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通讯要将印度市场变成第二个中国
发布时间:2008-10-17 15:06:26 热度:1221
10/17/2008,赛迪,从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起步的中兴通讯,目前已是一个由全球67亿人口提供的巨大蛋糕。其中以“金砖四国”BRICs为龙头的主要发展中国家是目前全球增长的主要动力,亚欧大陆也是通向欧美市场的主要通道。
就在10月13日,中兴通讯正式对外宣布,获得跨国运营商Maxis约4亿美元GSM合同,为Maxis在印度的控股子公司Aircel建设GSM网络。而据《通信产业报》记者了解,4亿美元远远不是合同的全部,后续签单还在源源不断到来之中。
即使是由美国肇端的金融风暴,对中兴的影响也是有限的,相反还有可能带来新的机遇。
印度:第二个中国
“印度市场就是第二个中国市场。”2005年,中兴总裁侯为贵做出如上判断,并制定了一个三年规划:要求在印度的营业额从一亿左右提升到十亿以上。在当时许多人看来,这一目标有点不切实际,但中兴印度公司CEO黄达斌告诉记者,如今,这一目标已完成,收入稳定在8到11亿美金的规模。印度公司也从那时起成了中兴在海外唯一一个只包含一个国家的大区。
回首中兴在印度的发展,黄达斌充满感慨。中兴从1998年底开始开拓印度市场,已经有整整十年的历史。“这十年中的前一到两年,就像打游击一样地在印度出没,当年完全是空白市场,对中国的通讯设备没有什么信任程度”,而今天,中兴在印度已经建立起一支1500人的队伍,几乎全线中兴通讯产品,从系统到终端,从固网到移动,都进入了印度市场,与此同时,许多印度人以在中兴工作为荣。
印度市场的挑战是巨大的,黄达斌用了一个词概括——“高端的低价市场”,容量大,潜力大,发展快,但是对成本、对服务质量要求比较高。在价格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对产品的质量、对技术先进性、对服务的质量一点也不比有些发达国家市场要求低。而且由于印度基础设施不甚完善,也让中兴付出了一些教训,“来之前我们没有想到,在首都这样的地方,一天会停五、六次电,所以我们设备的抗电压波动能力就要严格一点,电池反复充电能力就要强一点,这都是十年来积累的宝贵经验。”黄达斌表示。
但是印度的市场环境并非十分险恶。毕竟这里巨大的“人口红利”世界上除中国外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
黄达斌告诉记者,印度国内用户80%左右是移动用户,这几年来增长迅猛,目前电话用户2.7亿,以10亿人口计算,普及率27%。印度政府提出,到2010年他们的目标是5亿用户,也就是说,在未来两到三年内,印度每年要新增1亿用户。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印度每个月都要新增800万用户左右,这一点与中国前一段时间很相似。
为了能够更好地在印度快速发展,中兴努力建立一个印度本地色彩浓厚的公司,据了解,目前在售后服务方面将近80%是印度本地员工,这也为印度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
中兴并不害怕有朝一日会培养出印度本地的“中兴”冲击自身。黄达斌认为,这么多年来,固然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是孕育中兴通讯这样企业很重要的前提。但是中兴通讯的崛起,并不仅仅依靠环境。
事实上,对于中兴来说,摆在盯紧竞争对手之前的,永远是做好自己的事。
俄罗斯:大幅增长
