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分拆联通再起
发布时间:2005-01-26 16:35:44 热度:1200
不支持该视频1/26/2005,本报记者 欧阳长征 年关将至,一场事关中国电信业大局的高规格内部会议召开在即。来自电信业内权威渠道的消息称,在此次会议上,国务院有关领导将听取各大运营商的意见,同时也为新一轮电信重组定下调子。
权威人士进一步透露,国资委旗下四个司局正负责整个电信重组方案的制定。国资委内部传出的消息是,国资委计划赶在今年两会之前的二月底拿出正式的重组方案,方案在两会后上报国务院。
“方案各具体参与者都加快了进程。”该权威人士称,“按照这一日程表,运营商的重组将在今年第三季度前完成,而3G牌照则被顺推至第四季度。”
引人关注的是此次重组方案的内容。“国资委目前仍在对多个重组方案进行讨论。”该权威人士称,“比较有可能实施的一种是对中国联通目前两张并行的GSM和CDMA网络进行分拆,将GSM网络资产出售给中国电信,然后在网通集团与联通集团之上架设控股公司,CDMA网一并纳入。联通原有的固网及长话网络,北方部分并入中国电信,南方部分并入中国网通。”
当然,联通最终是否会被拆分尚有诸多不确定因素。该权威人士称,比如在是否保留“中国联通”品牌上就存有很大争议。有意见认为,联通的品牌价值虽然无法同中国移动相比,但通过联通员工十多年的努力,联通已成为用户过亿,同时在内地、香港、纽约上市的知名公司。作为中国电信业破除垄断的标志,如果联通的品牌在此次重组中消亡,那么对于国家来说将是重大的损失。
另一消息来源称,国资委曾讨论过一种补充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方案将联通的GSM、CDMA网络分别租赁给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联通变成一个类似于国家电网公司一样,靠出租电信资源发展的网络运营商。但是,该消息人士称,这种方案虽然看上去容易实施,但实际上并未达到组建全业务运营商的改革目标,方案成行的可能性很小。
“如果分拆方案成行的话,比较可能是在控股公司下面同时保留联通和网通这两个业务品牌。”上述权威人士表示。
另一种不得不考虑的障碍是,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目前都是海外上市公司,如何在资本层面上进行操作也是一大难题。尽管三家运营商的大股东都是国资委,但相互之间进行合并和收购也需要得到少数股东的理解,所以存在方案被投资者否决的风险。
花旗银行就指出,只要有超过10%的小股东反对,联通的重组方案将会出现障碍。目前联通红筹的公众持股量仅有22.59%,其中基金大户CapitalGroup持有联通股权3.81%,相当于公众持股部分的16.87%,同时CapitalGroup还持有8.91%中国电信股票。花旗银行一分析师据此指出:“流通股权相对集中,而且很多投资者在整个交易中往往既是买方又是卖方,在利益平衡时自然就不得不顾及双方的利益,这对重组方案获得通过或有好处。”
申银万国近期发布的分析师报告也认为,由于联通香港上市公司(红筹)只是租赁CDMA网,并不具有CDMA网的所有权,因此,只要联通红筹不再租赁CDMA网络,就可以将C网剥离出去。与此同时,联通红筹只需用G网资产同中国电信H股合并即可。报告称,从中国电信业最近几次资产收购的交易情况来看,收购价格一般是资产帐面价值的1.3-1.4倍,而目前中国联通的市净率只有1.5,价格阻力不大。
联通红筹的香港发言人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一再表示,对于有关分拆的消息不会作出评论。
中国电信一位高层则向记者表示,目前还未开始进行收购联通GSM网络资产的准备,但无论国家采取哪种方式进行电信改革,只要让中国电信经营移动业务就可以了。
事实上,关于分拆联通的消息早有传闻。此前外界一致认为,联通会借召开2005年工作会议之机对外给个说法,但1月18日的会议上,包括信产部有关领导及联通高层,都没有谈分拆一事。
随后,英文的《China daily》率先在海外发布了有关联通网络分拆的计划已经上交国家有关部门的消息。此消息后来引起海外和香港媒体的大肆炒作,并被海外投行分析为有“提前放风”之嫌。
国资委逻辑?
