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世界:IMS是否真如传说般灿烂
发布时间:2005-08-30 11:08:20 热度:1061
8/30/2005,阿呆/编译 在今年的“IMS部署和应用——商用案例演示”大会上,有人指出现在还没有真正的IMS商用案例。但由于整个通信业几乎都在关注IMS,使得IMS几乎成为未来的既定事实。
也有人指出,IMS的未来还十分模糊,因此做出选择还需要十分慎重,包括网络运营商、终端和系统提供商、第三方的支持者以及标准的制定和推动者。毕竟,现在的移动通信产业不止一次向我们展示了这样的事实——在网络建设上花费巨资却得不到一个十分明确的盈利路径。因此,对于IMS这种需要巨额投资的技术,整个通信业还需要如此剧烈反应吗?
IMS是通信业的圣诞节?
当然了,有很多很好的理由让我们理所当然地希望IMS会成功。因为,设备提供商总是热心于大型的网络升级;标准制定者也总是热衷于推敲新标准的各种细节;终端提供商对于一切有利于终端销售的事情乐此不疲;网络运营商则专注于两件事情:更多通信量,尤其是那些能够为他们带来更多收益的通信业务。IMS似乎就能满足多方面的需求。
IMS不缺乏赞美和鼓吹。摩托罗拉指出,英国电信希望通过将IMS整合到它的21st Century网络工程中,从而达到每年节约数十亿英镑的开支。爱立信则指出IMS既能促进通信量的提高,也能提高ARPU值,它是一个能将视频、语音、即时信息、数字图片以及更多的业务整合在一个交互式的通信系统当中的解决方案。有些人将IMS比喻成圣诞节:“所有的人都在讨论它,的确,圣诞节会促使人们花钱,但是它也为人们带来了很多的快乐。”朗讯则认为,IMS使得在不同的领域内拥有一致的用户体验,包括不同的网络、不同的用户以及不同的应用。“为了达到这种融合的效果,”沃达丰的Markus Muenkler则认为“IP环境是这些新业务的关键所在,也是挑战所在。”
事实上,从IMS的倡导者那里,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随着标准的IT设备取代专有电信设备、通用界面使得网络管理更简单、以及第三方开发者通过利用系统开放API以及可重复利用的软件组件有能力降低更多费用,所有IMS的使用者都将享用数量巨大的新业务并乐意为之付费,网络运营商也将从这些业务中获得更多收益,并且能够节约巨额的CAPEX和OPEX。
然而,要达到这些目标是否需要大规模的网络升级还是一个问题。反对IMS的评论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IMS的怀疑者认为即使没有IMS,通过采用标准化的硬件和开放API也能够达到降低更多成本的目的;另一个是他们怀疑IMS发展没有很强的推动力,因为现有的电信运营商商业模式能否长期存在下去还是一个问题。如果运营商网络的最终目标是一个全IP网络,那么这种搭建到一半的网络该怎么办?并且IMS的以运营商为中心架构的真正意图是什么,难道更多的不是为了卖出去更多业务,而是为了保持客户,不被竞争对手挖走吗?
IMS的真正价值在哪?
