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邮电报:电信行业多元化融资
发布时间:2004-06-11 08:20:27 热度:1414
不支持该视频6/11/2004,IT.SOHU.COM,作者: 韦秀长 转自: 中国信息产业网-人民邮电报 创世界一流的通信企业,企业自身不仅要有一流的技术、一流的管理、一流的业务水平,还要有一流的资本运作方式和一流的资本经营。目前,在技术方面,我国电信运营企业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但在其他方面,尤其是在资本运作和资本经营方面,与“创世界一流通信企业”的目标还相去甚远。因此,采取多元化融资方式,走资本扩张、资本经营之路,进军或准备进军国际电信市场,是我国电信企业成长的必然选择。
我国电信业融资历程和现状
第一阶段为1950年~1981年,这一时期邮电部门的资金来源主要以国家投资为主,辅以一定的企业自筹。在计划经济体制的背景下,电信企业没有资本经营的概念。1978年国家投资占邮电部门总投资的90%,自筹仅占10%,所以31年总计邮电部门固定资产总额仅为64亿元人民币。
第二阶段为1982年~1993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邮电通信被列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获得一系列优惠政策。同时企业也开始负债经营,向银行以优惠条件贷款,积极利用外资。这十年来,邮电获得长足发展。固定资产总额十年合计为905亿元,是前31年投资额的7倍;邮电通信技术装备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技术发展水平上都发生了飞跃性的变化。
第三阶段为1993年~1999年,这一时期国家给邮电的优惠政策逐年减少,邮电部门执行加速折旧办法;同时通信设备从主要由国外提供转到基本由国内供货,这一切使企业融资由以前以国外贷款为主转向以国内融资为主。这段时间,我国电信企业采用得比较多的是国内银行贷款、分期付款和租赁等融资方式。
第四阶段为上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电信融资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中国电信企业为解决发展所需资金不足的瓶颈问题,正以积极的姿态在国际资本市场大展拳脚。主体运营商纷纷在海内外上市、发行债券,各大电信制造企业也忙着进行国际收购兼并。
最近5年来,中国电信业融资体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中国电信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累计筹集资金已达215亿美元,电信已成为我国在境外融资额最高的行业。
在全球电信资本市场低迷的大背景下,中国电信运营商“逆市而动”,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频频出手,并且收获颇丰。中国移动(香港)公司成为全亚洲除日本以外最大市值的上市公司,它和中国联通(香港)公司都是香港恒生指数成分股。中国电信也于2002年11月在纽约和香港成功上市,迈出海外资本战略的第一步。中国联通A股在沪市挂牌交易,开境外上市资产回流到国内资本市场再融资的先河,成为中国通信运营业在国内上市的领头羊。2002年10月,中国移动(香港)再次发行80亿元企业债券,市场认购积极,为其此前完成的对八省移动通信公司的收购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
与此同时,电信运营企业的“走出去”战略取得重要进展。中国电信(美国)公司和中国网通(控股)公司先后在美国取得国际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并开始推出电信服务。网通公司还于2002年11月联合两家投资机构,成功收购亚洲环球电讯,成为成功收购大型海外电信资产的第一家中国公司。
事实上,企业资本经营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和完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财政主导型融资渠道和经济转轨时期银行主导型融资渠道都已不能满足现代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大量融资的需要,资本市场成为企业最主要的融资渠道。电信业是高风险、高回报的行业,电信业的发展离不开资本市场的支持,原先主要依靠资金积累和银行贷款的方式已经不适应加入WTO、迎接国际挑战的大背景下中国电信运营业发展的需要。通过资本运作层面上的创新、通过公司上市直接融资,目前看来可以有效地解决资金的瓶颈问题。这种形势下,寻求上市便成为电信企业拓展融资渠道的首选。
