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周刊:华为任正非的等待上市之路
发布时间:2008-02-28 09:37:06 热度:1200
不支持该视频2/28/2008,任正非面对挫折,喜欢说起《战争论》里的一句话,高级将领的作用是什么?就是要在看不清的茫茫黑暗中,用自己发出微光,带着你的队伍前进。
文/徐琳然
2008年在新《劳动法合同法》生效的大背景下,以“狼”文化著称的华为,传出了“辞职门事件”,而站在风口浪尖的华为老总任正非的去留更成为一个标志,民营企业经理人的发展生态终于和政治人物的发展生态撇清了联系,进入到了自然进化阶段。说白了,就是大企业高管终于从“干到死”的预期过度到了“干到老”的现实。而任正非的重新被聘,正象是人们所料想的那样,辞职只不过是一个终极公关手段。而接着,一本名为《华为教父任正非》的书摆在了各大书摊的显眼位置。在这本书的封面上,任正非看起来满面沧桑,又踌躇满志,事实上,只见客户,不见媒体的任正非随着华为“走出去”步伐的加大,不可能不被人注意。
其实,任正非早先就从明里暗里表示过,“华为上市的那天,就是我退休的那天。”在《华为教父任正非》一书里也有所说明。作为曾经写出了《谁认识马云》的作者刘世英,虽然写的是任正非,但着墨最多的当然还是华为公司的发展历程。
华为从一个注册资金2万元到现在的销售额220亿元,对于华为的上市问题,任正非早就说过,“我们不是不上市,而是在找一个合适的机会。”任正非将自己的公司命名为华为就带有了很深的民族情结,就想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位。华为凭借着价格优势,曾经占领了发展中国家,而对于那些欧美发达国家来说,价格优势就不行了,华为面临着提高海外知名度的挑战,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华为已经走到了一个极限,而上市无疑将就成为了华为上升的一个台阶。
很多人都知道,任正非是“学毛选标兵”,而人们平时总爱说,连毛主席都犯错误,任正非如今已经到了耳顺之年,身体也开始力不从心。在他看来,每个人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任正非对于联通CDMA 以及中兴在小灵通上的抢先一直是耿耿与怀,在他看来,上市能通过公开化,让公司得到更多的监督,避免个人掌权的独断错误。
华为最近与贝恩资本联合收购3COM 可能是其进军海外的一条捷径,但是好事多磨,由于安全问题的困饶而一度搁浅,而上市之路同样不平坦。华为现在的负债率为50%,还算是安全。其实在2000年,华为就成立了一个专事资本运作的小组,而据内部消息透露,任正非从2001年以来也曾尝试向IBM,摩托罗拉、英特尔这样的世界知名公司出让20%~30%的股份,同时吸收5-6家企业投资入股,成为华为的合作伙伴,每家的持股比例均不超过5%。任正非一直希望私募完成以后,再去海外整体上市,但是世界巨头们却不买帐,结果是不了了之。而华为内部股权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内部股权复杂,涉及员工的切身利益,一时难以清理,表面上看华为现金流充足,但也有很多隐患,2001年IT泡沫的破裂,华为也受到了打击,2003年,华为动用30亿元的内部股份,给予80%以上的员工购买权,如此大而分散的股权融资,一旦出现经营问题,将面临严峻的挤兑风险。从2002年以来,包括 JP摩根、美林、摩根斯坦利在内的知名投行,都与华为接触过,在他们看来,华为上市还有很大的难度。而从2003年以来,华为公司也开始变得复杂起来,华为一分为八,分拆为华为技术,华为移动等分支,这其中,当然也有为了理顺股权的意思。
