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IMS进入快车道
发布时间:2009-10-12 15:08:45 热度:1330
通信产业报记者 逄丹 伊佳
10/12/2009,随着多媒体需求的增加,作为一种能够提供固定与移动融合的良好基础的技术,IMS开始摆脱“唯技术论”的尴尬,并且在实际商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IMS商用之风越刮越近。随着3G市场的启动,三大运营商的IMS商用进程也进入快车道。日前记者获悉,中国移动内部持续了约10个月的IMS大规模测试已接近尾声,随之,中国移动将启动新一轮的IMS集采和招标工作。
与此同时,中国联通也已在辽宁、山东、北京等多省市开展了IMS试点工作,并成功实践了IMS运营支撑项目,完成了基于IMS的融合计费以及端到端的运营支撑系统的研究。而中国电信委托中国电信广东研究院也完成了IMS实验室测试工作,并展开外围测试。值得注意的是,早在3G商用开始阶段,中国电信的部分省市就已经开始采用IMS提供视频通话等3G业务,为IMS的后续部署积累了丰富经验。
而从国际各大主流运营商的业务发展来看,其业务重点已经从语音业务向融合业务和多媒体业务转移,视频能力更是成为各运营商的重点发展战略。在国内,随着3G牌照的发放,视频通信等多媒体业务的发展需求也豁然显现。另外,全业务运营使得融合业务的提供也成为运营商竞争的重中之重。
商用井喷
事实上,IMS并非一个新鲜事物。全球主流运营商,如Cingular、英国电信、法国电信、Sprint和Verizon等,从2005年就开始陆续部署IMS,并向用户提供VoIP以及融合的多媒体视讯业务。但是由于当时IMS标准并不完善,而且对业务创新的支持能力有限,IMS并没有很快成为全球运营商的“标配”。特别是在国内,当时的普遍观点是,IMS实现的业务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完成,并没有实际部署的意义。
不过,随着多媒体需求的增加,作为一种能够提供固定与移动融合的良好基础的技术,IMS开始摆脱“唯技术论”的尴尬,并且在实际商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从目前来看,由于各个运营商现有的网络环境不同,在核心网所采取的网络演进策略也是各有不同。在KDDI的计划中,固定核心网将由TDM向软交换演进,而移动核心网由TDM跳过软交换直接演进到IMS,近期由IMS提供话音业务(VOIP),远期提供多媒体业务的能力。
Verizon则计划在部署LTE之后,直接将移动语音在分组域承载,由IMS提供基于VoIP的语音业务。法国电信也在2008年启动了1000万线TDM交换机的IP化改造项目,同时部署IMS系统,对家庭网关用户提供VOBB业务。
而在国内,IMS商用市场爆发的趋势同样明显。2007年年底,以行业信息化需求为切入点,中国电信与中兴通讯合作,在四川率先启动了基于IMS技术的企业ICT融合应用探索,旨在为政企客户提供融合的ICT服务。2009年4月10日,还是在四川电信这张IMS网络上,打通了中国首个基于IMS的移动视频电话。与此同时,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的IMS试验网进展同样如火如荼。
与国外运营商不同的是,中国运营商对IMS的看法和应用更具实用性。除了早期用于提供VoIP业务外,国内运营商更看重的是IMS对多媒体增值业务、IT与CT融合业务等应用能力的开发。
实用为先
尽管起步晚于国外一些运营商,但是中国运营商在对IMS的认识,以及终端、业务开发上,却达到了后发先至的效果。
作为核心网演进的标准架构,复杂的IMS标准曾经让很多运营商望而却步。但是中国移动却另辟蹊径,找到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据记者了解,在中国移动即将开始的IMS集采中,将采用自行定义的CM-IMS标准。“CM-IMS标准是中国移动对应自身网络特点,将国际标准进行简化和创新的结果,更有利于其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作用。”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
