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下一步:3G和内部利益分配
发布时间:2004-02-14 18:52:11 热度:1707
不支持该视频2/14/2004,经济观察报,本报记者 蓝姝 深圳、广州报道
深圳华为公司正在成长为一家与美国思科名头相当的公司。所不同的是,思科是国际通讯领域的引领者,华为仅仅领导着中国的通讯业。
2003年思科与华为的技术和知识产权官司提升了后者的国际知名度,和解之后,双方都宣告自己获得胜利,但华为赢得的分数无疑更高。虽然华为的领军人物任正非仍未能有效地改进这家本土企业的公司治理,并尽快将其推向国际资本市场,但在通讯产业领域,华为不断披露自己对于3G的兴趣和野心。这种后起之秀的“扩张性”投资对那些国际技术先辈造成更大的威胁,更何况,华为背后有不断增长的中国经济体和本地金融的大力支持。
2004年2月,华为公布了其对香港电信运营商SUNDAY的持股比例超过5%;2月12日宣布和西门子信息与移动通讯集团共同组建一家合资公司从事TD-SCDMA业务。此前的消息是,华为2003年海外业务营收达到10亿美元,独家承建的阿联酋电信WCDMA网络去年底正式投入商用。
中国银行业一如既往地支持这些本土技术企业,中国进出口银行上周与华为签署信贷额度为6亿美元的协议,继续支持华为的扩张。
华为能否成长为真正的大公司?
面向未来的投资,一贯低调的华为本月拿出高姿态——增持300万股香港电信运营商SUNDAY(0866.KH)的股票,使其持股比例从原来的4.91%上升到5.01%。尽管华为依然是SUNDAY的第四大股东,但超过5%意味着华为必须按照香港联交所的要求进行公告,这表明华为有意将其原来隐藏的涉足电信运营事宜公开化。
华为方面称,买入SUNDAY股票的时间是在去年12月份与其签定购买3G设备之后。该消息披露后,SUNDAY股价一路上扬,一度摸抵三年来的最高位0.68港元。
在财务上,华为还为SUNDAY提供了5亿港元的出口信贷。市场评价普遍认为,华为此举是为了获得向SUNDAY销售3G设备的稳定业务,而华为的确将获得SUNDAY高达9亿港元的3G设备采购定单。这是华为出征海外市场以来在3G方面第一次有所斩获。
据透露,华为是在与四个强大的对手竞争之中抢到了这笔定单的。根据规划,华为将协助SUNDAY铺架3G网络。
SUNDAY通讯有限公司1997年开始在港经营GSM1800无线通讯业务,目前主要在港从事移动电话运营、销售及配件、国际电讯等其他服务。2000年3月该公司在香港联交所及纳斯达克上市,2001年10月获得香港3G移动服务牌照,目前在香港有65万用户。据美林统计,其市场占有率仅有11%,居香港六家运营商之末。香港分析人士指出,SUNDAY本身在3G方面步履沉重,2004年到期债务约6.6亿港币,发展3G是其借以融资的概念,而该公司2002年的牌照费用拖欠至2003年才付清。另外,该公司没有独立的银行授信额度,按照香港政府规定一次性担保5年牌照费用的钱也要转嫁到设备供应商身上。
尽管国际市场普遍认为,在目前终端设备、软件和技术服务不成熟的情况下,3G的市场需求尚未真正到来,然而,华为却在与SUNDAY合作后乐观宣称:华为在3G上高达40亿元的投入现在已步入收获期。并称到2月底,华为3G试验网开始建设,预计到今年下半年正式投入商用。
公司治理与上市规划
上周一,华为创业元老刘平状告华为股权案的官司在广东高院进行了庭审调查。不管这宗官司以什么方式结束,对华为产生的重大影响都不言而喻。一开始在设计上就留下了缺陷和隐患的华为内部股权问题,已经到了必须着手解决的时候。这种不完善的公司治理背后,是华为对核心员工的凝聚力。
从2002年3月开始,华为开始实行“虚拟受限股”,改变了长期以来“1:1进、1:1出”的做法。这是一种类似期权的激励办法,按照每股净资产,华为普通员工在4年的行权期限内,每年兑现1/4净资产与当年股价的差价。这是华为试图规范内部职工股的一个开始。但据说该方案刚刚推出,很多华为员工就选择套现离开,这使得公司面临资金压力。2003年8月中旬,华为内部传出消息说,公司准备对内部股权实行一种新的模式,外界普遍认为这种做法类似于MBO。华为有意将原来的全部股权和2002年推行的“虚拟持股权”实行边回购、边推行由1000名中高层管理人员联合持股的方式。在资金方面,由员工个人出资15%,其余由华为出面担保、员工集体以个人名义向银行贷款解决。
华为推行员工持股的“集中化”,在很大程度上被认为是理清内部分散股权,为上市做准备。在上市问题上,任正非开始改变原来坚决不上市的强硬态度,接受一些国际投行的建议,考虑从资本市场找到新的助跑器。据悉,摩根、高盛都在这期间担任过华为的上市顾问。
但截至目前,华为的MBO(或ESOP)方案并没有真正开始实施。
一些财务专家认为,2004年上半年是中国公司海外上市的最佳时机,但华为显然在错失这个时机。专家认为,华为内部职工股冀望通过国内上市来实现巨额财富变现在目前的资本市场机制下已不现实,未来的上市路径应该是分拆优质资产轻装上市。
华为的下一步,是解决3G业务的增长和出路问题,也包含更为清晰的内部利益分配和明确的公司目标。
深圳华为公司正在成长为一家与美国思科名头相当的公司。所不同的是,思科是国际通讯领域的引领者,华为仅仅领导着中国的通讯业。
2003年思科与华为的技术和知识产权官司提升了后者的国际知名度,和解之后,双方都宣告自己获得胜利,但华为赢得的分数无疑更高。虽然华为的领军人物任正非仍未能有效地改进这家本土企业的公司治理,并尽快将其推向国际资本市场,但在通讯产业领域,华为不断披露自己对于3G的兴趣和野心。这种后起之秀的“扩张性”投资对那些国际技术先辈造成更大的威胁,更何况,华为背后有不断增长的中国经济体和本地金融的大力支持。
2004年2月,华为公布了其对香港电信运营商SUNDAY的持股比例超过5%;2月12日宣布和西门子信息与移动通讯集团共同组建一家合资公司从事TD-SCDMA业务。此前的消息是,华为2003年海外业务营收达到10亿美元,独家承建的阿联酋电信WCDMA网络去年底正式投入商用。
中国银行业一如既往地支持这些本土技术企业,中国进出口银行上周与华为签署信贷额度为6亿美元的协议,继续支持华为的扩张。
华为能否成长为真正的大公司?