无论如何,上市是必然的,华为在等时机,选择上市的方式,权衡利弊。其实华为的打算无非是上市后还能够保证公司的稳定与传承。而任正非的另一个等待或许更意味深长,华为押宝3G一直是业内广为熟知的。而3G格局至今仍然不明朗,一直是华为挥之不去的阴影。
在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很难找到中国企业的身影,电信行业著名调研机构HEAVE READING将华为称作“今后五年改变电信供应格局,最不可忽视的力量之一”。值得一提的是,在2004年,华为总部突然接到一个来自于雅典奥运会承办方的电话,指名点姓地要华为为奥运会提供全套的GSM设备系统,并承诺立即支付大额定金。华为不经意就拿下了这么大的定单,一时轰动业界。而沙特的著名的麦加城在采用了华为的设备后,也史无前例地在规模庞大的“麦加朝圣期间”实现了通讯网络的正常运行。
华为耐人回味的故事似乎越来越多,而国内各大运营商的分拆重组一直是一个巨大的悬念,,每隔几年,中国的电信产业似乎就说一次重组,这还不算期间无数种传闻。而在这期间,中国电信产业本身就经历着巨大的变革,没有人在2001年那一轮拆分时想到,固网就此沉沦,移动业务则从此掌控着中国的互联网行业和媒体业的命运。而最近半路又杀出个WIMAX来,而这一切变化,放在华为身上,就更加的意义深远。眼见到了2008年,传闻已有5年的3G牌照依然可望不可及。似乎中国电信业的3G革命就是在和任正非“斗闷子”,一直在吊华为的胃口。而运营商即使在合并重组之后,也将有一段较长时期的整合期,这就需要华为更加耐心地等待。
作为华为的掌舵人,任正非的这两个等待又是相互联系的。华为这几年不惜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华为对于3G的热忱已经到了从芯片做起的程度,每次将设计好的芯片交给IC厂投产,所需的费用都在几百万元以上,加之高额的设备投入,华为花费在3G上的费用已达到40亿人民币,而上市无疑是解决资金问题的一个出口。但是国内3G格局的不明朗,又会影响到海外投资者对于上市的预期,这将给华为海外上市带来影响。在很多人看来,华为似乎在借着3G 的东风平步青云,前途一片大好,但是摆在任正非面前的问题并不好办。
在华为的发展历程上来说,任正非一直是如履薄冰,总是有一种危机感,就在2001年华为蒸蒸日上的时候,任正非去了一趟日本,进行了考察,写出了后来在IT业界广为流传的《华为的冬天》,也成为华为的“红宝书”,而任正非的那句“唯有惶者才能生存”成为了安迪格鲁夫一样的偏执信念植根进华为。盘旋在华为周围的疑云与是非口舌从来就没有停息过,关于进军美国遭遇思科的“世纪之讼”最终以思科终止诉讼告一段落,但是任正非从心里十分清楚,这是一场永不熄灭的战争。而围绕在华为郑宝用、李一男错综复杂的关系终究演变成对于华为的威胁,而最终,港湾国际的回归也成就了任正非“姜还是老的辣”的天下。
任正非面对挫折,喜欢说起《战争论》里的一句话,高级将领的作用是什么?就是要在看不清的茫茫黑暗中,用自己发出微光,带着你的队伍前进。任正非并没有灰心,在2005年3G泡沫过去之后,系统解决方案已经形成,华为呼吁信产部借此机会启动3G。华为与政府的关系肯定是任正非思虑之一,业内人们都普遍了解的是,任正非不喜欢与地方官员打成一片,据说,深圳市政府的副市长来华为视察的时候,任都不出面,而任正非看中的是上层路线,在华为总部的长廊上,到处是任正非与国家领导人的照片,甚至在他那篇铁汉柔肠的《我的父亲母亲》一文里,也不忘提到和胡锦涛主席的接触。作为一个团队的领导者,任正非必须得拎得清各种利害关系。
任正非的问题很多,人生最大的遗憾莫过于子欲孝而亲不在,打拼了那么多年,任正非也无奈于情感上的失意,任正非情急之中甚至对下属踢几脚,而眼前最棘手的一个问题,偌大一个华为,空落落的却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接班人。如今政府一再推迟3G计划,任正非也只有自我解嘲说,“笑到最后的人才是笑得最好的人”。