中兴通讯独联体片区总经理曾力在接受《通信产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今年在俄罗斯的业务到已经从去年的3000万美元发展到数亿美元。”
中兴通讯在俄罗斯的成就并不仅仅是卖产品、建网络,而是涉及到资金、技术、人才合作的方方面面。曾力告诉《通信产业报》记者,独联体对于中兴来说,是一个战略性的大市场,这里一些具有独到性的本土技术和随着经济发展而积累的资金,蕴藏着相当大的潜能。
就在最近,中兴与俄罗斯非能源领域的第一大财团SISTEMA的合资公司已经在杭州成立。中兴通讯在俄罗斯的国家总代表丁灏敏告诉记者,合作的内容中既有联合研发,也包括共同发展其他地区的业务,这一合作将纳入两国政府合作协议框架。
实际上,俄罗斯的各大财团与企业正在进行着新一轮的扩张,这也给中兴通讯带来了机遇。比如与SISTEMA的合作,就并不局限在俄罗斯与中国境内,而是会帮助中兴在整个独联体区以至于在南亚、欧洲、非洲、中东地区的发展。曾力告诉记者,俄罗斯的一些当地运营商由于在本土网络上已经占据优势,现在开始向新兴市场扩张,像最近签署的合作协议中,就是帮助俄罗斯运营商在印度建设网络。
与此同时,俄罗斯人对中兴也是充满了兴趣。
记者在中兴集团总部恰好见到了来访的SISTEMA执行副总裁DAVID
KHIDASHELI,他告诉记者,他们早就知道中兴是国际排名前列的通信巨头,中国在制造业方面的优势也有目共睹,是他们天生的伙伴。而SISTEMA之所以在中国企业中选择中兴进行合作,很重要的一点,因为“中兴是一家上市公司,而SISTEMA是一家在伦敦上市的公司,两家上市公司可以在开放、透明的环境下进行长期合作”。
即使当前金融危机的暴发,也不影响DAVID KHIDASHELI的乐观,他认为:“这个危机既不是发生在中国也不在俄罗斯,是整个产业链上融资的一块出了问题,如果我们没有这方面债务,对我来说就是没有危机。”
即使从融资的角度分析,金融风暴对中兴的影响也不全是坏消息,曾力告诉记者,中兴海外拓展过程中,一直没有离开国内金融机构的帮助。也正是由于没有依赖美国银行和欧洲银行,所以中兴在给海外客户提供金融解决方案时,如今有了相对更大的灵活性。
DAVID KHIDASHELI认为,中国人是非常富有智慧的,西方人喜欢花钱,而中国人却讲究储蓄,“人不能活在别人对你的承诺里,一定要活在现实里”,这是他在最近得到的启示。
西欧:站稳了脚跟
即使在金融风暴肆虐的西欧,也有新的曙光浮现。
中兴通讯西欧片区总经理蔺成告诉《通信产业报》记者:“金融风暴对中兴的影响不大。”因为在危机的时候,人们打的电话并不会减少,相反一些维护成本过高的设备还需要替换。而中兴设备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减少用户在投资以及维护方面的费用。而且在终端方面,中兴主要还是以低端和中低端为主,当前大家对这类手机的需求只会更多。
西欧也许是世界上对通信设备最为挑剔的地区。在这里,手机的渗透率非常高,基本上所有国家全部已经超过100%,即连小孩和老人在内。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兴的通信设备在这里没有市场。因为这里GSM应用已经十多年,3G建设也已经接近十年,许多设备已经应该更新换代。蔺成告诉记者:“有时候,我们只要把新设备往西欧原有设备附近一摆,客户就能发现明显的优点,从而做出选择。”
蔺成认为,绿色节能和总体拥有成本的低廉,是中兴设备的竞争力所在。实际上在西欧许多国家,网络用户的增长已经非常缓慢,运营商的当务之急是降低他们的维护成本,而这正与中兴所强调的竞争优势相匹配。
蔺成告诉记者,与一些老牌制造企业相比,中兴在新技术实施的时候,会更有力度,因为中兴没有历史上的包袱。“我们以前很少甚至没有给西欧运营商提供过设备,所以我们在提供新的设备方面会更加积极,相反,有一些在网上已有设备的供应商,出于保护旧有地位的考虑,会相对保守。”
