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通成长之路
发布时间:2004-02-12 19:06:25 热度:1650
不支持该视频2/12/2004,作者:张珺 来源:通信信息报,铁通公司移交国资委管理,是国资委、铁道部和信息产业部在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基础上,实现政企分开的重要举措;
移交前铁通公司已经在按市场要求运作,无论是业务调整还是人员配置都为未来的市场竞争做了一定的准备。但按照实际情况来看,原有的建网和公司内部管理等基础性工作显然不能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三年的积“弱”也给移交后的彻底市场化运作带来不少隐忧。
三年的艰辛发展历程在铁通人眼里仍仿佛历历在目,而移交后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完全的市场化运作定会给铁通带来二次大发展的机遇,时下铁通面临的主要是如何平稳地实现过渡和如何以独立的身份去应对市场竞争。
相信经过改革重组的中国铁通会以崭新的姿态、科学的运作和激情饱满的态度去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为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铁通集团办公大楼电话总机的接线小姐近来显得格外忙碌,不时的电话接入让她们应接不暇。记者在致电铁通联系采访事宜的时候,足足拨了十分钟方才接通。铁通新闻中心一位女士对记者讲道:“公司刚刚移交,全体员工为了给企业后续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都在忙着各项准备工作。”在年前,被业界炒得沸沸扬扬的“铁通划归何处”的问题,伴随着原铁道通信有限责任公司移交国资委,成立中国铁通集团有限公司而尘埃落定。这意味着中国铁通将面临新的“生活”。
政策扶持下的“凤凰涅槃”
农历甲申年春节对铁通来说值得纪念。经国务院批准,国资委、铁道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将铁道通信信息有限责任公司移交国资委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指出,自2004年1月20日起,铁道通信信息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铁通公司)由铁道部移交国资委管理。铁通公司原有股权全部划转国资委。铁通公司将更名为“中国铁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铁通),作为国有独资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独立运作。
铁通公司总经理乔金洲在2004年1月7日参加信息产业部召开的全国信息产业工作会议上表示,“将铁通公司移交国资委,是铁道部、国资委、信息产业部等有关国家部委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国企改革而做出的决定。”在铁通变革的背后,是国家产业政策的驱动及铁通改变自身弱势地位的不懈努力。
铁通划归国资委是十六届三中全会后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重要体现。铁通通过资产剥离、实现政企分开,这也是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继续推进中国铁道部门改革”精神的体现。可以说,铁通公司移交国资委管理,是国资委、铁道部和信息产业部在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基础上,实现政企分开的重要举措;是推进铁路管理体制改革,实现铁路跨越式发展的具体步骤;是铁通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拓展市场空间,提升企业品牌,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更是加快我国信息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举措。
铁通公司的此次移交如同“凤凰涅槃”一般,使其在新的“世界”获得重生,而这种新生则是在国家强大政策扶持的基础上进行的。据记者了解,这次移交工作,国务院有关部委给予了大力支持,做出了一系列相关决定,主要有:中国铁通作为一级预算单位,在财政部预算单列;所需国家统一配置的资源和生产经营条件,在国家相应计划中实行单列;继续享有国家已经给予的优惠政策,这种优惠则主要体现在税收以及价格上,预计铁通原来所享有的在价格上比其他基础电信运营商下浮10%的优惠政策不会改变,甚至优惠空间有加大的可能;铁道部将免除铁通23.88亿元组建初期随资产划转的债务;公司自成立以来所使用的铁道部统贷外资贷款(主要指向世界银行和瑞士银行统贷的网络建设费用)由铁道部统一归还;铁路新线建设和既有线路扩能改造中铁路专网通信配套部分的建设资金,由铁道部统一筹集,建成后通信项目净资产以国家资本金注入的方式移交中国铁通,等等。这些都为中国铁通今后经营发展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优越的政策扶持为中国铁通的未来发展扫清了诸多障碍,然而电信运营绝不仅仅是政策倾斜所能全盘包办的,摆在铁通人面前的“三座大山”就是必须逾越的发展障碍。
“三座大山”左右铁通沉浮
据中国铁通的有关人士介绍,移交前铁通公司已经在按市场要求运作,无论是业务调整还是人员配置都为未来的市场竞争做了一定的准备。但按照实际情况来看,原有的建网和公司内部管理等基础性工作显然不能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三年的积“弱”也给移交后的彻底市场化运作带来不少隐忧。首先表现在旧有体制和思想的束缚上。铁道系统内部50年老国企的作风,在铁通人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新生的铁通如何以崭新的机制和形象走上市场大舞台是铁通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决定铁通后续生死存亡的关键。同时,滞后的用人制度也使铁通人才引进不力,尖端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的匮乏使铁通在与其他运营商的竞争中更加被动。在三年的发展中,铁通也曾希望通过和一些拥有接入网优势的企业(如广电系统)进行合作来弥补自身网络的不足,但最终由于双方观念上的差异而使完美的设想无法实现。在脱离铁道部后,铁通上下都把体制改革作为重要的工作任务来抓,希望早日与完全的市场化运作接轨。据记者了解,将于近期召开的铁通内部会议中,体制改革问题将是讨论的一大热点,铁通人改革的决心可见一斑。