随着我国电信事业的飞速发展和市场机制的逐步完善,电信企业融资的方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多样,从最初的利用政府、银行、外资等传统融资方式,逐步发展到发行股票、债券及项目融资等多种融资方式。随着加入WTO和电信运营市场的竞争加剧,电信企业融资渠道必将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态势。
电信业多元化融资势在必行
随着信息革命的发展,发展中国家对电信投资的需求量逐步增加。根据世界银行的估计,发展中国家和东欧等国仅对基本电话业务的投资需求每年就至少为600亿美元。国际电联的分析报告指出,发展中国家电信网络水平普遍较低,还不能产生足够的现金流用于各种新项目的投资;另一方面,电信垄断部门资金的利用效率并不高,因此其它社会各类资本正逐渐流向该行业。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各类社会资本(指政府资本和企业自留资本以外的资本)从20世纪80年代占电信投资的20%上升到90年代的55%,同期,政府投资从15%下降到5%,行业内部自有资金比例从65%下降到40%左右。可见电信融资多元化是全球的发展趋势。
就我国情况来看,中国电信市场在中国加入WTO后将逐步对外开放,中国电信企业必然融入全球电信市场一体化潮流,而要进入国际市场首先就要成为国际公司。通过此次群体性不约而同的资本行为,中国的电信企业已经意识到资本国际化是实现企业国际化战略的重要环节,只有实现了资本的国际化,才能真正实现人才、产品的国际化。中国电信企业通过上市、国际兼并收购,将被“逼”着按照国际通行的企业制度和规律运营和发展,这对于加快中国电信行业与国际接轨、走向国际大有好处。同时,加入WTO后,我国的电信企业只有走出去,才能赢得一样的待遇,只有把资本国际化,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寻求到良好的生存发展环境。当然,在肯定资本国际化的同时,还要注意它所带来的风险。毕竟,在风起云涌的国际资本市场上,中国的电信企业还是新手。但不可否认,中国电信企业走向国际资本市场是推进其国际化、拓展海外市场的一条重要途径。
微利是今后电信行业发展的显著特征。在经过连续多次大规模投资和几十年高速增长后,国内电信业现已进入平稳发展期,电信业将进行结构性调整,其显著特征之一就是步入微利时代。我国电信市场的供求矛盾趋于缓和,原垄断格局被打破,电信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电信企业甚至出现增量不增收的情况。在这样的形势下,电信运营商只靠自身资金积累,以投资拉动业务增长已经难以实现发展目标,而只依靠薄利多销,依靠用户规模的扩张来维持一定的发展速度也是很困难的。
因此,通过资本运作层面上的创新,通过公司上市、发行债券直接融资显然可以有效地解决电信企业资金不足的瓶颈问题,为我国加入WTO后电信业的规模化发展提供有益的模式。随着我国电信运营商悉数上市以及国外运营商不断进入中国市场,大公司之间以战略协作为目标的资本运作将成为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而大公司对小公司的控股、兼并、收购等资本运作方式也会层出不穷。从传统的信贷融资到公司上市,从发行企业债券到寻求合作伙伴融资租赁,资本市场的融资动作已渐成热点。对于高投入的信息产业来说,高投入决定其融资渠道不可能单一化,拓展融资渠道、完善融资结构成了当务之急。此外,加入WTO后,我国电信企业面临着很大的国内外竞争压力,同时随着运营成本的增加和资费下调压力的增大,资金缺口也将日益扩大,由此可见,构筑并完善多元化融资模式势在必行。
目前我国电信行业的融资体系、渠道和方式都比较单一,过度集中于海外资本市场这一方式上,不仅会造成企业的融资风险较高,也无法促进政府提高管理水平。电信企业融资除海外上市外,还可采用一些别的办法,比如:加大银行贷款力度,通过银行间接融资;发行企业债券;将电信企业投资大、竞争激烈的专业组建成专业股份公司上市等等。另外,我们也不妨借鉴一些西方企业利用职工持股(ESOP)、利润共享制度及“工人参与制”等管理模式,结合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形成特点,形成技术、资金、土地使用权、设备等生产要素共同入股,共同承担责任,分散高风险,分享高回报的新机制。还可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设立一些产业投资基金,尤其是风险投资基金,将所筹集的资金,用于高新技术的开发利用和企业的技术改造,鼓励企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发展产业投资基金的同时,应坚持市场化操作,保证资金筹措与使用过程具有较高的透明度,使创业投资基金获得高效益。