中兴的新技术也在西欧片区成就了一些“新锐”运营商。蔺成举例说,中兴在挪威承建的一个CDMA网络,从2006年底开始商用,现在已经成为挪威第二大无线数据业务提供商。成功的原因就在于利用了中兴在CDMA450兆频段上的技术优势,适应了挪威地广人稀的特色,所以品牌形象也是深入人心。如今中兴在葡萄牙也正在建立一个新型的、全国性的CDMA网络,可能也是以后南欧最大的CDMA网络。
作为2G和3G通信技术的桥头堡,西欧也能为中兴的发展提供技术动力,蔺成告诉记者,中兴为了保证产品规划和研发的前瞻性,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和信息谷都建立了无线研究所,专注于3G和B3G技术的研发。
“经过四年多的努力,我们已经站稳了脚跟。”蔺成说。中国通信高科技的品牌正在西欧渐渐深入人心。
记者观察
机遇在全球每一个角落
如果说在俄罗斯,中兴找到了伙伴;在西欧,中兴证明了自己;那么印度则让中兴看到了中国的影子。从印度这一强势市场出发,到俄罗斯市场取得飞跃,再到西欧打开缺口,跨越发展中国家市场,在亚欧大陆桥渐进高端之路日趋清晰。
当许多人正困惑于国内3G的种种传言,为通信制造企业捏一把汗时,殊不知在这个已经变平的世界里,机遇可能出现在全球每一个角落。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像中兴通讯这样的企业,全球12个片区,96个办事处中,绝大部分都在海外,海外实际收入已超过60%;并且,有些海外市场的前景丝毫不逊色于高速增长的国内市场。
在中兴采访各大片区总经理时,记者有一个深切的感受,那就是已经不能把中兴通讯看成一个单纯的中国通信设备制造商。中兴已经长大了,是一个真正的“跨国公司”,他们在海外的拓展,并不是在卖产品,而是要深深地融入当地的通信发展与当地人的生活。以国内的狭小视野来分析其发展前景,无疑将失之偏颇。
在中兴的大本营深圳,随处可见南国的榕树,这种树在主根之外,枝条上伸展的根系深深扎入了周边的土地,“独木成林”,树龄轻松可致百年、千年。以全球为土壤,以中华文化为根系,中兴正在耐心培育着自己的百年基业。
就在10月13日,中兴通讯正式对外宣布,获得跨国运营商Maxis约4亿美元GSM合同,为Maxis在印度的控股子公司Aircel建设GSM网络。而据《通信产业报》记者了解,4亿美元远远不是合同的全部,后续签单还在源源不断到来之中。
即使是由美国肇端的金融风暴,对中兴的影响也是有限的,相反还有可能带来新的机遇。
印度:第二个中国
“印度市场就是第二个中国市场。”2005年,中兴总裁侯为贵做出如上判断,并制定了一个三年规划:要求在印度的营业额从一亿左右提升到十亿以上。在当时许多人看来,这一目标有点不切实际,但中兴印度公司CEO黄达斌告诉记者,如今,这一目标已完成,收入稳定在8到11亿美金的规模。印度公司也从那时起成了中兴在海外唯一一个只包含一个国家的大区。
回首中兴在印度的发展,黄达斌充满感慨。中兴从1998年底开始开拓印度市场,已经有整整十年的历史。“这十年中的前一到两年,就像打游击一样地在印度出没,当年完全是空白市场,对中国的通讯设备没有什么信任程度”,而今天,中兴在印度已经建立起一支1500人的队伍,几乎全线中兴通讯产品,从系统到终端,从固网到移动,都进入了印度市场,与此同时,许多印度人以在中兴工作为荣。
印度市场的挑战是巨大的,黄达斌用了一个词概括——“高端的低价市场”,容量大,潜力大,发展快,但是对成本、对服务质量要求比较高。在价格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对产品的质量、对技术先进性、对服务的质量一点也不比有些发达国家市场要求低。而且由于印度基础设施不甚完善,也让中兴付出了一些教训,“来之前我们没有想到,在首都这样的地方,一天会停五、六次电,所以我们设备的抗电压波动能力就要严格一点,电池反复充电能力就要强一点,这都是十年来积累的宝贵经验。”黄达斌表示。
