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世界:华为3com挑战世界
发布时间:2004-08-23 18:48:22 热度:1189
不支持该视频
8/24/2004,毛江华,8月12日,杭州。在华为3Com公司为华为数据通信十周年举行的一次小型的媒体沟通会上,《计算机世界》记者获悉,合资不到9个月的华为3Com公司2004年上半年在中国的销售额突破了25亿元, 相当于2003年华为公司数据通信产品全年的销售总额,2003年华为公司和3Com公司同类产品的销售收入总共为28.3亿元。
华为3Com公司副总裁吴敬传的目标是,能连续3年继续保持100%以上的增长,2006年能达到200亿元。
而华为3Com公司的母体之一,华为公司从1987年创办到1992年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历经5年;此后,销售额高速攀升,1998年到89亿元,2002年为221亿元。
达到200亿元的年销售收入,是神话,是传奇,还是可以实现的理想,3年以后方可验证。但至少可以说明,华为3Com公司意欲在数据通信市场彻底翻牌。
“跑”机乍现?
有着8年华为经历的吴敬传说,华为在前10年中教会了我们怎么走,往后这几年就是怎样跑好的问题。
华为3Com 公司成立于2003年11月17日,由华为公司和3Com公司合资在我国香港特区注册,主要运营机构设在杭州,华为公司总裁任正非担任首席执行官,3Com总裁Bruce Claflin担任董事局主席。华为公司注入其包括产品、技术、制造以及相关IP许可在内的企业网络业务,占51%的股份;3 Com公司注入1.6亿美元现金并授权新公司使用其相关的IP许可,占49%的股份。双方还将现有的中国和日本市场的企业网络销售和服务并入华为3Com公司。
在谈到和华为的关系时,吴敬传认为是“继承和发扬”,整个华为3 Com公司的技术与研发体系在华为公司有将近10年的积累,而华为国际化的10年,也可以视为华为3Com公司国际化基础。
业界的一种看法认为,华为数据通信的发展,已经走过了3个阶段,从1994年8月,华为成立北京研究所专门从事数据通信技术研究与产品研发,到1998年7月,成立数据通信行销部专门负责数据产品销售,为技术沉淀阶段;从1998年8月,推出具有领先水平的Quidway A 8010 master接入服务器,到2003年12月,华为3Com公司正式在杭州运营,为战略进入和市场积累阶段;从2004年起,则进入到一个市场的高投入、快发展阶段。
吴敬传坦言,华为数据通信一路走过来,经历了一些风雨。事实上,直到2003年达到25亿元的销售收入,才开始盈利,而此前的8年,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这是一个高风险、高投入、低回报的领域,如果没有走好以前,就要跑,肯定会摔跟头的。”吴说,“但华为3Com具备了跑的基本功,而且非常幸运。”
一方面,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驱动力之一,网络正在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加快信息社会的进程。企业对网络的理解也逐渐深刻,需要稳定、安全、具有可扩展性和高技术性能的网络,以保证各项运营指标能够在短时间内通过网络集成、整合;而中小企业,SOHO一族也逐渐加大对网络的应用需求。
另一方面,从全球大环境来看,尽管互联网在泡沫过后,还原到本质的平淡状态,但需求还在平稳增长,数据通信设备市场空间非常大。有关数据表明,到2006年,仅路由器、交换机全球就有2000亿元的空间。
在数据通信设备市场,长久以来,处于一种封闭和垄断的状态,相关企业始终处在高额的回报率,而最终用户却没有太多的选择机会。而产业链条的健康发展,却依赖于整个市场具备有真正意义上的竞争基础与机制。
“我们不惧怕竞争,关键是面临竞争的时候如何调整自己的步伐,以寻找自己的立足之地。”吴说。事实上,从华为战略性规模的投入到真正战略性的进入数据通信领域,2002年到2003年年底华为3Com公司宣布成立,华为数据通信事业部的增长已经连续两年保持100%以上的增长。
两张王牌?
