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时报 :华平依旧看好港湾
发布时间:2005-09-17 10:01:44 热度:878
9/16/2005,本报记者 张轶骞 冯大刚 深圳、北京报道
眼下,凡是在华为经历过2000年那场专为港湾网络举办的,令人热血澎湃的创业欢送大会的老员工,被人问起有关港湾网络的起源以及李一男创业时,总会刻意的轻描淡写一带而过。
几年来,随着华为和港湾的快速成长,原本同根同源的双方从市场订单到人才都进行着激烈的争夺。9月初,随着华为一纸涉及指责港湾网络侵权其知识产权,双方颇有争议的函件的出现,使得这场无休止的暗战从幕后走向台前,正式走向司法途径。而其间其它力量——西门子和华平创投的闪现,使局面更加复杂。
港湾的前世今生
华为和港湾今日矛盾的激化,真正的历史根源始于5年前的华为的内部创业政策。
2000年,在IBM设计下华为进入业务流程变革的第二个攻坚年头,华为正从职能型组织向市场导向的流程型组织转变。这种转变的结果,一方面是管理层级的减少和中层管理编制的压缩,另一方面催生了华为的内部创业政策,除了分离管理层的目的外,这个政策也意味着华为开始以扶持员工创业的方式来培养自己的首批核心经销商。
事实证明这个政策成了华为一厢情愿的败笔,而这其中最令华为头痛的就是这批创业企业和创业者中的佼佼者——港湾网络和李一男。
李一男在华为时的个人成长经历就是个传奇, 21岁进入华为的那天起就受到了任正非的格外青睐,两天时间升任工程师,半个月升任主任工程师,半年升任中央研究部副总经理,两年被提拔为华为公司总工程师与中央研究部总裁,27岁就坐上了华为公司的副总裁宝座。
李一男在他30岁那年创办了港湾。在港湾创办初期的2001年就创下了1.47亿元的销售业绩,这几乎都是来自于华为的产品分销。随着发展,港湾开始开发自己的产品。
无论是李一男的港湾网络,还是黄耀旭的钧天科技,或者刘平的格林耐特,当初走出来创业的华为系企业为了争取自己的发展空间,纷纷开始同华为正面竞争,而这些企业同华为千丝万缕的紧密关系就产生了今天专利争端的根源。
2001年后,港湾网络获得瑞银背景的华平投资有限公司和上海实业旗下龙科创投先后注资6100万美元,以及提供3500万美元的银行贷款担保,开始迅猛发展,从而加速开发自有品牌同华为进行直接竞争。
“2002年我们向自己、向股东、向客户、向整个业界证明了我们能够生存下来”,李一男之前曾对媒体这样说,这一年被李一男认为是最为艰苦的一年。2002年后,港湾和华为反目成仇,彻底决裂。
而随着2003年底同是华为系的黄耀旭的钧天科技和港湾的合并,使得华为同港湾的矛盾进一步加深,甚至有人称港湾是华为最大的敌手和“叛徒”。
“从2003年底的时候,在港湾和华为的业务员同时出现的地方,那些客户都很高兴,因为华为和港湾都会不计成本的去争夺订单。” 2004年从港湾“跳”出来到华为华北某地办事处做市场的老李,很熟悉双方的竞争,谈起这些他显得很无奈:“在很多地方就是有你没我、有我没你的在价格上拼个你死我活。”
随着华为一纸涉及指责港湾网络侵权其知识产权的函件的出现,双方的矛盾最终可能通过司法途径来解决。不过,虽然目前矛盾双方都承认有这样一份内容的函件,但关于具体的性质和细节,回答却是大相径庭。双方对同一份函件持不同定义,同时还互相指责对方先行披露这一事件。
华为公司新闻发言人傅军向记者证实,华为确实已在9月2日向港湾、西门子等公司发出了警告港湾公司可能侵犯了华为知识产权的法律函件,并在其中提出停止侵权等要求。
同时华为知识产权部一位高层人士透露,这次确实有这样的法律函件,但这不是一次普通的知识产权提醒,而是在此之前已经由华为法律部门做了深入的调查,侵权的证据细节并没有在律师函中列出,但华为已经掌握了相当多的证据。
“我们认为这是一份询问函而不是具有起诉意向的律师函。” 港湾网络副总裁唐鹏飞这样回应,“在9月6日我们已经向华为回函表明了我们的态度。”