如果IMS的架构不是基于集中式的、智能的、类似PSTN的网络,那么它可能什么都不是。IMS所有的新特征——尤其是它最关键的CSCF(呼叫会话控制功能),都集中在网络的核心,由运营商直接控制。从CSCF和其它功能都可以看出这一点,包括媒体资源控制功能、归属用户服务器(Home Subscriber Servers)、策略功能(Policy Decision Function)以及更多的。正如有些专家指出的那样“IMS的真正价值在于CSCF。” IP是连接智能终端最经济且具有高灵活性的协议,毫无疑问,移动终端也是要朝着越来越智能化的方向发展。随着500Mhz的移动处理器以及三星具有8Gb存储器在今年年底的面世,基于IMS的移动网络将在网络世界中举足轻重。
这就是IMS的技术,那么其经济效益如何呢?通常,网络的系统、电源、控制等都是和智能化结伴而行。如果基于PC的即时消息用户也能做类似IMS的事情,比如视频呼叫和文件同步传输,那么不久以后电话用户也能拥有PC级的功能。并且,现在很多即时消息服务也开始提供VoIP业务,它同时也为运营商的融合业务带来了来自开放互联网的竞争。
事实上对IMS还存在另一个争议,即它是否真的是一种省钱的有效方式呢?IMS架构的发起人之一Thomas Magedanz指出IMS是网络的一个有效工具。那么这就演变IMS的第三个争议——它导致了软件改革提前。因为对于运营商而言:“我们需要使得网络部署和升级更快,并且成本更低,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允许有更多失败的可能,才能拥有更多尝试的机会。虽然目前,我们不能经常失败,要不就很容易出局。”通过标准接口共享通用的功能和组件,和使用标准的硬件模块一样可以为运营商节约成本,并扩大第三方软件开发商的业务领域,这就导致了软件改革的提前。
Skype的挑战
毫无疑问,软件开发商在未来的作用将变得越来越重要,无论是我们走向IMS世界还是VoIP世界。正如IBM的Zygmunt指出的,独立于设备则意味着是软件。为了能在移动环境更好地工作,PC、PDA以及固定线路都需要依靠软件。他同时指出,网络将朝着一些非常大的数据中心演进。CSCF只是另一个运行在服务器上的应用,与软交换不同的是,它将无处不在。如果这些都是事实的话,那么网络设备的不同之处将从硬件转向软件。
那么这对于传统的设备商而言就不是一个好消息了,即使他们也如此热衷于IMS。如果这是标准化的服务器和路由器的问题的话,IT产业则拥有很大的筹码,并且IT界的成本已经下降很多是不争的事实。虽然许多声音指出IT设备要想达到电信级的可靠性还存在一定的难度,但也有人指出这种困难可能并不如人们想象中的那么难。一些企业比如Google就为我们指出了这样的一个途径,它利用复杂的操作系统软件,在便宜的服务器上获得了极高的可用性。虽然,传统的设备商在高可靠性上的专有技术在未来的几年内还将占据重要位置。
在服务一端,有人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单词:Skype。如果终端用户拥有足够的计算能力以提供点对点的VoIP业务,那么这无疑比在一个网络中实现的呼叫要便宜许多,那么用户就不会再专注于IMS的集中控制功能了?大部分对IMS业务的建议都指向了web,如果web真的能在手机上实现,那么其经济效益可能会发生巨大变化。从某种意义上看,Skype是软件开发商阻止运营商建立其自有解决方案的典型案例。除了类似Skype这样的业务的竞争,如何开发更多的新业务也是对IMS的挑战。
VoIP的兴起,以及它日益的移动性,对于正在考虑大规模部署的IMS而言,任何事情都是有可能出现的。即使是不考虑大范围地区性WLAN、WiMAX以及类似技术出现的可能性,其所受到的竞争威胁也是显而易见的。与此同时,它的使用还主要是局限于PDA级别的终端。
另一个问题是在功能强大的终端下的智能网络。一般而言智能化主要集中在网络的核心,终端用户则只要像一个傻瓜一样就可以了,但现在是在手机上加入了越来越多的功能,而IMS则是在网络核心上提供了更多的智能。另外,目前电信运营商控制了所有的服务提供商,但在将来,这可能发生改变,而IMS的许多前提是现有的商业模式不发生改变。
IMS的另一面
如果IMS所提供的只是在第三方开发者的接入上做了一些创新,而并没有为业务考虑太多的话,那么它真正的意义何在呢?如果 IMS只是专注于接入控制,如果无法打败Skype,那么运营商如何将用户锁定在专有网络当中。有人认为IMS尝试着驯服互联网,并为服务提供商发掘价值。沃达丰的Subrata指出IMS的的商业模式应该是“一个半封闭的花园”。
对于IMS来说还有其它一些障碍,比如基于IP设备的可靠性。因为现在的标准IP设备还无法满足电信级的要求。虽然这点在未来里会发生改变,但是需要时间,并且第一个采用基于服务器的网络需要勇气和冒险精神。另一个是在PSTN和2G网络互联互通的重要性:因为电路交换的网络依旧存在,因此就不得不有一些接口。最后,可能会有相当一部分的用户对接受基于互联网业务十分缓慢,很可能需要在终端中内置了这些功能后才能更好地接受。
IMS即将部署,网络运营商、终端制造商、以及系统厂商都可能遭遇失败,并且将会为此付出代价。或许,他们可能会在部署完之后就宣告成功。事实上,只有部署后几年才能知道这是否是一个成功,才能知道这是不是整个通信业的趋势。
也有人指出,IMS的未来还十分模糊,因此做出选择还需要十分慎重,包括网络运营商、终端和系统提供商、第三方的支持者以及标准的制定和推动者。毕竟,现在的移动通信产业不止一次向我们展示了这样的事实——在网络建设上花费巨资却得不到一个十分明确的盈利路径。因此,对于IMS这种需要巨额投资的技术,整个通信业还需要如此剧烈反应吗?