但是印度的市场环境并非十分险恶。毕竟这里巨大的“人口红利”世界上除中国外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
黄达斌告诉记者,印度国内用户80%左右是移动用户,这几年来增长迅猛,目前电话用户2.7亿,以10亿人口计算,普及率27%。印度政府提出,到2010年他们的目标是5亿用户,也就是说,在未来两到三年内,印度每年要新增1亿用户。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印度每个月都要新增800万用户左右,这一点与中国前一段时间很相似。
为了能够更好地在印度快速发展,中兴努力建立一个印度本地色彩浓厚的公司,据了解,目前在售后服务方面将近80%是印度本地员工,这也为印度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
中兴并不害怕有朝一日会培养出印度本地的“中兴”冲击自身。黄达斌认为,这么多年来,固然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是孕育中兴通讯这样企业很重要的前提。但是中兴通讯的崛起,并不仅仅依靠环境。
事实上,对于中兴来说,摆在盯紧竞争对手之前的,永远是做好自己的事。
俄罗斯:大幅增长
中兴通讯独联体片区总经理曾力在接受《通信产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今年在俄罗斯的业务到已经从去年的3000万美元发展到数亿美元。”
中兴通讯在俄罗斯的成就并不仅仅是卖产品、建网络,而是涉及到资金、技术、人才合作的方方面面。曾力告诉《通信产业报》记者,独联体对于中兴来说,是一个战略性的大市场,这里一些具有独到性的本土技术和随着经济发展而积累的资金,蕴藏着相当大的潜能。
就在最近,中兴与俄罗斯非能源领域的第一大财团SISTEMA的合资公司已经在杭州成立。中兴通讯在俄罗斯的国家总代表丁灏敏告诉记者,合作的内容中既有联合研发,也包括共同发展其他地区的业务,这一合作将纳入两国政府合作协议框架。
实际上,俄罗斯的各大财团与企业正在进行着新一轮的扩张,这也给中兴通讯带来了机遇。比如与SISTEMA的合作,就并不局限在俄罗斯与中国境内,而是会帮助中兴在整个独联体区以至于在南亚、欧洲、非洲、中东地区的发展。曾力告诉记者,俄罗斯的一些当地运营商由于在本土网络上已经占据优势,现在开始向新兴市场扩张,像最近签署的合作协议中,就是帮助俄罗斯运营商在印度建设网络。
与此同时,俄罗斯人对中兴也是充满了兴趣。
记者在中兴集团总部恰好见到了来访的SISTEMA执行副总裁DAVID
KHIDASHELI,他告诉记者,他们早就知道中兴是国际排名前列的通信巨头,中国在制造业方面的优势也有目共睹,是他们天生的伙伴。而SISTEMA之所以在中国企业中选择中兴进行合作,很重要的一点,因为“中兴是一家上市公司,而SISTEMA是一家在伦敦上市的公司,两家上市公司可以在开放、透明的环境下进行长期合作”。
即使当前金融危机的暴发,也不影响DAVID KHIDASHELI的乐观,他认为:“这个危机既不是发生在中国也不在俄罗斯,是整个产业链上融资的一块出了问题,如果我们没有这方面债务,对我来说就是没有危机。”
即使从融资的角度分析,金融风暴对中兴的影响也不全是坏消息,曾力告诉记者,中兴海外拓展过程中,一直没有离开国内金融机构的帮助。也正是由于没有依赖美国银行和欧洲银行,所以中兴在给海外客户提供金融解决方案时,如今有了相对更大的灵活性。
DAVID KHIDASHELI认为,中国人是非常富有智慧的,西方人喜欢花钱,而中国人却讲究储蓄,“人不能活在别人对你的承诺里,一定要活在现实里”,这是他在最近得到的启示。