除了企业内部自有资金外,电信融资的来源和手段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债务、股份和混合三种形式。其中债务形式包括银行信贷、供应商信贷、用户方信贷、债券、公有部门贷款;股份形式包括私人股东、公有部门股本、合资伙伴关系、信托基金等;混合形式包括了项目融资、建设-经营-转让(BOT)、建设-租用-转让(BLT)、建设-转让-经营(BTO)、经营合作合同(BCC)、管理与收入分摊交易、许可证、特许权安排等多种方式。
每种形式都有其优缺点,例如BLT方式特别适用于那些要对现有网络进行扩容又不易将具体收入剥离的项目,但是由于电信市场的不确定性高,因此项目产生的收入流难以预测,投资方的风险较高,这就使项目融资比较困难。上市融资的方式虽然成本较高、容易受资本市场不稳定的冲击,但它具有许多优点,如没有固定的利息负担、不用偿还、筹措资金速度快等。
因此,对于电信企业而言,根据不同的发展时期、不同的市场环境和不同的业务特点而采取不同的融资方式,既可以合理控制融资成本,又能够有效规避融资风险。同时,由于电信业发展的要求和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多元化融资已成为电信业获得长足发展的必然趋势。
电信业多元化融资意义深远
中国电信业有效利用国内外资本市场的融资工具,参与国际资本市场交流合作,是面对中国加入WTO、国内经济增长强劲大背景下的必然之举。要支撑仍在以较快速度发展的我国电信业,广泛吸引国内外投资,通过资本市场走向世界,与全球电信实现融合是电信业发展的大势所趋。这无疑有助于中国电信企业壮大企业资产,提升国际竞争力,加大参与国际市场的力度;有利于中国电信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实施,拓展海外市场,强化中国电信业在国际电信业的影响和作用。
资本国际化是实现企业国际化战略的重要环节,只有实现了资本的国际化才能真正实现人才、产品的国际化。走出国门,进入国际竞争的大舞台,不仅仅单纯是一个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更是我国的电信企业在中国÷的背景下寻求一种公平有效的竞争机制、创造一种持续稳定的发展环境的重要举措。
应该看到,中国电信企业通过海内外上市,引入国内外资本,进一步加强与国际资本市场的交流合作,优化上市企业的资本结构和组织架构,促进我国电信业的持续发展才是中国电信业“引进来”、“走出去”战略的根本目的。
电信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实际上促进了资本市场与电信业的双向互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资本市场不仅为我国电信企业开辟了直接融资渠道,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还有利于电信企业建立健全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促进电信企业进行管理创新、体制创新和运作创新。
资本经营作为现代企业的一种重要的经营管理形式,有利于电信企业加快改造企业现有的机制和体制,重整营销模式和企业架构,真正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国内电信企业在资本市场大显身手的事实,说明电信业与资本市场的关系越来越紧密。
上市并不只是简单地解决融资问题,更重要的是让企业的发展步入国际化、规范化的轨道。对于国内电信企业这样国企色彩浓厚的企业来说,上市对加快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尽快和国际接轨,无疑是很重要的契机。上市最重要的是推动国内主要电信运营企业机制的改变,包括经营运行机制、激励薪酬体系等等的改变。应该看到,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能够取得今日的成就,与其较早实现在中国香港的成功上市,利用海外资本市场的力量吸收资金、规范管理不无关系。由此可见,上市对促进我国电信企业的机制改变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可以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世界500强的成功经验表明,在现代企业经营中,资本经营是企业超常规发展的助推器。我国电信企业通过抓住资本运营的契机,改进企业运营机制,吸引先进管理经验和做法,必将对其实现打造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相对于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显得十分缓慢,存在着非均衡发展现象,导致资本市场运作不健全并存在功能缺陷。资料表明,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债券融资已成为发达国家企业融资的主要手段之一,而我国目前债券市场发展仍然严重滞后于股票市场的发展。因此,近期电信企业国内融资不仅会使企业聚集大量资金,使自身资本结构得以优化,还会活跃股市,平衡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的结构,促进国内资本市场的结构调整,有利于我国资本市场和信息产业的共同繁荣、共同发展,实现良性互动。