1994年7月19日,由中国政府各大部委投资的中国联通公司正式挂牌成立。联通的成立是对原邮电行业“政企不分、行业垄断”的沉重一击。在中国电信行业,这是除邮电部门以外第一家获准经营电信业务的企业,也是第一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起来的电信业务运营公司。而当时的中国电信还只是邮电部下属的电信局,基本上是一个事业单位。
1995年7月19日,成立仅一年的中国联通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开通GSM数字移动电话,由此拉开中国移动通信高速发展的序幕。此后,电信资费的不断下调,电信行业服务水准的不断提高,联通功不可没。
2000年6月,联通在香港、纽约上市,筹资56.5亿美元,进入全球IPO史上的前十名。2002年10月,联通又在上海成功完成A股上市,成为国内资本市场流通股数最多的上市公司,同时也使得联通成为四大运营商中唯一一家在内地、香港和纽约三地同时上市的公司。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一位长期关注垄断行业的专家认为,联通的组建拉开了电信改革的序幕,目前有关部门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提出分拆联通的建议,并不是意味着改革的失败,而是一种深化。这位专家指出,联通的出现打破了部门利益集团对于行业的垄断经营,但在国资委成立之后,联通这一历史使命已经完成。目前国内电信市场战火纷起,不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也不利于企业的做大做强,国家对行业的调整在所难免。
而大多数行业专家均对国资委有意分拆联通的做法表现出了耐人寻味的沉默。当记者向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政策研究所所长陈金桥征询对此事时,这位一向以观点犀利而在业内著称的专家说:“如果你非要问我有什么评价,那就是没有评价。”阚凯力、张维迎,这些活跃的电信专家和经济学家无一例外都拒绝评论拆分联通的做法。
但接近国资委的人士说,国资委的态度坚决,“之所以一定要将联通进行分拆,很大程度上源于国资委对联通未来前景的担忧。”
1990年代末期,联通管理层开始考虑引入CDMA,希望依靠重新打造一张技术领先的移动网络来超越中国移动。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CDMA却因中美WTO谈判迟迟未能决断,错过了中国移动市场增长最快的黄金期。
直到2002年,联通CDMA网络才正式启动,这时联通的GSM用户已经突破4000万,成为联通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业界分析人士指出,联通被两种制式完全不同的移动网络拖住了脚步:一方面新的CDMA网络需要投入上千亿的资金进行建设和升级;另一方面,作为维系联通生存的GSM网络又得不到充足的资金支持。
中国联通(0762.HK)公布的2004年第三季度业绩显示,GSM营业利润为16亿港元,低于前两季度的18.5亿港元和18.8亿港元;而CDMA业务由前两个季度的微盈转为亏损0.6亿元港元。新增用户市场占有率也在下滑,前三季度联通新增用户市场份额为31.5%,比2003年年末下降7.8%,全部用户市场份额也由年初的34.6%下降到了34.0%。
当然,分拆联通也符合国资委对此次电信重组的定位,即“在不违背上一次电信改革的思路上,对产业布局进行重新调整” 。在三年前的那场电信改革中,中国电信被以“打破垄断、促进竞争”的名义南北分拆。
上述接近国资委的人士指出,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曾表示,为避免过度竞争,各行业中的大型央企,将最多保留3个,其余的将被兼并重组,“此番重组的意义或许就在这里。”
信产部电信研究院一位政策研究人士说,由于联通拥有2张网络,作为电信再重组的切入点再合适不过。该人士认为,联通虽然拥有GSM及CDMA两个网络的独特优势,但始终处于较弱的市场竞争地位,而3G牌照发放产生的问题会使运营商之间更难平衡。“有关部门很可能通过拆分联通来平衡竞争。”该研究人士表示,“分拆联通后,何时发放3G牌照已无太大悬念,运营商可按自己的需要选择时间和制式上马3G。”