西欧:站稳了脚跟
即使在金融风暴肆虐的西欧,也有新的曙光浮现。
中兴通讯西欧片区总经理蔺成告诉《通信产业报》记者:“金融风暴对中兴的影响不大。”因为在危机的时候,人们打的电话并不会减少,相反一些维护成本过高的设备还需要替换。而中兴设备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减少用户在投资以及维护方面的费用。而且在终端方面,中兴主要还是以低端和中低端为主,当前大家对这类手机的需求只会更多。
西欧也许是世界上对通信设备最为挑剔的地区。在这里,手机的渗透率非常高,基本上所有国家全部已经超过100%,即连小孩和老人在内。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兴的通信设备在这里没有市场。因为这里GSM应用已经十多年,3G建设也已经接近十年,许多设备已经应该更新换代。蔺成告诉记者:“有时候,我们只要把新设备往西欧原有设备附近一摆,客户就能发现明显的优点,从而做出选择。”
蔺成认为,绿色节能和总体拥有成本的低廉,是中兴设备的竞争力所在。实际上在西欧许多国家,网络用户的增长已经非常缓慢,运营商的当务之急是降低他们的维护成本,而这正与中兴所强调的竞争优势相匹配。
蔺成告诉记者,与一些老牌制造企业相比,中兴在新技术实施的时候,会更有力度,因为中兴没有历史上的包袱。“我们以前很少甚至没有给西欧运营商提供过设备,所以我们在提供新的设备方面会更加积极,相反,有一些在网上已有设备的供应商,出于保护旧有地位的考虑,会相对保守。”
中兴的新技术也在西欧片区成就了一些“新锐”运营商。蔺成举例说,中兴在挪威承建的一个CDMA网络,从2006年底开始商用,现在已经成为挪威第二大无线数据业务提供商。成功的原因就在于利用了中兴在CDMA450兆频段上的技术优势,适应了挪威地广人稀的特色,所以品牌形象也是深入人心。如今中兴在葡萄牙也正在建立一个新型的、全国性的CDMA网络,可能也是以后南欧最大的CDMA网络。
作为2G和3G通信技术的桥头堡,西欧也能为中兴的发展提供技术动力,蔺成告诉记者,中兴为了保证产品规划和研发的前瞻性,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和信息谷都建立了无线研究所,专注于3G和B3G技术的研发。
“经过四年多的努力,我们已经站稳了脚跟。”蔺成说。中国通信高科技的品牌正在西欧渐渐深入人心。
记者观察
机遇在全球每一个角落
如果说在俄罗斯,中兴找到了伙伴;在西欧,中兴证明了自己;那么印度则让中兴看到了中国的影子。从印度这一强势市场出发,到俄罗斯市场取得飞跃,再到西欧打开缺口,跨越发展中国家市场,在亚欧大陆桥渐进高端之路日趋清晰。
当许多人正困惑于国内3G的种种传言,为通信制造企业捏一把汗时,殊不知在这个已经变平的世界里,机遇可能出现在全球每一个角落。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像中兴通讯这样的企业,全球12个片区,96个办事处中,绝大部分都在海外,海外实际收入已超过60%;并且,有些海外市场的前景丝毫不逊色于高速增长的国内市场。
在中兴采访各大片区总经理时,记者有一个深切的感受,那就是已经不能把中兴通讯看成一个单纯的中国通信设备制造商。中兴已经长大了,是一个真正的“跨国公司”,他们在海外的拓展,并不是在卖产品,而是要深深地融入当地的通信发展与当地人的生活。以国内的狭小视野来分析其发展前景,无疑将失之偏颇。
在中兴的大本营深圳,随处可见南国的榕树,这种树在主根之外,枝条上伸展的根系深深扎入了周边的土地,“独木成林”,树龄轻松可致百年、千年。以全球为土壤,以中华文化为根系,中兴正在耐心培育着自己的百年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