我国电信业融资历程和现状
第一阶段为1950年~1981年,这一时期邮电部门的资金来源主要以国家投资为主,辅以一定的企业自筹。在计划经济体制的背景下,电信企业没有资本经营的概念。1978年国家投资占邮电部门总投资的90%,自筹仅占10%,所以31年总计邮电部门固定资产总额仅为64亿元人民币。
第二阶段为1982年~1993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邮电通信被列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获得一系列优惠政策。同时企业也开始负债经营,向银行以优惠条件贷款,积极利用外资。这十年来,邮电获得长足发展。固定资产总额十年合计为905亿元,是前31年投资额的7倍;邮电通信技术装备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技术发展水平上都发生了飞跃性的变化。
第三阶段为1993年~1999年,这一时期国家给邮电的优惠政策逐年减少,邮电部门执行加速折旧办法;同时通信设备从主要由国外提供转到基本由国内供货,这一切使企业融资由以前以国外贷款为主转向以国内融资为主。这段时间,我国电信企业采用得比较多的是国内银行贷款、分期付款和租赁等融资方式。
第四阶段为上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电信融资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中国电信企业为解决发展所需资金不足的瓶颈问题,正以积极的姿态在国际资本市场大展拳脚。主体运营商纷纷在海内外上市、发行债券,各大电信制造企业也忙着进行国际收购兼并。
最近5年来,中国电信业融资体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中国电信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累计筹集资金已达215亿美元,电信已成为我国在境外融资额最高的行业。
在全球电信资本市场低迷的大背景下,中国电信运营商“逆市而动”,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频频出手,并且收获颇丰。中国移动(香港)公司成为全亚洲除日本以外最大市值的上市公司,它和中国联通(香港)公司都是香港恒生指数成分股。中国电信也于2002年11月在纽约和香港成功上市,迈出海外资本战略的第一步。中国联通A股在沪市挂牌交易,开境外上市资产回流到国内资本市场再融资的先河,成为中国通信运营业在国内上市的领头羊。2002年10月,中国移动(香港)再次发行80亿元企业债券,市场认购积极,为其此前完成的对八省移动通信公司的收购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
与此同时,电信运营企业的“走出去”战略取得重要进展。中国电信(美国)公司和中国网通(控股)公司先后在美国取得国际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并开始推出电信服务。网通公司还于2002年11月联合两家投资机构,成功收购亚洲环球电讯,成为成功收购大型海外电信资产的第一家中国公司。
事实上,企业资本经营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和完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财政主导型融资渠道和经济转轨时期银行主导型融资渠道都已不能满足现代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大量融资的需要,资本市场成为企业最主要的融资渠道。电信业是高风险、高回报的行业,电信业的发展离不开资本市场的支持,原先主要依靠资金积累和银行贷款的方式已经不适应加入WTO、迎接国际挑战的大背景下中国电信运营业发展的需要。通过资本运作层面上的创新、通过公司上市直接融资,目前看来可以有效地解决资金的瓶颈问题。这种形势下,寻求上市便成为电信企业拓展融资渠道的首选。
随着我国电信事业的飞速发展和市场机制的逐步完善,电信企业融资的方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多样,从最初的利用政府、银行、外资等传统融资方式,逐步发展到发行股票、债券及项目融资等多种融资方式。随着加入WTO和电信运营市场的竞争加剧,电信企业融资渠道必将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态势。