面向未来的投资,一贯低调的华为本月拿出高姿态——增持300万股香港电信运营商SUNDAY(0866.KH)的股票,使其持股比例从原来的4.91%上升到5.01%。尽管华为依然是SUNDAY的第四大股东,但超过5%意味着华为必须按照香港联交所的要求进行公告,这表明华为有意将其原来隐藏的涉足电信运营事宜公开化。
华为方面称,买入SUNDAY股票的时间是在去年12月份与其签定购买3G设备之后。该消息披露后,SUNDAY股价一路上扬,一度摸抵三年来的最高位0.68港元。
在财务上,华为还为SUNDAY提供了5亿港元的出口信贷。市场评价普遍认为,华为此举是为了获得向SUNDAY销售3G设备的稳定业务,而华为的确将获得SUNDAY高达9亿港元的3G设备采购定单。这是华为出征海外市场以来在3G方面第一次有所斩获。
据透露,华为是在与四个强大的对手竞争之中抢到了这笔定单的。根据规划,华为将协助SUNDAY铺架3G网络。
SUNDAY通讯有限公司1997年开始在港经营GSM1800无线通讯业务,目前主要在港从事移动电话运营、销售及配件、国际电讯等其他服务。2000年3月该公司在香港联交所及纳斯达克上市,2001年10月获得香港3G移动服务牌照,目前在香港有65万用户。据美林统计,其市场占有率仅有11%,居香港六家运营商之末。香港分析人士指出,SUNDAY本身在3G方面步履沉重,2004年到期债务约6.6亿港币,发展3G是其借以融资的概念,而该公司2002年的牌照费用拖欠至2003年才付清。另外,该公司没有独立的银行授信额度,按照香港政府规定一次性担保5年牌照费用的钱也要转嫁到设备供应商身上。
尽管国际市场普遍认为,在目前终端设备、软件和技术服务不成熟的情况下,3G的市场需求尚未真正到来,然而,华为却在与SUNDAY合作后乐观宣称:华为在3G上高达40亿元的投入现在已步入收获期。并称到2月底,华为3G试验网开始建设,预计到今年下半年正式投入商用。
公司治理与上市规划
上周一,华为创业元老刘平状告华为股权案的官司在广东高院进行了庭审调查。不管这宗官司以什么方式结束,对华为产生的重大影响都不言而喻。一开始在设计上就留下了缺陷和隐患的华为内部股权问题,已经到了必须着手解决的时候。这种不完善的公司治理背后,是华为对核心员工的凝聚力。
从2002年3月开始,华为开始实行“虚拟受限股”,改变了长期以来“1:1进、1:1出”的做法。这是一种类似期权的激励办法,按照每股净资产,华为普通员工在4年的行权期限内,每年兑现1/4净资产与当年股价的差价。这是华为试图规范内部职工股的一个开始。但据说该方案刚刚推出,很多华为员工就选择套现离开,这使得公司面临资金压力。2003年8月中旬,华为内部传出消息说,公司准备对内部股权实行一种新的模式,外界普遍认为这种做法类似于MBO。华为有意将原来的全部股权和2002年推行的“虚拟持股权”实行边回购、边推行由1000名中高层管理人员联合持股的方式。在资金方面,由员工个人出资15%,其余由华为出面担保、员工集体以个人名义向银行贷款解决。
华为推行员工持股的“集中化”,在很大程度上被认为是理清内部分散股权,为上市做准备。在上市问题上,任正非开始改变原来坚决不上市的强硬态度,接受一些国际投行的建议,考虑从资本市场找到新的助跑器。据悉,摩根、高盛都在这期间担任过华为的上市顾问。
但截至目前,华为的MBO(或ESOP)方案并没有真正开始实施。
一些财务专家认为,2004年上半年是中国公司海外上市的最佳时机,但华为显然在错失这个时机。专家认为,华为内部职工股冀望通过国内上市来实现巨额财富变现在目前的资本市场机制下已不现实,未来的上市路径应该是分拆优质资产轻装上市。
华为的下一步,是解决3G业务的增长和出路问题,也包含更为清晰的内部利益分配和明确的公司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