利益格局重新洗牌
业内较普遍的看法认为,网通应该是这场变革的有力推动者。知情人士告诉记者,网通集团去年向有关部门提交的一份报告,是国资委下决心启动电信重组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这份报告痛陈当前电信业的无序竞争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并呼吁采用重组的形式来改变这种困境。
此后,国资委提出的“四合二”方案仿佛一记重磅炸弹触动了各方的神经。之后,“六合三”、“四合三”等名目繁多的重组方案也相继出台。
显然,一旦分拆联通成真,不仅关系到今后中国电信业的走向,更涉及到各方利益在中国电信业中的重新分配。
首先受到冲击的将是国产3G标准——TD-SCDMA。信产部目前正在组织运营商参加TD-SCDMA的商用测试,但一旦分拆联通的方案获得通过,由于3G牌照数量下降为3张,留给TD-SCDMA的空间便只剩下与WCDMA标准捆绑运营这条华山路了。
一家设备商高层指出,前不久发改委提交关于发放两张区域性TD-SCDMA牌照的方案,实际上也是对分拆联通的做法持保留态度。
3G牌照数量的减少,也意味着设备商订单的下降。有业内人士分析,相比于那些国外厂商,中兴、华为这些3G市场上的新兴力量可能还会在国内市场上严重受挫。现有的3张移动网络,基本上是依靠国外设备商的2G设备搭建起来的,考虑到电信网络在升级过程中的历史延续性,国产厂商怕难有大的作为。一家国外设备商的销售副总预计,“中兴、华为的市场份额仍将不会超过10%”。
此外,中国电信和网通在获得移动网络资产的同时,必将减缓在小灵通网络上的投资。小灵通网络的主要供应商UT斯达康将提前面对销售业绩急剧下滑的压力。
联通GSM、CDMA网络的分拆必然带来人事方面的动荡。从现有方案来看,由于将在联通和网通之上架设控股公司,因此对人员的重组可能集中在网通与联通之间。新公司由谁来主导,如何避免上次重组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人事纠纷?这些可能都是考验主管部门智慧的新难题。
但无论如何,一旦此次分拆成行,中国可能将前所未有地出现3家全业务运营商(中移动或将收购固网运营商)。按照业内的估计,每张3G网络的建设成本至少在1200亿人民币,而减少一张3G牌照,意味着投资也会随之下降上千亿。
权威人士进一步透露,国资委旗下四个司局正负责整个电信重组方案的制定。国资委内部传出的消息是,国资委计划赶在今年两会之前的二月底拿出正式的重组方案,方案在两会后上报国务院。
“方案各具体参与者都加快了进程。”该权威人士称,“按照这一日程表,运营商的重组将在今年第三季度前完成,而3G牌照则被顺推至第四季度。”
引人关注的是此次重组方案的内容。“国资委目前仍在对多个重组方案进行讨论。”该权威人士称,“比较有可能实施的一种是对中国联通目前两张并行的GSM和CDMA网络进行分拆,将GSM网络资产出售给中国电信,然后在网通集团与联通集团之上架设控股公司,CDMA网一并纳入。联通原有的固网及长话网络,北方部分并入中国电信,南方部分并入中国网通。”
当然,联通最终是否会被拆分尚有诸多不确定因素。该权威人士称,比如在是否保留“中国联通”品牌上就存有很大争议。有意见认为,联通的品牌价值虽然无法同中国移动相比,但通过联通员工十多年的努力,联通已成为用户过亿,同时在内地、香港、纽约上市的知名公司。作为中国电信业破除垄断的标志,如果联通的品牌在此次重组中消亡,那么对于国家来说将是重大的损失。
另一消息来源称,国资委曾讨论过一种补充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方案将联通的GSM、CDMA网络分别租赁给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联通变成一个类似于国家电网公司一样,靠出租电信资源发展的网络运营商。但是,该消息人士称,这种方案虽然看上去容易实施,但实际上并未达到组建全业务运营商的改革目标,方案成行的可能性很小。
“如果分拆方案成行的话,比较可能是在控股公司下面同时保留联通和网通这两个业务品牌。”上述权威人士表示。
另一种不得不考虑的障碍是,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目前都是海外上市公司,如何在资本层面上进行操作也是一大难题。尽管三家运营商的大股东都是国资委,但相互之间进行合并和收购也需要得到少数股东的理解,所以存在方案被投资者否决的风险。