IMS是通信业的圣诞节?
当然了,有很多很好的理由让我们理所当然地希望IMS会成功。因为,设备提供商总是热心于大型的网络升级;标准制定者也总是热衷于推敲新标准的各种细节;终端提供商对于一切有利于终端销售的事情乐此不疲;网络运营商则专注于两件事情:更多通信量,尤其是那些能够为他们带来更多收益的通信业务。IMS似乎就能满足多方面的需求。
IMS不缺乏赞美和鼓吹。摩托罗拉指出,英国电信希望通过将IMS整合到它的21st Century网络工程中,从而达到每年节约数十亿英镑的开支。爱立信则指出IMS既能促进通信量的提高,也能提高ARPU值,它是一个能将视频、语音、即时信息、数字图片以及更多的业务整合在一个交互式的通信系统当中的解决方案。有些人将IMS比喻成圣诞节:“所有的人都在讨论它,的确,圣诞节会促使人们花钱,但是它也为人们带来了很多的快乐。”朗讯则认为,IMS使得在不同的领域内拥有一致的用户体验,包括不同的网络、不同的用户以及不同的应用。“为了达到这种融合的效果,”沃达丰的Markus Muenkler则认为“IP环境是这些新业务的关键所在,也是挑战所在。”
事实上,从IMS的倡导者那里,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随着标准的IT设备取代专有电信设备、通用界面使得网络管理更简单、以及第三方开发者通过利用系统开放API以及可重复利用的软件组件有能力降低更多费用,所有IMS的使用者都将享用数量巨大的新业务并乐意为之付费,网络运营商也将从这些业务中获得更多收益,并且能够节约巨额的CAPEX和OPEX。
然而,要达到这些目标是否需要大规模的网络升级还是一个问题。反对IMS的评论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IMS的怀疑者认为即使没有IMS,通过采用标准化的硬件和开放API也能够达到降低更多成本的目的;另一个是他们怀疑IMS发展没有很强的推动力,因为现有的电信运营商商业模式能否长期存在下去还是一个问题。如果运营商网络的最终目标是一个全IP网络,那么这种搭建到一半的网络该怎么办?并且IMS的以运营商为中心架构的真正意图是什么,难道更多的不是为了卖出去更多业务,而是为了保持客户,不被竞争对手挖走吗?
IMS的真正价值在哪?
如果IMS的架构不是基于集中式的、智能的、类似PSTN的网络,那么它可能什么都不是。IMS所有的新特征——尤其是它最关键的CSCF(呼叫会话控制功能),都集中在网络的核心,由运营商直接控制。从CSCF和其它功能都可以看出这一点,包括媒体资源控制功能、归属用户服务器(Home Subscriber Servers)、策略功能(Policy Decision Function)以及更多的。正如有些专家指出的那样“IMS的真正价值在于CSCF。” IP是连接智能终端最经济且具有高灵活性的协议,毫无疑问,移动终端也是要朝着越来越智能化的方向发展。随着500Mhz的移动处理器以及三星具有8Gb存储器在今年年底的面世,基于IMS的移动网络将在网络世界中举足轻重。
这就是IMS的技术,那么其经济效益如何呢?通常,网络的系统、电源、控制等都是和智能化结伴而行。如果基于PC的即时消息用户也能做类似IMS的事情,比如视频呼叫和文件同步传输,那么不久以后电话用户也能拥有PC级的功能。并且,现在很多即时消息服务也开始提供VoIP业务,它同时也为运营商的融合业务带来了来自开放互联网的竞争。
事实上对IMS还存在另一个争议,即它是否真的是一种省钱的有效方式呢?IMS架构的发起人之一Thomas Magedanz指出IMS是网络的一个有效工具。那么这就演变IMS的第三个争议——它导致了软件改革提前。因为对于运营商而言:“我们需要使得网络部署和升级更快,并且成本更低,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允许有更多失败的可能,才能拥有更多尝试的机会。虽然目前,我们不能经常失败,要不就很容易出局。”通过标准接口共享通用的功能和组件,和使用标准的硬件模块一样可以为运营商节约成本,并扩大第三方软件开发商的业务领域,这就导致了软件改革的提前。