电信业多元化融资势在必行
随着信息革命的发展,发展中国家对电信投资的需求量逐步增加。根据世界银行的估计,发展中国家和东欧等国仅对基本电话业务的投资需求每年就至少为600亿美元。国际电联的分析报告指出,发展中国家电信网络水平普遍较低,还不能产生足够的现金流用于各种新项目的投资;另一方面,电信垄断部门资金的利用效率并不高,因此其它社会各类资本正逐渐流向该行业。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各类社会资本(指政府资本和企业自留资本以外的资本)从20世纪80年代占电信投资的20%上升到90年代的55%,同期,政府投资从15%下降到5%,行业内部自有资金比例从65%下降到40%左右。可见电信融资多元化是全球的发展趋势。
就我国情况来看,中国电信市场在中国加入WTO后将逐步对外开放,中国电信企业必然融入全球电信市场一体化潮流,而要进入国际市场首先就要成为国际公司。通过此次群体性不约而同的资本行为,中国的电信企业已经意识到资本国际化是实现企业国际化战略的重要环节,只有实现了资本的国际化,才能真正实现人才、产品的国际化。中国电信企业通过上市、国际兼并收购,将被“逼”着按照国际通行的企业制度和规律运营和发展,这对于加快中国电信行业与国际接轨、走向国际大有好处。同时,加入WTO后,我国的电信企业只有走出去,才能赢得一样的待遇,只有把资本国际化,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寻求到良好的生存发展环境。当然,在肯定资本国际化的同时,还要注意它所带来的风险。毕竟,在风起云涌的国际资本市场上,中国的电信企业还是新手。但不可否认,中国电信企业走向国际资本市场是推进其国际化、拓展海外市场的一条重要途径。
微利是今后电信行业发展的显著特征。在经过连续多次大规模投资和几十年高速增长后,国内电信业现已进入平稳发展期,电信业将进行结构性调整,其显著特征之一就是步入微利时代。我国电信市场的供求矛盾趋于缓和,原垄断格局被打破,电信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电信企业甚至出现增量不增收的情况。在这样的形势下,电信运营商只靠自身资金积累,以投资拉动业务增长已经难以实现发展目标,而只依靠薄利多销,依靠用户规模的扩张来维持一定的发展速度也是很困难的。
因此,通过资本运作层面上的创新,通过公司上市、发行债券直接融资显然可以有效地解决电信企业资金不足的瓶颈问题,为我国加入WTO后电信业的规模化发展提供有益的模式。随着我国电信运营商悉数上市以及国外运营商不断进入中国市场,大公司之间以战略协作为目标的资本运作将成为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而大公司对小公司的控股、兼并、收购等资本运作方式也会层出不穷。从传统的信贷融资到公司上市,从发行企业债券到寻求合作伙伴融资租赁,资本市场的融资动作已渐成热点。对于高投入的信息产业来说,高投入决定其融资渠道不可能单一化,拓展融资渠道、完善融资结构成了当务之急。此外,加入WTO后,我国电信企业面临着很大的国内外竞争压力,同时随着运营成本的增加和资费下调压力的增大,资金缺口也将日益扩大,由此可见,构筑并完善多元化融资模式势在必行。
目前我国电信行业的融资体系、渠道和方式都比较单一,过度集中于海外资本市场这一方式上,不仅会造成企业的融资风险较高,也无法促进政府提高管理水平。电信企业融资除海外上市外,还可采用一些别的办法,比如:加大银行贷款力度,通过银行间接融资;发行企业债券;将电信企业投资大、竞争激烈的专业组建成专业股份公司上市等等。另外,我们也不妨借鉴一些西方企业利用职工持股(ESOP)、利润共享制度及“工人参与制”等管理模式,结合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形成特点,形成技术、资金、土地使用权、设备等生产要素共同入股,共同承担责任,分散高风险,分享高回报的新机制。还可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设立一些产业投资基金,尤其是风险投资基金,将所筹集的资金,用于高新技术的开发利用和企业的技术改造,鼓励企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发展产业投资基金的同时,应坚持市场化操作,保证资金筹措与使用过程具有较高的透明度,使创业投资基金获得高效益。
除了企业内部自有资金外,电信融资的来源和手段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债务、股份和混合三种形式。其中债务形式包括银行信贷、供应商信贷、用户方信贷、债券、公有部门贷款;股份形式包括私人股东、公有部门股本、合资伙伴关系、信托基金等;混合形式包括了项目融资、建设-经营-转让(BOT)、建设-租用-转让(BLT)、建设-转让-经营(BTO)、经营合作合同(BCC)、管理与收入分摊交易、许可证、特许权安排等多种方式。