据有关数据调查显示:在2003年,中国网络设备以太网交换机设备市场,华为的市场份额为21.2%,3Com为9.2%;Cisco的市场份额为29.2%;2003年华为路由器产品的市场份额为21.6%,Cisco的市场份额为41.6%。也就是说,在华为3Com公司还没有成立以前,在交换机市场上,华为+3Com已经略胜Cisco一筹;但在路由器产品市场上尚有一段长路要走。
华为3Com公司想追求一种1+1﹥2的效果。吴敬传认为在过去的9个月中已经完成了平滑整合的目标。而且不只一个华为3Com公司的员工向记者表示,他们深信2004年能改写2003年的市场份额比例。
毫无疑问,家底殷实是这个“新”公司手中的一张王牌。华为3Com公司销售3个品牌的产品,华为、3Com、华为3Com,这些产品背靠一个数据通信产品研发的“豪华阵容”,继承了原华为的研发平台,在全球增长最快的以太网产品线上得到了3Com公司的授权,而且两家的产品线只有在以太网交换机上有少量重合:以往华为Quidway R46以下的中低端路由器,全系列以太网交换机,3Com公司44、49、42系列以太网交换机、插座式交换机,NBS语音类产品等全部融入华为3Com体系。
在平滑过过渡的同时, 7月,华为3Com公司在6个城市的13个主要卖场同期发布华为3Com第一个自有品牌Aolynk系列产品,正式进军到SOHO市场。
与其他合资公司相比,华为3Com公司的磨合成本较低,在刚刚成立的2003年11月17日,合资公司已经开始接纳订单,销售产品,回收货款并提供服务。甚至有人说,产品发货数量增大是在融合初期遭到的最大压力。但与此同时,物料成本和制造成本的大幅下降使得客户直接受益。
继承了华为公司和3Com公司双方渠道资源的华为3Com公司拥有国内最大规模的网络设备渠道体系,达到800余家,而双方共有的合作伙伴仅30家。从电信设备起家,华为的团队一直擅长直销,1994年进入数据通讯市场后,面向企业网用户华为开始逐步建立自己的分销渠道,2003年合资前已经初具规模,强项仍在行业领域,其渠道合作伙伴以代理商居多,在政府、教育、金融、电力行业都有固定的客户群;而3Com的产品更集中在局域网领域,在分销领域经过多年的摸索和积累,具有优势。
优势互补,使得华为3Com公司2004年上半年在行业和分销领域都获得迅猛增长。而华为3Com公司对渠道采取的是一种共同获益,共同成长的原则。据悉,5月份,华为3Com在全国范围开展促销活动,单单一款Quidway S2403H的季度销量就比以前增长120%,而这些产品70%以上是通过分销渠道来完成的销售。业内有人估计,这次促销活动产生了高达5亿元的产品流量。
在采访中,吴敬传不只一次谈到,并不是将产品卖到国际上去就是国际化。国际化应该是全方位的,包括管理、技术研发、市场、合作伙伴等各个方面。华为3Com公司从成立起,秉承植根中国,面向全球,开放务实的原则,华为公司、3Com公司、华为3Com公司互为合作伙伴、代理关系。华为公司面向全球运营商市场;3Com负责除日本、中国以外的企业网市场;华为3Com主攻国内和日本的企业网,并且在全球发展合作伙伴。
这种布局,意味着全球数据通讯市场正在酝酿着一场大的变化,3Com公司拥有庞大的渠道体系,全球有4万家合作伙伴队伍;华为拥有强大的的产品和技术能力,而华为Com公司则成为两者有机的结合体,通过3Com公司,使得原来华为数据通信产品借船出海成为现实。
值得注意的是,在2004年中,一些跨国公司如西门子、NEC逐步将OEM的合作移向华为,因为除了Cisco以外,终于有了可以供选择的对象了。
从这个意义上讲,定位全球,用技术换全球市场是华为3Com公司手中的又一张王牌,使它有可能在全球重演20年前,通信领域,跨国巨头们用技术换中国市场历史性的那一幕。
8/24/2004,毛江华,8月12日,杭州。在华为3Com公司为华为数据通信十周年举行的一次小型的媒体沟通会上,《计算机世界》记者获悉,合资不到9个月的华为3Com公司2004年上半年在中国的销售额突破了25亿元, 相当于2003年华为公司数据通信产品全年的销售总额,2003年华为公司和3Com公司同类产品的销售收入总共为28.3亿元。
华为3Com公司副总裁吴敬传的目标是,能连续3年继续保持100%以上的增长,2006年能达到200亿元。
而华为3Com公司的母体之一,华为公司从1987年创办到1992年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历经5年;此后,销售额高速攀升,1998年到89亿元,2002年为221亿元。
达到200亿元的年销售收入,是神话,是传奇,还是可以实现的理想,3年以后方可验证。但至少可以说明,华为3Com公司意欲在数据通信市场彻底翻牌。
“跑”机乍现?
