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华为海外上市初定2005年
发布时间:2004-07-25 08:32:16 热度:1410
不支持该视频7/24/2004,作者: 程林 周涛上市,还是不上市?对于华为来说,已不是问题。现在的问题是何时、以何种方式上市。
一直以来,以低调示人的华为刻意躲避着公众尤其是媒体的关注,一旦上市,华为将无法拒绝公众的瞩目,这对于长期以来近乎偏执地拒绝媒体的任正非来说将是一场艰难转型。
但是如果不上市,与外界长期的隔离和公司的不透明必然增加外界的疑虑,特别是在华为看重的海外市场上,必须有足够的海外知名度和资本来说服潜在的买主,而上市公司的身份,将使一切简单化。
在国内市场日益积弱、3G迟迟不推的忧患下,华为唯有选择上市以求突破。
上市初定2005
近日,华为内部一位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华为员工内部普遍认为,公司将于2005年在境外上市。
不过,华为的对外口径还是一如既往的滴水不漏。公司新闻发言人傅军对记者表示:“关于华为上市,目前并没有什么消息,如果公司下一步有什么重大动作,自会对外界进行公布。”
知情人士说,早在去年,华为就曾将有关股权调整方案上报给深圳政府有关部门,这实际上就是为上市做准备。在股权比例调整之前,华为的股东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工会以及任正非,持股比例分别是98.93%和1.07%;而在股权调整之后,华为的股东变更为深圳市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和自然人纪平。
据内部人士称,在给政府申报的变更理由上,华为明确提出,是“为了加快公司国际化运作的步伐,实施‘走出去’战略,创造与国际战略投资者更为良好的合作条件”。知情人士说,华为以前控制人是华为技术工会,而在中国,工会并不是一个法人机构,难以承担有关的法律责任,同时,中国法律上有关工会的控制权和所有权争论比较大,改为有限公司持股后,在法律环节上无疑是更完善一些。
而华为内部消息显示,吸收国际战略投资者只是第一步,华为的海外上市势必将与之对接,换句话说,吸引海外战略投资者就是为海外上市做准备。这个工作,据华为内部较为普遍的观点,大约是在2005年就可以完成。
此前,坊间的议论认为,华为之所以迟迟不上市,是因为其收入及费用支出未必经得起透明化的会计审核,同时华为历史上过分复杂的股权结构也可能隐含了不合适的股份安排,可能会导致上市的法律障碍。
不过华为人士对此认为,华为一直以国际化的模式管理公司,公司每年年报都经过国际大所毕马威的审计,数据是可信而且符合法律的,毕马威能签字认可的东西,国际市场也会承认。
32亿内部股转移
华为上市,如何解决长年积存的内部股是一个难题,这个任务已由华为控股完成。
根据工商注册资料显示,在华为控股成立之前,华为技术工会对华为的投资额为32.331万元,这其中,相当部分是以内部股的形式存在。应该说,华为的内部股权机制对于华为的发展壮大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在竞争对手还不清楚股票为何物的时候,华为已经率先于1990年就实行了内部股制度,这个制度让华为内部形成了一个紧密的利益共同体。
与其他公司相比,华为公司内部股的分红相当丰厚。记者了解到,1996年-2000年,华为都是按70%分的红,也就是说当时1元钱购买的股票,年终可以分红7毛钱。以最近一期2003年的分红为例,记者从华为内部员工处了解到,分红也达到了一股4毛钱的水平。据华为内部估计,华为员工平均每人持有公司股权大约16万股,以此计算,光分红其去年就平均达到每人6万多元。
2001年,华为用规范的虚拟股票期权来取代原来实行的内部股权,在2002年初,对员工手中持有的1元/股的内部股股票,按照一定规则,有条件地转成虚拟受限股。
知情人士说,华为的内部股设计在一定程度上维系了公司员工的稳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庞大的内部股成为华为的硬伤。华为多年来对内部股过高的回报形成了一个恶性的循环,造成员工心态十分脆弱,与工资相比,在内部股上的分红成为华为相当员工更重要的收入来源,一旦分红不如意,则适得其反,引起员工的心理波动;同时,根据华为内部政策,员工离开公司时,股份可以兑现,按此计算,以华为工会2003年注册资料为例,超过32亿的资本额,即使按2002年内部股价2.76元计算,如果全部兑现,华为需要支付88个亿,这显然是难以接受的。
知情人士称,2003年华为控股的成立被视为解决华为内部股问题的途径,华为控股取代了华为技术工会,成为华为的控股单位,同时,员工过去持有的华为技术股票,全部以“华为技术工会”的名义转换为对“华为控股”的股票。
而记者了解到,此后华为员工的内部持股制度,也由华为控股继承。华为内部员工对此认为,在股票对应对象转变为“华为控股”后,意味着华为上市后,员工过去所认购的股票不可能上市,而只能享有上市后净资产增长及分红带来的收益。
