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高锟先生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发布时间:2009-10-07 12:26:35 热度:2102
10/6/2009, 瑞典皇家科学院今日宣布,美国籍的华人科学家高锟(Charles Kao)以及两名美国科学家韦拉德-博伊尔(Willard Boyle)和乔治-史密斯(George Smith)获得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以奖励他们在光纤和半导体领域上的开创性研究。他们将分享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40万美元)的奖金。其中高锟将获得一半的奖金,另外两名获奖者平分另外一半奖金。
高锟先生,人称光纤之父,1933年生于中国上海,原籍上海金山。1948年举家移居香港,高中毕业后到英国深造。1957年、1965年先后获英国伦敦大学电机工程学学士、博士学位。1957年加入国际电话电报公司(ITT)在英国的标准电信研究实验室当研究员。1970年回香港任香港中文大学教授,1974年后赴美工作。1987-1996年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后退休。高锟先生是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艺术学会会员和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1996年将一颗小行星命名为“高锟星”。
众所周知,高锟教授1966年在《光频率介质纤维表面波导》论文中开创性地提出如何降低玻璃光纤损耗的理论建议,并就此开创了人类的光通信纪元。几十年后,高锟先生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谈到自己当时认为可以透过玻璃传送资讯,但却不为许多人所信,而自己却非常执着。他当时说:“科学家都应该固执。”
1996年笔者在香港中文大学学习期间曾经在一次无意的场合见到时任校长的高锟先生的一次电视演讲,当时他给笔者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在一个人人说广东话的地方,他却是在讲普通话,而且他的声音非常柔和。2000年光通信泡沫的年代也曾听说高锟先生也在参予香港的一个光纤制造项目的筹划,后来由于泡沫破灭而没有下文。再往后就是听说先生得了轻微的老年痴呆,不再从事科学工作了。
今天早上听台湾和香港的电台广播,两地的传媒都把高锟先生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事情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他们不仅赞赏高锟先生对于光纤通信开创性的贡献,更赞赏他对于两地光通信产业发展以及提携后辈方面的贡献。
高锟先生获得诺贝尔物理奖,对于光通信人来说是莫大的荣誉和鼓励。诺贝尔物理奖能够在近40多年后把这一奖项颁发给高锟先生,足以显示40多年来光通信对于人类产生了多么重大的影响。光通信技术能够再次站到物理学研究的最前沿,我辈当更加努力。
高锟先生,人称光纤之父,1933年生于中国上海,原籍上海金山。1948年举家移居香港,高中毕业后到英国深造。1957年、1965年先后获英国伦敦大学电机工程学学士、博士学位。1957年加入国际电话电报公司(ITT)在英国的标准电信研究实验室当研究员。1970年回香港任香港中文大学教授,1974年后赴美工作。1987-1996年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后退休。高锟先生是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艺术学会会员和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1996年将一颗小行星命名为“高锟星”。
众所周知,高锟教授1966年在《光频率介质纤维表面波导》论文中开创性地提出如何降低玻璃光纤损耗的理论建议,并就此开创了人类的光通信纪元。几十年后,高锟先生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谈到自己当时认为可以透过玻璃传送资讯,但却不为许多人所信,而自己却非常执着。他当时说:“科学家都应该固执。”
1996年笔者在香港中文大学学习期间曾经在一次无意的场合见到时任校长的高锟先生的一次电视演讲,当时他给笔者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在一个人人说广东话的地方,他却是在讲普通话,而且他的声音非常柔和。2000年光通信泡沫的年代也曾听说高锟先生也在参予香港的一个光纤制造项目的筹划,后来由于泡沫破灭而没有下文。再往后就是听说先生得了轻微的老年痴呆,不再从事科学工作了。
今天早上听台湾和香港的电台广播,两地的传媒都把高锟先生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事情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他们不仅赞赏高锟先生对于光纤通信开创性的贡献,更赞赏他对于两地光通信产业发展以及提携后辈方面的贡献。
高锟先生获得诺贝尔物理奖,对于光通信人来说是莫大的荣誉和鼓励。诺贝尔物理奖能够在近40多年后把这一奖项颁发给高锟先生,足以显示40多年来光通信对于人类产生了多么重大的影响。光通信技术能够再次站到物理学研究的最前沿,我辈当更加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