有着8年华为经历的吴敬传说,华为在前10年中教会了我们怎么走,往后这几年就是怎样跑好的问题。
华为3Com 公司成立于2003年11月17日,由华为公司和3Com公司合资在我国香港特区注册,主要运营机构设在杭州,华为公司总裁任正非担任首席执行官,3Com总裁Bruce Claflin担任董事局主席。华为公司注入其包括产品、技术、制造以及相关IP许可在内的企业网络业务,占51%的股份;3 Com公司注入1.6亿美元现金并授权新公司使用其相关的IP许可,占49%的股份。双方还将现有的中国和日本市场的企业网络销售和服务并入华为3Com公司。
在谈到和华为的关系时,吴敬传认为是“继承和发扬”,整个华为3 Com公司的技术与研发体系在华为公司有将近10年的积累,而华为国际化的10年,也可以视为华为3Com公司国际化基础。
业界的一种看法认为,华为数据通信的发展,已经走过了3个阶段,从1994年8月,华为成立北京研究所专门从事数据通信技术研究与产品研发,到1998年7月,成立数据通信行销部专门负责数据产品销售,为技术沉淀阶段;从1998年8月,推出具有领先水平的Quidway A 8010 master接入服务器,到2003年12月,华为3Com公司正式在杭州运营,为战略进入和市场积累阶段;从2004年起,则进入到一个市场的高投入、快发展阶段。
吴敬传坦言,华为数据通信一路走过来,经历了一些风雨。事实上,直到2003年达到25亿元的销售收入,才开始盈利,而此前的8年,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这是一个高风险、高投入、低回报的领域,如果没有走好以前,就要跑,肯定会摔跟头的。”吴说,“但华为3Com具备了跑的基本功,而且非常幸运。”
一方面,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驱动力之一,网络正在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加快信息社会的进程。企业对网络的理解也逐渐深刻,需要稳定、安全、具有可扩展性和高技术性能的网络,以保证各项运营指标能够在短时间内通过网络集成、整合;而中小企业,SOHO一族也逐渐加大对网络的应用需求。
另一方面,从全球大环境来看,尽管互联网在泡沫过后,还原到本质的平淡状态,但需求还在平稳增长,数据通信设备市场空间非常大。有关数据表明,到2006年,仅路由器、交换机全球就有2000亿元的空间。
在数据通信设备市场,长久以来,处于一种封闭和垄断的状态,相关企业始终处在高额的回报率,而最终用户却没有太多的选择机会。而产业链条的健康发展,却依赖于整个市场具备有真正意义上的竞争基础与机制。
“我们不惧怕竞争,关键是面临竞争的时候如何调整自己的步伐,以寻找自己的立足之地。”吴说。事实上,从华为战略性规模的投入到真正战略性的进入数据通信领域,2002年到2003年年底华为3Com公司宣布成立,华为数据通信事业部的增长已经连续两年保持100%以上的增长。
两张王牌?