每种形式都有其优缺点,例如BLT方式特别适用于那些要对现有网络进行扩容又不易将具体收入剥离的项目,但是由于电信市场的不确定性高,因此项目产生的收入流难以预测,投资方的风险较高,这就使项目融资比较困难。上市融资的方式虽然成本较高、容易受资本市场不稳定的冲击,但它具有许多优点,如没有固定的利息负担、不用偿还、筹措资金速度快等。
因此,对于电信企业而言,根据不同的发展时期、不同的市场环境和不同的业务特点而采取不同的融资方式,既可以合理控制融资成本,又能够有效规避融资风险。同时,由于电信业发展的要求和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多元化融资已成为电信业获得长足发展的必然趋势。
电信业多元化融资意义深远
中国电信业有效利用国内外资本市场的融资工具,参与国际资本市场交流合作,是面对中国加入WTO、国内经济增长强劲大背景下的必然之举。要支撑仍在以较快速度发展的我国电信业,广泛吸引国内外投资,通过资本市场走向世界,与全球电信实现融合是电信业发展的大势所趋。这无疑有助于中国电信企业壮大企业资产,提升国际竞争力,加大参与国际市场的力度;有利于中国电信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实施,拓展海外市场,强化中国电信业在国际电信业的影响和作用。
资本国际化是实现企业国际化战略的重要环节,只有实现了资本的国际化才能真正实现人才、产品的国际化。走出国门,进入国际竞争的大舞台,不仅仅单纯是一个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更是我国的电信企业在中国÷的背景下寻求一种公平有效的竞争机制、创造一种持续稳定的发展环境的重要举措。
应该看到,中国电信企业通过海内外上市,引入国内外资本,进一步加强与国际资本市场的交流合作,优化上市企业的资本结构和组织架构,促进我国电信业的持续发展才是中国电信业“引进来”、“走出去”战略的根本目的。
电信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实际上促进了资本市场与电信业的双向互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资本市场不仅为我国电信企业开辟了直接融资渠道,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还有利于电信企业建立健全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促进电信企业进行管理创新、体制创新和运作创新。
资本经营作为现代企业的一种重要的经营管理形式,有利于电信企业加快改造企业现有的机制和体制,重整营销模式和企业架构,真正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国内电信企业在资本市场大显身手的事实,说明电信业与资本市场的关系越来越紧密。
上市并不只是简单地解决融资问题,更重要的是让企业的发展步入国际化、规范化的轨道。对于国内电信企业这样国企色彩浓厚的企业来说,上市对加快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尽快和国际接轨,无疑是很重要的契机。上市最重要的是推动国内主要电信运营企业机制的改变,包括经营运行机制、激励薪酬体系等等的改变。应该看到,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能够取得今日的成就,与其较早实现在中国香港的成功上市,利用海外资本市场的力量吸收资金、规范管理不无关系。由此可见,上市对促进我国电信企业的机制改变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可以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世界500强的成功经验表明,在现代企业经营中,资本经营是企业超常规发展的助推器。我国电信企业通过抓住资本运营的契机,改进企业运营机制,吸引先进管理经验和做法,必将对其实现打造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相对于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显得十分缓慢,存在着非均衡发展现象,导致资本市场运作不健全并存在功能缺陷。资料表明,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债券融资已成为发达国家企业融资的主要手段之一,而我国目前债券市场发展仍然严重滞后于股票市场的发展。因此,近期电信企业国内融资不仅会使企业聚集大量资金,使自身资本结构得以优化,还会活跃股市,平衡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的结构,促进国内资本市场的结构调整,有利于我国资本市场和信息产业的共同繁荣、共同发展,实现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