花旗银行就指出,只要有超过10%的小股东反对,联通的重组方案将会出现障碍。目前联通红筹的公众持股量仅有22.59%,其中基金大户CapitalGroup持有联通股权3.81%,相当于公众持股部分的16.87%,同时CapitalGroup还持有8.91%中国电信股票。花旗银行一分析师据此指出:“流通股权相对集中,而且很多投资者在整个交易中往往既是买方又是卖方,在利益平衡时自然就不得不顾及双方的利益,这对重组方案获得通过或有好处。”
申银万国近期发布的分析师报告也认为,由于联通香港上市公司(红筹)只是租赁CDMA网,并不具有CDMA网的所有权,因此,只要联通红筹不再租赁CDMA网络,就可以将C网剥离出去。与此同时,联通红筹只需用G网资产同中国电信H股合并即可。报告称,从中国电信业最近几次资产收购的交易情况来看,收购价格一般是资产帐面价值的1.3-1.4倍,而目前中国联通的市净率只有1.5,价格阻力不大。
联通红筹的香港发言人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一再表示,对于有关分拆的消息不会作出评论。
中国电信一位高层则向记者表示,目前还未开始进行收购联通GSM网络资产的准备,但无论国家采取哪种方式进行电信改革,只要让中国电信经营移动业务就可以了。
事实上,关于分拆联通的消息早有传闻。此前外界一致认为,联通会借召开2005年工作会议之机对外给个说法,但1月18日的会议上,包括信产部有关领导及联通高层,都没有谈分拆一事。
随后,英文的《China daily》率先在海外发布了有关联通网络分拆的计划已经上交国家有关部门的消息。此消息后来引起海外和香港媒体的大肆炒作,并被海外投行分析为有“提前放风”之嫌。
国资委逻辑?
1994年7月19日,由中国政府各大部委投资的中国联通公司正式挂牌成立。联通的成立是对原邮电行业“政企不分、行业垄断”的沉重一击。在中国电信行业,这是除邮电部门以外第一家获准经营电信业务的企业,也是第一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起来的电信业务运营公司。而当时的中国电信还只是邮电部下属的电信局,基本上是一个事业单位。
1995年7月19日,成立仅一年的中国联通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开通GSM数字移动电话,由此拉开中国移动通信高速发展的序幕。此后,电信资费的不断下调,电信行业服务水准的不断提高,联通功不可没。
2000年6月,联通在香港、纽约上市,筹资56.5亿美元,进入全球IPO史上的前十名。2002年10月,联通又在上海成功完成A股上市,成为国内资本市场流通股数最多的上市公司,同时也使得联通成为四大运营商中唯一一家在内地、香港和纽约三地同时上市的公司。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一位长期关注垄断行业的专家认为,联通的组建拉开了电信改革的序幕,目前有关部门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提出分拆联通的建议,并不是意味着改革的失败,而是一种深化。这位专家指出,联通的出现打破了部门利益集团对于行业的垄断经营,但在国资委成立之后,联通这一历史使命已经完成。目前国内电信市场战火纷起,不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也不利于企业的做大做强,国家对行业的调整在所难免。
而大多数行业专家均对国资委有意分拆联通的做法表现出了耐人寻味的沉默。当记者向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政策研究所所长陈金桥征询对此事时,这位一向以观点犀利而在业内著称的专家说:“如果你非要问我有什么评价,那就是没有评价。”阚凯力、张维迎,这些活跃的电信专家和经济学家无一例外都拒绝评论拆分联通的做法。
但接近国资委的人士说,国资委的态度坚决,“之所以一定要将联通进行分拆,很大程度上源于国资委对联通未来前景的担忧。”
1990年代末期,联通管理层开始考虑引入CDMA,希望依靠重新打造一张技术领先的移动网络来超越中国移动。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CDMA却因中美WTO谈判迟迟未能决断,错过了中国移动市场增长最快的黄金期。