据有关数据调查显示:在2003年,中国网络设备以太网交换机设备市场,华为的市场份额为21.2%,3Com为9.2%;Cisco的市场份额为29.2%;2003年华为路由器产品的市场份额为21.6%,Cisco的市场份额为41.6%。也就是说,在华为3Com公司还没有成立以前,在交换机市场上,华为+3Com已经略胜Cisco一筹;但在路由器产品市场上尚有一段长路要走。
华为3Com公司想追求一种1+1﹥2的效果。吴敬传认为在过去的9个月中已经完成了平滑整合的目标。而且不只一个华为3Com公司的员工向记者表示,他们深信2004年能改写2003年的市场份额比例。
毫无疑问,家底殷实是这个“新”公司手中的一张王牌。华为3Com公司销售3个品牌的产品,华为、3Com、华为3Com,这些产品背靠一个数据通信产品研发的“豪华阵容”,继承了原华为的研发平台,在全球增长最快的以太网产品线上得到了3Com公司的授权,而且两家的产品线只有在以太网交换机上有少量重合:以往华为Quidway R46以下的中低端路由器,全系列以太网交换机,3Com公司44、49、42系列以太网交换机、插座式交换机,NBS语音类产品等全部融入华为3Com体系。
在平滑过过渡的同时, 7月,华为3Com公司在6个城市的13个主要卖场同期发布华为3Com第一个自有品牌Aolynk系列产品,正式进军到SOHO市场。
与其他合资公司相比,华为3Com公司的磨合成本较低,在刚刚成立的2003年11月17日,合资公司已经开始接纳订单,销售产品,回收货款并提供服务。甚至有人说,产品发货数量增大是在融合初期遭到的最大压力。但与此同时,物料成本和制造成本的大幅下降使得客户直接受益。
继承了华为公司和3Com公司双方渠道资源的华为3Com公司拥有国内最大规模的网络设备渠道体系,达到800余家,而双方共有的合作伙伴仅30家。从电信设备起家,华为的团队一直擅长直销,1994年进入数据通讯市场后,面向企业网用户华为开始逐步建立自己的分销渠道,2003年合资前已经初具规模,强项仍在行业领域,其渠道合作伙伴以代理商居多,在政府、教育、金融、电力行业都有固定的客户群;而3Com的产品更集中在局域网领域,在分销领域经过多年的摸索和积累,具有优势。
优势互补,使得华为3Com公司2004年上半年在行业和分销领域都获得迅猛增长。而华为3Com公司对渠道采取的是一种共同获益,共同成长的原则。据悉,5月份,华为3Com在全国范围开展促销活动,单单一款Quidway S2403H的季度销量就比以前增长120%,而这些产品70%以上是通过分销渠道来完成的销售。业内有人估计,这次促销活动产生了高达5亿元的产品流量。
在采访中,吴敬传不只一次谈到,并不是将产品卖到国际上去就是国际化。国际化应该是全方位的,包括管理、技术研发、市场、合作伙伴等各个方面。华为3Com公司从成立起,秉承植根中国,面向全球,开放务实的原则,华为公司、3Com公司、华为3Com公司互为合作伙伴、代理关系。华为公司面向全球运营商市场;3Com负责除日本、中国以外的企业网市场;华为3Com主攻国内和日本的企业网,并且在全球发展合作伙伴。
这种布局,意味着全球数据通讯市场正在酝酿着一场大的变化,3Com公司拥有庞大的渠道体系,全球有4万家合作伙伴队伍;华为拥有强大的的产品和技术能力,而华为Com公司则成为两者有机的结合体,通过3Com公司,使得原来华为数据通信产品借船出海成为现实。
值得注意的是,在2004年中,一些跨国公司如西门子、NEC逐步将OEM的合作移向华为,因为除了Cisco以外,终于有了可以供选择的对象了。
从这个意义上讲,定位全球,用技术换全球市场是华为3Com公司手中的又一张王牌,使它有可能在全球重演20年前,通信领域,跨国巨头们用技术换中国市场历史性的那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