文/徐琳然
2008年在新《劳动法合同法》生效的大背景下,以“狼”文化著称的华为,传出了“辞职门事件”,而站在风口浪尖的华为老总任正非的去留更成为一个标志,民营企业经理人的发展生态终于和政治人物的发展生态撇清了联系,进入到了自然进化阶段。说白了,就是大企业高管终于从“干到死”的预期过度到了“干到老”的现实。而任正非的重新被聘,正象是人们所料想的那样,辞职只不过是一个终极公关手段。而接着,一本名为《华为教父任正非》的书摆在了各大书摊的显眼位置。在这本书的封面上,任正非看起来满面沧桑,又踌躇满志,事实上,只见客户,不见媒体的任正非随着华为“走出去”步伐的加大,不可能不被人注意。
其实,任正非早先就从明里暗里表示过,“华为上市的那天,就是我退休的那天。”在《华为教父任正非》一书里也有所说明。作为曾经写出了《谁认识马云》的作者刘世英,虽然写的是任正非,但着墨最多的当然还是华为公司的发展历程。
华为从一个注册资金2万元到现在的销售额220亿元,对于华为的上市问题,任正非早就说过,“我们不是不上市,而是在找一个合适的机会。”任正非将自己的公司命名为华为就带有了很深的民族情结,就想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位。华为凭借着价格优势,曾经占领了发展中国家,而对于那些欧美发达国家来说,价格优势就不行了,华为面临着提高海外知名度的挑战,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华为已经走到了一个极限,而上市无疑将就成为了华为上升的一个台阶。
很多人都知道,任正非是“学毛选标兵”,而人们平时总爱说,连毛主席都犯错误,任正非如今已经到了耳顺之年,身体也开始力不从心。在他看来,每个人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任正非对于联通CDMA 以及中兴在小灵通上的抢先一直是耿耿与怀,在他看来,上市能通过公开化,让公司得到更多的监督,避免个人掌权的独断错误。
华为最近与贝恩资本联合收购3COM 可能是其进军海外的一条捷径,但是好事多磨,由于安全问题的困饶而一度搁浅,而上市之路同样不平坦。华为现在的负债率为50%,还算是安全。其实在2000年,华为就成立了一个专事资本运作的小组,而据内部消息透露,任正非从2001年以来也曾尝试向IBM,摩托罗拉、英特尔这样的世界知名公司出让20%~30%的股份,同时吸收5-6家企业投资入股,成为华为的合作伙伴,每家的持股比例均不超过5%。任正非一直希望私募完成以后,再去海外整体上市,但是世界巨头们却不买帐,结果是不了了之。而华为内部股权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内部股权复杂,涉及员工的切身利益,一时难以清理,表面上看华为现金流充足,但也有很多隐患,2001年IT泡沫的破裂,华为也受到了打击,2003年,华为动用30亿元的内部股份,给予80%以上的员工购买权,如此大而分散的股权融资,一旦出现经营问题,将面临严峻的挤兑风险。从2002年以来,包括 JP摩根、美林、摩根斯坦利在内的知名投行,都与华为接触过,在他们看来,华为上市还有很大的难度。而从2003年以来,华为公司也开始变得复杂起来,华为一分为八,分拆为华为技术,华为移动等分支,这其中,当然也有为了理顺股权的意思。
无论如何,上市是必然的,华为在等时机,选择上市的方式,权衡利弊。其实华为的打算无非是上市后还能够保证公司的稳定与传承。而任正非的另一个等待或许更意味深长,华为押宝3G一直是业内广为熟知的。而3G格局至今仍然不明朗,一直是华为挥之不去的阴影。