直到2002年,联通CDMA网络才正式启动,这时联通的GSM用户已经突破4000万,成为联通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业界分析人士指出,联通被两种制式完全不同的移动网络拖住了脚步:一方面新的CDMA网络需要投入上千亿的资金进行建设和升级;另一方面,作为维系联通生存的GSM网络又得不到充足的资金支持。
中国联通(0762.HK)公布的2004年第三季度业绩显示,GSM营业利润为16亿港元,低于前两季度的18.5亿港元和18.8亿港元;而CDMA业务由前两个季度的微盈转为亏损0.6亿元港元。新增用户市场占有率也在下滑,前三季度联通新增用户市场份额为31.5%,比2003年年末下降7.8%,全部用户市场份额也由年初的34.6%下降到了34.0%。
当然,分拆联通也符合国资委对此次电信重组的定位,即“在不违背上一次电信改革的思路上,对产业布局进行重新调整” 。在三年前的那场电信改革中,中国电信被以“打破垄断、促进竞争”的名义南北分拆。
上述接近国资委的人士指出,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曾表示,为避免过度竞争,各行业中的大型央企,将最多保留3个,其余的将被兼并重组,“此番重组的意义或许就在这里。”
信产部电信研究院一位政策研究人士说,由于联通拥有2张网络,作为电信再重组的切入点再合适不过。该人士认为,联通虽然拥有GSM及CDMA两个网络的独特优势,但始终处于较弱的市场竞争地位,而3G牌照发放产生的问题会使运营商之间更难平衡。“有关部门很可能通过拆分联通来平衡竞争。”该研究人士表示,“分拆联通后,何时发放3G牌照已无太大悬念,运营商可按自己的需要选择时间和制式上马3G。”
利益格局重新洗牌
业内较普遍的看法认为,网通应该是这场变革的有力推动者。知情人士告诉记者,网通集团去年向有关部门提交的一份报告,是国资委下决心启动电信重组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这份报告痛陈当前电信业的无序竞争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并呼吁采用重组的形式来改变这种困境。
此后,国资委提出的“四合二”方案仿佛一记重磅炸弹触动了各方的神经。之后,“六合三”、“四合三”等名目繁多的重组方案也相继出台。
显然,一旦分拆联通成真,不仅关系到今后中国电信业的走向,更涉及到各方利益在中国电信业中的重新分配。
首先受到冲击的将是国产3G标准——TD-SCDMA。信产部目前正在组织运营商参加TD-SCDMA的商用测试,但一旦分拆联通的方案获得通过,由于3G牌照数量下降为3张,留给TD-SCDMA的空间便只剩下与WCDMA标准捆绑运营这条华山路了。
一家设备商高层指出,前不久发改委提交关于发放两张区域性TD-SCDMA牌照的方案,实际上也是对分拆联通的做法持保留态度。
3G牌照数量的减少,也意味着设备商订单的下降。有业内人士分析,相比于那些国外厂商,中兴、华为这些3G市场上的新兴力量可能还会在国内市场上严重受挫。现有的3张移动网络,基本上是依靠国外设备商的2G设备搭建起来的,考虑到电信网络在升级过程中的历史延续性,国产厂商怕难有大的作为。一家国外设备商的销售副总预计,“中兴、华为的市场份额仍将不会超过10%”。
此外,中国电信和网通在获得移动网络资产的同时,必将减缓在小灵通网络上的投资。小灵通网络的主要供应商UT斯达康将提前面对销售业绩急剧下滑的压力。
联通GSM、CDMA网络的分拆必然带来人事方面的动荡。从现有方案来看,由于将在联通和网通之上架设控股公司,因此对人员的重组可能集中在网通与联通之间。新公司由谁来主导,如何避免上次重组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人事纠纷?这些可能都是考验主管部门智慧的新难题。
但无论如何,一旦此次分拆成行,中国可能将前所未有地出现3家全业务运营商(中移动或将收购固网运营商)。按照业内的估计,每张3G网络的建设成本至少在1200亿人民币,而减少一张3G牌照,意味着投资也会随之下降上千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