据介绍,CM-IMS是一个涉及终端、接入、承载、核心网、业务、支撑的端到端网络。“对建设IMS而言,如何和现网协同发展是三大运营商全业务运营的关键要求。IMS不仅仅是核心网网元的改造和添加,涉及网络的多个环节,中国移动将接入网、承载网等纳入标准其中,为IMS的快速商用建立了成熟的前提条件。”该人士表示。
与中国移动将IMS的实用性放在首位类似,中国电信在部分省份的部署中也凸现了IMS对关键业务的支持。此前,中国电信在四川部署的IMS网络就是专门针对大客户,实现语音、视频、数据、即时消息的统一协作,业务有的放矢,开拓了新的业务空间。
此外,国内运营商也吸取了很多以往IMS商用中的经验教训。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外运营商和设备商过多的把关注点投入网络和业务之上,而忽略了终端在业务提供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使终端成为网络向IMS演进的瓶颈。因此,中国运营商在研究IMS之初,就把IMS终端纳入议题研究范围之内,很好地解决了终端匮乏的问题。
据了解,目前IMS移动终端已经能够实现通过手机软终端接入IMS网络,IMS固定终端也出现大量的新式产品,如SIPIAD、SIPphone、SIPvideophone等,支持语音/视频基本业务/补充业务及多媒体会议等业务。此外,目前各种设备厂商及软件制造商都有比较丰富的软终端产品可供商用。
虽然国内IMS部署晚于国际主流运营商,但是经过多年的发展,以中国移动为代表的三大运营商已经走在了国际IMS市场的前列。
考验厂商的三种能力
事实上,国内运营商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走向国际IMS市场的前列,是同国内IMS设备厂商强有力支持分不开的。不同于国外厂商,他们对国内运营商的需求以及用户的需求有着更加深刻的认知和理解,从而按需定制,为国内运营商的网络建设以及业务开发提供了更加完备的解决方案。
在技术创新能力方面,比拼的是速度。据报道,2009年9月,中兴通讯与中国移动合作成功打通全球第一个ICS(IMSCentralizedServices)电话,呼叫接续速度正常,语音通话质量清晰。而此时,业内对ICS的研究大都还处于理论研究和论证分析阶段。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网络所技术经理俞承志曾表示,随着HSPA+或者是LTE的成熟,运营商CS话务量开始出现下滑,甚至开始出现网络容量富余,在这种情况下,ICS将会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而在定制能力上,则需要厂商紧紧围绕运营商的实际需求进行业务提供。
据记者了解,中兴通讯在与中国移动在企业ICT融合办公通信领域的IMS合作项目中,为其提供的定制就达260多项,如MMTel、融合Centrex、融合一号通、IM/PS/GM、多媒体彩铃、多媒体会议、高清视频会议等多种业务解决方案。定制不仅体现在业务领域,还体现在对IMS商用化极为重要的终端领域。中国移动对IMS软终端的定制极为看重,据介绍,中国移动已经在一些项目中实践了对软终端的定制,这些定制终端不仅界面简洁,集成了丰富的业务,并且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与Web系统的融合,能够为用户提供融合的ICT办公通信服务。
交付能力同样是国内厂商的强项。在已经商用的全球IMS项目中,国内设备厂商占有重要位置,目前华为、中兴在海外已完成了多个IMS网络的部署。据了解,中兴通讯在沙特地区成功交付的IMS网络实现了多个“领先”:全球首个大容量异地容灾IMS网络,用户容量达65万;率先实现IMS网络的紧急呼叫、合法监听、在线计费等重要功能;提供丰富的语音、数据和多媒体业务;基于统一IMS核心网实现WiMAX、xPON、xDSL等有线、无线多宽带的接入。此外,该IMS核心网还具有优异的互通性和兼容性,与MotorolaWiMAX系统及WIPROBOSS系统完成对接。更为重要的是,对于这样一个规模庞大的IMS网络,从设备到货到打通第一个电话,承建单位中兴通讯仅用了一个月时间完成,体现了国内厂商在IMS规模网络建设方面的可靠交付能力。
今天,全业务的落地、前期试商用的准备以及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已经为国内三大运营商的IMS部署提供了充分条件,IMS在中国驶入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