国际化出路
根据华为人士的说法,华为上市主要目的不在资金,而在于华为的“国际化“。这包括了资金的国际化,更包括了公司业务、管理上的国际化。
海外市场对华为日益重要。2003年,华为海外市场收入首次突破10亿美元,占总收入份额的27%,而在2004年,华为提出这方面的目标是40%,也就是要达到20亿美金。
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称,尽管华为开拓国际市场步伐很快,但其问题也比较明显,公司国际业务集中在亚、非、拉以及独联体国家,但在一些主流市场,例如北美,华为一直没能找到一个好的突破口。
海外品牌建立非常艰辛,尽管在竞争对手看来,华为已足够强大,但在运营商眼里,来自中国的一家做高科技的企业还是令人生疑。何况与其他企业相比,华为是惟一一家不上市的电信企业。
通过海外上市在国际资本市场上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提升华为的国际品牌影响力,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毕竟,在海外市场挂牌后,公司名字挂在那里,就是一个最好的广告。”一位华为人士说。
不会选择国内A股
华为内部消息说,公司不会选择在国内A股上市。
事实上,华为近日引起外界注意的分拆计划也多少证实了这一点,分拆之后,华为将分出诸如华为移动、华为物业等多家公司。
一位投行经理对记者分析,中国证监会2003年底下发的文件精神已很清楚:“除国有企业整体改制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依法整体变更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外,自2004年1月1日起,发行人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应当自设立股份有限公司之日起不少于三年。”
该经理认为,华为的分拆就意味着它作为有限责任公司,已不符合中国大陆资本市场的整体变更要求,除非国务院特批,要在国内A股上市,必须等待三年。
另外,该经理指出,华为的终极控制人为华为工会,这种形式也不符合中国证监会的要求,因为严格意义来说,工会并不具有独立法人的资格。
该经理还认为,作为对深圳经济影响相当大的公司,华为不大可能以红筹方式在海外上市,最可能的方式是走H股,但在此模式下,原股东的股份流通以及在上市公司设立国际化的期权制度将不可能,这对于华为来说可能是个很大的问题。
一直以来,以低调示人的华为刻意躲避着公众尤其是媒体的关注,一旦上市,华为将无法拒绝公众的瞩目,这对于长期以来近乎偏执地拒绝媒体的任正非来说将是一场艰难转型。
但是如果不上市,与外界长期的隔离和公司的不透明必然增加外界的疑虑,特别是在华为看重的海外市场上,必须有足够的海外知名度和资本来说服潜在的买主,而上市公司的身份,将使一切简单化。
在国内市场日益积弱、3G迟迟不推的忧患下,华为唯有选择上市以求突破。
上市初定2005
近日,华为内部一位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华为员工内部普遍认为,公司将于2005年在境外上市。
不过,华为的对外口径还是一如既往的滴水不漏。公司新闻发言人傅军对记者表示:“关于华为上市,目前并没有什么消息,如果公司下一步有什么重大动作,自会对外界进行公布。”
知情人士说,早在去年,华为就曾将有关股权调整方案上报给深圳政府有关部门,这实际上就是为上市做准备。在股权比例调整之前,华为的股东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工会以及任正非,持股比例分别是98.93%和1.07%;而在股权调整之后,华为的股东变更为深圳市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和自然人纪平。
据内部人士称,在给政府申报的变更理由上,华为明确提出,是“为了加快公司国际化运作的步伐,实施‘走出去’战略,创造与国际战略投资者更为良好的合作条件”。知情人士说,华为以前控制人是华为技术工会,而在中国,工会并不是一个法人机构,难以承担有关的法律责任,同时,中国法律上有关工会的控制权和所有权争论比较大,改为有限公司持股后,在法律环节上无疑是更完善一些。
而华为内部消息显示,吸收国际战略投资者只是第一步,华为的海外上市势必将与之对接,换句话说,吸引海外战略投资者就是为海外上市做准备。这个工作,据华为内部较为普遍的观点,大约是在2005年就可以完成。
此前,坊间的议论认为,华为之所以迟迟不上市,是因为其收入及费用支出未必经得起透明化的会计审核,同时华为历史上过分复杂的股权结构也可能隐含了不合适的股份安排,可能会导致上市的法律障碍。
不过华为人士对此认为,华为一直以国际化的模式管理公司,公司每年年报都经过国际大所毕马威的审计,数据是可信而且符合法律的,毕马威能签字认可的东西,国际市场也会承认。