谁在主导
已经成为对手的华为和港湾显然都在努力地争取打乱对方的计划。
而据易观国际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级分析师认为,华为这次发难绝不仅仅是冲着过去的旧恩怨,极有可能是一种积极的战略防御,港湾本身的发展就已使华为难过,将来无论是盛传的西门子,还是其他电信巨头入主港湾,对华为来说都是一个大的难题。
在业界看来,李一男似乎正在失去对港湾的部分控制权,真正的话语权将更加集中于华平创投一方。作为港湾网络的主要投资人,华平创投的风格一贯很强硬,特立独行,不希望有太多的投资者参与其看中的企业,华平创投的原则是投资者最多不超过三家。
港湾的前期资金大部分来自风险投资,2001年5月,华平和上海实业旗下的龙科创投分别向港湾注资1600万美元和300万美元;2002年5月,华平和龙科创投分别向港湾再次投资3700万美元和500万美元,同时,还为港湾提供了3500万美元的银行贷款担保。
“在我们看来,港湾网络依然很有投资潜力,我们会一如既往的支持港湾。”华平创投董事冷雪松宣称很有信心,“对于港湾将来的上市计划和业绩水平以及是否会转售都是商业机密,不便透露。”
但据华平创投另一内部知情人士透露,华平创投的投资周期一般为四至七年,华平创投原本打算去年在纳斯达克上市之后在高位退出,但由于港湾IPO受阻之后,这一计划暂时搁浅,现在已有打算接洽合适的买家进入。
虽然目前在董事会五个席位中,华平仅占一席,另一股东上海龙科占一席,另外三名董事由公司管理层的三名高管李一男、彭松、路新担任,但该知情人士透露,港湾的股权结构简单,在华平创投看来易于掌控,华平创投正在考虑进一步加大对港湾网络的控制权。
同时该知情人士透露,港湾去年曾向中国工商银行、荷兰金融发展公司、德国投资与开发区有限公司、建设银行等金融机构超过12个月的长期借款总额约为3.5亿元, 12个月以下的短期借款近1亿元。在IPO受阻后,港湾的资金压力正在加大,在华平创投近期没有资金投入的计划下,港湾网络目前迫切需要强有力的合作者。
眼下,凡是在华为经历过2000年那场专为港湾网络举办的,令人热血澎湃的创业欢送大会的老员工,被人问起有关港湾网络的起源以及李一男创业时,总会刻意的轻描淡写一带而过。
几年来,随着华为和港湾的快速成长,原本同根同源的双方从市场订单到人才都进行着激烈的争夺。9月初,随着华为一纸涉及指责港湾网络侵权其知识产权,双方颇有争议的函件的出现,使得这场无休止的暗战从幕后走向台前,正式走向司法途径。而其间其它力量——西门子和华平创投的闪现,使局面更加复杂。
港湾的前世今生
华为和港湾今日矛盾的激化,真正的历史根源始于5年前的华为的内部创业政策。
2000年,在IBM设计下华为进入业务流程变革的第二个攻坚年头,华为正从职能型组织向市场导向的流程型组织转变。这种转变的结果,一方面是管理层级的减少和中层管理编制的压缩,另一方面催生了华为的内部创业政策,除了分离管理层的目的外,这个政策也意味着华为开始以扶持员工创业的方式来培养自己的首批核心经销商。
事实证明这个政策成了华为一厢情愿的败笔,而这其中最令华为头痛的就是这批创业企业和创业者中的佼佼者——港湾网络和李一男。
李一男在华为时的个人成长经历就是个传奇, 21岁进入华为的那天起就受到了任正非的格外青睐,两天时间升任工程师,半个月升任主任工程师,半年升任中央研究部副总经理,两年被提拔为华为公司总工程师与中央研究部总裁,27岁就坐上了华为公司的副总裁宝座。
李一男在他30岁那年创办了港湾。在港湾创办初期的2001年就创下了1.47亿元的销售业绩,这几乎都是来自于华为的产品分销。随着发展,港湾开始开发自己的产品。
无论是李一男的港湾网络,还是黄耀旭的钧天科技,或者刘平的格林耐特,当初走出来创业的华为系企业为了争取自己的发展空间,纷纷开始同华为正面竞争,而这些企业同华为千丝万缕的紧密关系就产生了今天专利争端的根源。
