。2001年,经过ITU(国际电信联盟)近3年的开发,被业界寄予厚望的OTN核心标准G.709正式发布。OTN技术因其具备的丰富的OAM开销、大容量接入调度管理以及灵活的电/光层可扩展能力,代表了传送网发展的主流技术方向,被业界认为是下一代传送网技术的首选。
然而OTN标准的问世恰逢电信产业泡沫,运营商纷纷减少了建网投资,OTN标准进展暂被搁置。2003年,电信业回暖,OTN技术不可避免地又被提上日程。但是,在以IP交换为基础的分组业务大量涌现的背景下,面向SDH业务开发的OTN技术已开始显得力不从心。代表性的问题就是10GELANPHY接口的速率大于OTN所定义的10G速率级的ODU2单元,导致业务无法透明传送。2004年,以NTT、MCI为代表的运营商提出的“OTN传送10GELANPHY”的需求激起了ITU-T对OTN标准的再次关注。业界也由此分成了两个针锋相对的派系:一派要坚定维护OTN现有标准内容,作为骨干网所定义的规格参数不能因业务的变化而随意更改。另一派则主张与时俱进,适应新业务的需求而重新修订OTN标准。
2005年,华为提出了针对GE业务新增ODU0解决方案的建议,这一提案的提出促使产业界更多地思考OTN面向未来演进的抉择。
成长篇
三年讨论,走向演进
在经历了近两年的激烈讨论之后,2006年11月ITUSG15全会(以下简称全会)上,ITU-T通过了一个权宜之计,开发一项不具标准约束力的Supplement文档来包括各种针对OTN承载10GE业务的私有协议,并于2007年2月首次针对OTN专题召开了课题组中间会议。会上,华为又率先在业界提出了面向GE/10GE/100GE等业务的全方位解决方案,并统一成新OTN演进思路,正式发出了OTN全面演进的第一声倡议。随后6月份的全会中,华为再次以最多数量的提案,分别从体系架构、业务速率、映射方式、同步特性等各个维度全面系统阐述了OTN演进的思路,引发了课题组长时间的激烈讨论。最终,大会同意将相关的建议方案放入G.709的liv-inglist,用于后续标准化研究的参考。在历经了3年“变”与“不变”的思考和讨论后,演进的观点已开始渐入人心。
2007年10月,该课题组历史上第一次在中国召开会议。本次会议加强了OTN演进阵营的力量,丰富了可选技术方案的内容,深化了业界对OTN演进的理解,为OTN标准化工作的实质性开展做好了准备。
成熟篇
关键技术,支撑未来
2008年2月,在日内瓦召开的ITU-T全会上,中国移动和德国电信不约而同地再次提交了ODU0的需求文稿。同时以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为代表的国内运营商也高调加入OTN演进的大讨论中。在各方僵持不下的情形下,会议采取运营商投票的方式,以多数原则通过了在G.709中开发针对GE业务的OTN承载方案(ODU0)。以此为标志,OTN演进的标准化制订工作正式开启了。
面向未来演进的OTN标准面临着大颗粒、多业务、分组化和灵活映射4个关键需求。为尽快解决这些难题,华为同国内外运营商、设备商、芯片商开展了全方位的交流与合作。
针对未来100GE大颗粒业务,华为同中国移动等联合提出了新业务单元ODU4的定义,在与其他几个候选方案多轮比较后被确定为标准化的最佳方案,并在2008年12月的全会上,与之前提出的ODU0等一起写入G.709amendment。
针对未来不断出现的各速率级别的分组特性业务,在2007年6月的会议上,华为提出了灵活速率ODU单元的定义,并于2008年会议上提议将其命名为ODUflex。这一技术的提出,可以在避免VCAT复杂性情况下直接支持任何速率的新客户信号,极大地扩展了OTN的灵活性,被视作支撑OTN未来生命力的关键特性。
通用映射规程(GMP)是OTN演进标准化过程中讨论非常激烈的一个技术点,一方面它是支撑业务适配功能的核心,乃标准竞争关键点,另一方面其定义的内容对后端设计实现的复杂度、可实现性均有很大影响。从2007年起的两年时间里,业界针对两个不同的GMP候选方案展开了深入讨论,因难分伯仲曾一度成为妨碍标准前行的最大风险。面向未来高速及灵活性业务,华为优化并创新性提出了数据时钟分离和多字节映射的全新GMP架构,以其出色的性能和最优的设计复杂度最终获得业界的认可,成为OTN业务映射的标准化方案。
为进一步推动OTN对各类业务的传送支持,华为和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其他运营商一道,提出了OTN承载GPON、CPRI、FC等业务的需求和解决方案,这些为未来OTN网络支撑多业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09年10月9日,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ITU-TSG15研究组全体会议上,包含了OTN演进关键技术特征(ODU0、O-DU4、ODUflex、GMP等)的G.709V3获得通过。OTN设备标准、OTN保护等标准也启动了同步更新的进程。5年来,面向未来演进的OTN标准化讨论终于拨云见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从1999年到2009年,OTN技术的标准化工作走过了10年的历程。其中遭遇了电信泡沫的打击,经历了IP业务的兴起,见证了面向未来的演进。围绕这一技术,ITU-T、IEEE、OIF等产业界核心标准组织密切配合,有效互动。如今,随着G.709V3的通过,OTN的标准化工作已趋成熟,相应的产业链也会更加完善,为OTN技术在网络中规模商用铺平了道路。
来源:通信产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