32亿内部股转移
华为上市,如何解决长年积存的内部股是一个难题,这个任务已由华为控股完成。
根据工商注册资料显示,在华为控股成立之前,华为技术工会对华为的投资额为32.331万元,这其中,相当部分是以内部股的形式存在。应该说,华为的内部股权机制对于华为的发展壮大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在竞争对手还不清楚股票为何物的时候,华为已经率先于1990年就实行了内部股制度,这个制度让华为内部形成了一个紧密的利益共同体。
与其他公司相比,华为公司内部股的分红相当丰厚。记者了解到,1996年-2000年,华为都是按70%分的红,也就是说当时1元钱购买的股票,年终可以分红7毛钱。以最近一期2003年的分红为例,记者从华为内部员工处了解到,分红也达到了一股4毛钱的水平。据华为内部估计,华为员工平均每人持有公司股权大约16万股,以此计算,光分红其去年就平均达到每人6万多元。
2001年,华为用规范的虚拟股票期权来取代原来实行的内部股权,在2002年初,对员工手中持有的1元/股的内部股股票,按照一定规则,有条件地转成虚拟受限股。
知情人士说,华为的内部股设计在一定程度上维系了公司员工的稳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庞大的内部股成为华为的硬伤。华为多年来对内部股过高的回报形成了一个恶性的循环,造成员工心态十分脆弱,与工资相比,在内部股上的分红成为华为相当员工更重要的收入来源,一旦分红不如意,则适得其反,引起员工的心理波动;同时,根据华为内部政策,员工离开公司时,股份可以兑现,按此计算,以华为工会2003年注册资料为例,超过32亿的资本额,即使按2002年内部股价2.76元计算,如果全部兑现,华为需要支付88个亿,这显然是难以接受的。
知情人士称,2003年华为控股的成立被视为解决华为内部股问题的途径,华为控股取代了华为技术工会,成为华为的控股单位,同时,员工过去持有的华为技术股票,全部以“华为技术工会”的名义转换为对“华为控股”的股票。
而记者了解到,此后华为员工的内部持股制度,也由华为控股继承。华为内部员工对此认为,在股票对应对象转变为“华为控股”后,意味着华为上市后,员工过去所认购的股票不可能上市,而只能享有上市后净资产增长及分红带来的收益。
国际化出路
根据华为人士的说法,华为上市主要目的不在资金,而在于华为的“国际化“。这包括了资金的国际化,更包括了公司业务、管理上的国际化。
海外市场对华为日益重要。2003年,华为海外市场收入首次突破10亿美元,占总收入份额的27%,而在2004年,华为提出这方面的目标是40%,也就是要达到20亿美金。
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称,尽管华为开拓国际市场步伐很快,但其问题也比较明显,公司国际业务集中在亚、非、拉以及独联体国家,但在一些主流市场,例如北美,华为一直没能找到一个好的突破口。
海外品牌建立非常艰辛,尽管在竞争对手看来,华为已足够强大,但在运营商眼里,来自中国的一家做高科技的企业还是令人生疑。何况与其他企业相比,华为是惟一一家不上市的电信企业。
通过海外上市在国际资本市场上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提升华为的国际品牌影响力,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毕竟,在海外市场挂牌后,公司名字挂在那里,就是一个最好的广告。”一位华为人士说。
不会选择国内A股
华为内部消息说,公司不会选择在国内A股上市。
事实上,华为近日引起外界注意的分拆计划也多少证实了这一点,分拆之后,华为将分出诸如华为移动、华为物业等多家公司。
一位投行经理对记者分析,中国证监会2003年底下发的文件精神已很清楚:“除国有企业整体改制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依法整体变更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外,自2004年1月1日起,发行人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应当自设立股份有限公司之日起不少于三年。”
该经理认为,华为的分拆就意味着它作为有限责任公司,已不符合中国大陆资本市场的整体变更要求,除非国务院特批,要在国内A股上市,必须等待三年。
另外,该经理指出,华为的终极控制人为华为工会,这种形式也不符合中国证监会的要求,因为严格意义来说,工会并不具有独立法人的资格。
该经理还认为,作为对深圳经济影响相当大的公司,华为不大可能以红筹方式在海外上市,最可能的方式是走H股,但在此模式下,原股东的股份流通以及在上市公司设立国际化的期权制度将不可能,这对于华为来说可能是个很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