2001年后,港湾网络获得瑞银背景的华平投资有限公司和上海实业旗下龙科创投先后注资6100万美元,以及提供3500万美元的银行贷款担保,开始迅猛发展,从而加速开发自有品牌同华为进行直接竞争。
“2002年我们向自己、向股东、向客户、向整个业界证明了我们能够生存下来”,李一男之前曾对媒体这样说,这一年被李一男认为是最为艰苦的一年。2002年后,港湾和华为反目成仇,彻底决裂。
而随着2003年底同是华为系的黄耀旭的钧天科技和港湾的合并,使得华为同港湾的矛盾进一步加深,甚至有人称港湾是华为最大的敌手和“叛徒”。
“从2003年底的时候,在港湾和华为的业务员同时出现的地方,那些客户都很高兴,因为华为和港湾都会不计成本的去争夺订单。” 2004年从港湾“跳”出来到华为华北某地办事处做市场的老李,很熟悉双方的竞争,谈起这些他显得很无奈:“在很多地方就是有你没我、有我没你的在价格上拼个你死我活。”
随着华为一纸涉及指责港湾网络侵权其知识产权的函件的出现,双方的矛盾最终可能通过司法途径来解决。不过,虽然目前矛盾双方都承认有这样一份内容的函件,但关于具体的性质和细节,回答却是大相径庭。双方对同一份函件持不同定义,同时还互相指责对方先行披露这一事件。
华为公司新闻发言人傅军向记者证实,华为确实已在9月2日向港湾、西门子等公司发出了警告港湾公司可能侵犯了华为知识产权的法律函件,并在其中提出停止侵权等要求。
同时华为知识产权部一位高层人士透露,这次确实有这样的法律函件,但这不是一次普通的知识产权提醒,而是在此之前已经由华为法律部门做了深入的调查,侵权的证据细节并没有在律师函中列出,但华为已经掌握了相当多的证据。
“我们认为这是一份询问函而不是具有起诉意向的律师函。” 港湾网络副总裁唐鹏飞这样回应,“在9月6日我们已经向华为回函表明了我们的态度。”
谁在主导
已经成为对手的华为和港湾显然都在努力地争取打乱对方的计划。
而据易观国际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级分析师认为,华为这次发难绝不仅仅是冲着过去的旧恩怨,极有可能是一种积极的战略防御,港湾本身的发展就已使华为难过,将来无论是盛传的西门子,还是其他电信巨头入主港湾,对华为来说都是一个大的难题。
在业界看来,李一男似乎正在失去对港湾的部分控制权,真正的话语权将更加集中于华平创投一方。作为港湾网络的主要投资人,华平创投的风格一贯很强硬,特立独行,不希望有太多的投资者参与其看中的企业,华平创投的原则是投资者最多不超过三家。
港湾的前期资金大部分来自风险投资,2001年5月,华平和上海实业旗下的龙科创投分别向港湾注资1600万美元和300万美元;2002年5月,华平和龙科创投分别向港湾再次投资3700万美元和500万美元,同时,还为港湾提供了3500万美元的银行贷款担保。
“在我们看来,港湾网络依然很有投资潜力,我们会一如既往的支持港湾。”华平创投董事冷雪松宣称很有信心,“对于港湾将来的上市计划和业绩水平以及是否会转售都是商业机密,不便透露。”
但据华平创投另一内部知情人士透露,华平创投的投资周期一般为四至七年,华平创投原本打算去年在纳斯达克上市之后在高位退出,但由于港湾IPO受阻之后,这一计划暂时搁浅,现在已有打算接洽合适的买家进入。
虽然目前在董事会五个席位中,华平仅占一席,另一股东上海龙科占一席,另外三名董事由公司管理层的三名高管李一男、彭松、路新担任,但该知情人士透露,港湾的股权结构简单,在华平创投看来易于掌控,华平创投正在考虑进一步加大对港湾网络的控制权。
同时该知情人士透露,港湾去年曾向中国工商银行、荷兰金融发展公司、德国投资与开发区有限公司、建设银行等金融机构超过12个月的长期借款总额约为3.5亿元, 12个月以下的短期借款近1亿元。在IPO受阻后,港湾的资金压力正在加大,在华平创投近期没有资金投入的计划下,港湾网络目前迫切需要强有力的合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