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力光电
招商热线:0755-26090113

联合早报 政治体制改革如何走出瓶颈?

发布时间:2008-03-10 21:48:24 热度:1259

不支持该视频  每年例行的“两会”正在北京举行。今年“两会”,其中尤其是人大的焦点,就是温家宝内阁上任五年。此次人大成为一个阶段性的总结,同时中国也将正式推出所谓的“大部制”改革。这两者看似没有直接关系,其实背后有着深层的逻辑关连,而且涉及到中国过去和未来发展的一系列深层问题。 

  就温家宝内阁上任五年的情况而言,这是中国迄今发展最快的一段时间,是“中国崛起”从朦胧走向清晰的五年,但同时也是中国问题丛生,或曰各种问题从深层浮上表层的五年。无论是快速发展的五年还是问题丛生的五年,其实都折射了中国经历30年改革开放,尤其是16年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其发展也进入了一个瓶颈阶段。 

  这一瓶颈,可以从发展模式和制度建设两个方面得以观察。所谓发展模式,就是中国的发展到底是延续一味重视发展和速度,从而积累过高的社会和生态成本,还是注重平衡发展,胡温上任后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平衡发展”、“和谐发展”等理念,这些方面的思考。 

  而所谓制度建设则是指,过去30年改革开放,尤其是过去16年的市场经济,由于没有注意权力监督问题,导致腐败问题日趋严重,因此根除腐败、权力监督和制度建设,抑或覆盖所有这一切的政治体制改革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上述两个方面,发展模式是个技术层面的问题,而制度建设则涉及到更为深刻的层面。两者相辅相成,都是中国现阶段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实际上,对这两个问题,海内外的有识之士(包括中国高层及其智囊)都已看得非常清楚,问题是如何着手解决,亦即如何在可掌控、可预期情况下,解决一个实际操作的问题。 

  就发展模式而言,如上所述,“科学发展观”、“平衡发展”、“和谐发展”等理念,就是意味着发展模式的逐渐调整。当然,发展模式调整中,也涉及如何进一步开拓思路,抑或如何参照他国经验,幷与中国实际结合的问题。不久前中国一些地方官员提出“叫板新加坡”的思路,大致属于这一范畴。 

  问题比较复杂的是政治体制改革。从上世纪八十年代邓小平提出政治体制改革后,政治体制改革的道路在中国走得十分艰难,其间有过不少挫折、停顿乃至倒退。过去16年,中国基本上是在不触动政治体制改革的情况下,调整引进市场经济,幷保证了经济的高速发展,也使——如上所述——“中国崛起”从朦胧走向清晰。 

  但这一切只是权宜之计,当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原先计划经济下的政治体制又不加触动,则必然会遇到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其外在表现形式就是权力缺乏监督幷导致腐败日益盛行。因此,当市场经济在中国已经发展整整16年后,面对腐败屡禁不止的无奈现实,政治体制改革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裹足不前或削足适履,都将使中国未来的发展道路走得充满风险。 

  众所周知,人大和政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机制,发挥了很大作用,但也有明显的缺陷,主要是对权力的监督无法真正到位。这其间涉及对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遴选或选举机制、人大和政协内部辩论和表决的程序、人大委员专职化、人大与执政党的关系、民主党派和执政党协商的机制化等一系列复杂问题,需要有心人一步步去完善和架构。 

  “两会”每年例行,若能将之作为中国政改的试验基地,每年都架构一些新的元素,相信假以时日,可以为探索中国式改革至少找到一个方向。
招商热线:0755-26090113
招商热线:0755-2609011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