Skype的挑战
毫无疑问,软件开发商在未来的作用将变得越来越重要,无论是我们走向IMS世界还是VoIP世界。正如IBM的Zygmunt指出的,独立于设备则意味着是软件。为了能在移动环境更好地工作,PC、PDA以及固定线路都需要依靠软件。他同时指出,网络将朝着一些非常大的数据中心演进。CSCF只是另一个运行在服务器上的应用,与软交换不同的是,它将无处不在。如果这些都是事实的话,那么网络设备的不同之处将从硬件转向软件。
那么这对于传统的设备商而言就不是一个好消息了,即使他们也如此热衷于IMS。如果这是标准化的服务器和路由器的问题的话,IT产业则拥有很大的筹码,并且IT界的成本已经下降很多是不争的事实。虽然许多声音指出IT设备要想达到电信级的可靠性还存在一定的难度,但也有人指出这种困难可能并不如人们想象中的那么难。一些企业比如Google就为我们指出了这样的一个途径,它利用复杂的操作系统软件,在便宜的服务器上获得了极高的可用性。虽然,传统的设备商在高可靠性上的专有技术在未来的几年内还将占据重要位置。
在服务一端,有人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单词:Skype。如果终端用户拥有足够的计算能力以提供点对点的VoIP业务,那么这无疑比在一个网络中实现的呼叫要便宜许多,那么用户就不会再专注于IMS的集中控制功能了?大部分对IMS业务的建议都指向了web,如果web真的能在手机上实现,那么其经济效益可能会发生巨大变化。从某种意义上看,Skype是软件开发商阻止运营商建立其自有解决方案的典型案例。除了类似Skype这样的业务的竞争,如何开发更多的新业务也是对IMS的挑战。
VoIP的兴起,以及它日益的移动性,对于正在考虑大规模部署的IMS而言,任何事情都是有可能出现的。即使是不考虑大范围地区性WLAN、WiMAX以及类似技术出现的可能性,其所受到的竞争威胁也是显而易见的。与此同时,它的使用还主要是局限于PDA级别的终端。
另一个问题是在功能强大的终端下的智能网络。一般而言智能化主要集中在网络的核心,终端用户则只要像一个傻瓜一样就可以了,但现在是在手机上加入了越来越多的功能,而IMS则是在网络核心上提供了更多的智能。另外,目前电信运营商控制了所有的服务提供商,但在将来,这可能发生改变,而IMS的许多前提是现有的商业模式不发生改变。
IMS的另一面
如果IMS所提供的只是在第三方开发者的接入上做了一些创新,而并没有为业务考虑太多的话,那么它真正的意义何在呢?如果 IMS只是专注于接入控制,如果无法打败Skype,那么运营商如何将用户锁定在专有网络当中。有人认为IMS尝试着驯服互联网,并为服务提供商发掘价值。沃达丰的Subrata指出IMS的的商业模式应该是“一个半封闭的花园”。
对于IMS来说还有其它一些障碍,比如基于IP设备的可靠性。因为现在的标准IP设备还无法满足电信级的要求。虽然这点在未来里会发生改变,但是需要时间,并且第一个采用基于服务器的网络需要勇气和冒险精神。另一个是在PSTN和2G网络互联互通的重要性:因为电路交换的网络依旧存在,因此就不得不有一些接口。最后,可能会有相当一部分的用户对接受基于互联网业务十分缓慢,很可能需要在终端中内置了这些功能后才能更好地接受。
IMS即将部署,网络运营商、终端制造商、以及系统厂商都可能遭遇失败,并且将会为此付出代价。或许,他们可能会在部署完之后就宣告成功。事实上,只有部署后几年才能知道这是否是一个成功,才能知道这是不是整个通信业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