在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很难找到中国企业的身影,电信行业著名调研机构HEAVE READING将华为称作“今后五年改变电信供应格局,最不可忽视的力量之一”。值得一提的是,在2004年,华为总部突然接到一个来自于雅典奥运会承办方的电话,指名点姓地要华为为奥运会提供全套的GSM设备系统,并承诺立即支付大额定金。华为不经意就拿下了这么大的定单,一时轰动业界。而沙特的著名的麦加城在采用了华为的设备后,也史无前例地在规模庞大的“麦加朝圣期间”实现了通讯网络的正常运行。
华为耐人回味的故事似乎越来越多,而国内各大运营商的分拆重组一直是一个巨大的悬念,,每隔几年,中国的电信产业似乎就说一次重组,这还不算期间无数种传闻。而在这期间,中国电信产业本身就经历着巨大的变革,没有人在2001年那一轮拆分时想到,固网就此沉沦,移动业务则从此掌控着中国的互联网行业和媒体业的命运。而最近半路又杀出个WIMAX来,而这一切变化,放在华为身上,就更加的意义深远。眼见到了2008年,传闻已有5年的3G牌照依然可望不可及。似乎中国电信业的3G革命就是在和任正非“斗闷子”,一直在吊华为的胃口。而运营商即使在合并重组之后,也将有一段较长时期的整合期,这就需要华为更加耐心地等待。
作为华为的掌舵人,任正非的这两个等待又是相互联系的。华为这几年不惜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华为对于3G的热忱已经到了从芯片做起的程度,每次将设计好的芯片交给IC厂投产,所需的费用都在几百万元以上,加之高额的设备投入,华为花费在3G上的费用已达到40亿人民币,而上市无疑是解决资金问题的一个出口。但是国内3G格局的不明朗,又会影响到海外投资者对于上市的预期,这将给华为海外上市带来影响。在很多人看来,华为似乎在借着3G 的东风平步青云,前途一片大好,但是摆在任正非面前的问题并不好办。
在华为的发展历程上来说,任正非一直是如履薄冰,总是有一种危机感,就在2001年华为蒸蒸日上的时候,任正非去了一趟日本,进行了考察,写出了后来在IT业界广为流传的《华为的冬天》,也成为华为的“红宝书”,而任正非的那句“唯有惶者才能生存”成为了安迪格鲁夫一样的偏执信念植根进华为。盘旋在华为周围的疑云与是非口舌从来就没有停息过,关于进军美国遭遇思科的“世纪之讼”最终以思科终止诉讼告一段落,但是任正非从心里十分清楚,这是一场永不熄灭的战争。而围绕在华为郑宝用、李一男错综复杂的关系终究演变成对于华为的威胁,而最终,港湾国际的回归也成就了任正非“姜还是老的辣”的天下。
任正非面对挫折,喜欢说起《战争论》里的一句话,高级将领的作用是什么?就是要在看不清的茫茫黑暗中,用自己发出微光,带着你的队伍前进。任正非并没有灰心,在2005年3G泡沫过去之后,系统解决方案已经形成,华为呼吁信产部借此机会启动3G。华为与政府的关系肯定是任正非思虑之一,业内人们都普遍了解的是,任正非不喜欢与地方官员打成一片,据说,深圳市政府的副市长来华为视察的时候,任都不出面,而任正非看中的是上层路线,在华为总部的长廊上,到处是任正非与国家领导人的照片,甚至在他那篇铁汉柔肠的《我的父亲母亲》一文里,也不忘提到和胡锦涛主席的接触。作为一个团队的领导者,任正非必须得拎得清各种利害关系。
任正非的问题很多,人生最大的遗憾莫过于子欲孝而亲不在,打拼了那么多年,任正非也无奈于情感上的失意,任正非情急之中甚至对下属踢几脚,而眼前最棘手的一个问题,偌大一个华为,空落落的却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接班人。如今政府一再推迟3G计划,任正非也只有自我解嘲说,“笑到最后的人才是笑得最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