其次,融资渠道缺乏多样性,同样会让铁通发展举步维艰。铁通公司原有资产结构不合理,负债率偏高,以及公司发展资金不足,严重制约了企业在资本市场的融资。众所周知,电信业是资本密集型产业,需要巨大的资本投入。相比其他四大运营商在资本市场的风光,铁通迄今尚未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融资困难直接影响了投资力度,进而影响铁通在电信市场的发展。
自成立以来,铁通每年至少需要上百亿元的资金进行网络建设和业务推广,上市融资一直是铁通的一个梦想。但苦于上市无门,贷款成了惟一的出路,而巨额的银行利息也成了铁通的沉重负担。“独立”后的铁通在政策的扶持下,一方面免除了巨额的债务,另一方面原有银行统贷外资贷款也交由铁道部归还。“一身轻”的铁通又向梦想接近了一步。中国铁通资产结构合理、产权明晰,满足了上市的一个基本条件,更能打消投资者的顾虑。就市场反映而言,企业归属的问题相信对市场竞争不会产生多大的影响,移交国资委后的中国铁通依然是面向市场的经济实体。而从更深层次上讲,此次国资委对铁通归属权的转换主要目的是要增加企业融资的自由度,以达到资产顺利重组的目标。
第三,如何扩大市场份额是铁通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毕竟在电信行业中,占有了市场分额才具有同其他对手“过招”的资格。根据信息产业部的统计数据,2003年各基础电信企业的业务市场比重如下:中国电信30.7%,中国网通16.2%,中国移动37%,中国联通14.5%,铁通和卫通仅占1.6%。因此,铁通下一步如何发展便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不过纵观铁通的发展,也可以清晰地看到铁通在业务模式上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于进入电信市场较晚,铁通在市场竞争中缺乏其他运营商得天独厚的优势。在2003年初,铁通便着手酝酿“公专分营”的改革。铁通公司把为公众服务的公网和为铁道系统服务的专网实行分开管理:一是公网业务的管理,分别由所在省的行政区的地市分公司负责,完全实现属地化管理方式;二是专网业务管理,即专门针对铁路大客户的电信服务部分,这两部分都将转变为市场化运营。而同时业界普遍关心的中国铁通专网与公网如何协调发展的问题,因涉及中国铁通马上将进行的结构改革及业务调整,目前尚难确定究竟是专网、公网各自独立运营还是把专网当作整体业务的一部分,以类似“大客户服务”的方式运作。但惟一可以确定的是,铁通公司划归国资委以后仍要继续保障铁路通信运营,中国铁通目前不会马上进行重组。
同时,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消息,铁通上海分公司在固网拓展不理想的情况下有向移动市场发展的趋势,最近该公司宣布推出一种UPT智能业务。在中国电信市场上,铁通是继中国电信、移动、联通和网通之后的第5大运营商,然而铁通的资产总量和收入与其他四大运营商却有很大的差异。对于铁通来说,迫切需要开发新业务来拓展自己的市场生存空间。
三年艰辛的创业之路
成立于2000年12月20日的铁通公司,注册资本103亿元,下设31个省级分公司,316个地市级分公司。截至2003年底,公司总资产为350亿元,员工7万人。公司拥有一张较大规模、覆盖全国的固定通信网络,现已开展固定网本地电话、国内国际长途电话、IP电话、数据传送、互联网、视讯业务等除公众移动业务以外的各项基础和增值电信业务。
2001年3月1日,铁通公司电信网络正式开通,以电信运营商的身份进入电信市场。铁通以黑马的姿态杀入电信市场,成为当年最受关注的焦点之一。而且一开始铁通便开始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然而铁通的成长并不是如此的顺风顺水。从2001年7月1日起,我国取消了固定电话初装费、移动电话入网费。这项政策给原本打算凭借初装费的优惠价进入固定电话市场的铁通以巨大的影响。同年7月12日,铁通开通了一条“京——沪——穗”的大容量高速光纤网络,这条网络覆盖了中国东部所有最发达的地区和城市。铁通急切地想尽快进入市场,却依然迟了一步:初装费的取消使得铁通网络建设投资的回收速度大大减慢。
中国铁通2002年完成业务收入57.3亿元,其中通信主业完成收入50.7亿元,比2001年增长35.5%,超过电信行业平均水平近一倍。新增固定电话用户209.36万户,累计用户达到342.83万户,这些数据对于刚刚进入电信市场的铁通来说都是具有突破性意义的。不过在2002年,铁通开始转移战场,用户规模的扩大部分主要来源于农村市场,然而受经济条件制约,在短期内,农村市场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尤其是边缘地区的高额建设成本给铁通带来了巨大压力。
2003年是铁通大发展的一年,铁通在体制、人事及业务模式上做了诸多的尝试。业务拓展也有很大的突破。这一年,铁通全年完成的主营收入是70亿元,比2002年同期增长了40%;新增本地电话用户在2002年的基础上翻了一番;互联网宽带用户净增26.18万户,完成全年计划指标的206%。值得一提的是,2003年公司的社会电信市场收入首次超过了铁路运输清算收入,实现了市场发展的新突破。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铁通已建立了三级管理、四级营销的市场营销运作体系,建立健全了调度指挥、技术支持、网络管理、计费管理等管理系统,建立健全了全国统一的客服体系、管理制度、服务标准和工作流程,拥有了一支覆盖全国的专业化营销服务队伍,探索和积累了较为成熟的营销服务经验。这些都为公司今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尽管如此,铁通的市场化发展步伐仍显得缓慢,在2003年底有关铁通将并入其他电信运营商的传言四起,在给铁通持续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的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铁通遇到的窘境——狭小的市场规模以及竞争实力相对弱小的问题将直接影响铁通的后续生存能力。正当业界为铁通的出路“出谋划策”的时候,铁通脱离铁道部,移交国资委的消息掀开了铁通独立运营、市场化发展的面纱。
三年的艰辛发展历程在铁通人眼里仍仿佛历历在目,而移交后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完全的市场化运作定会给铁通带来二次大发展的机遇,时下铁通面临的主要是如何平稳地实现过渡和如何以独立的身份去应对市场竞争。
移交国资委带来新机遇
中国铁通新闻中心有关人员在谈及未来发展时表示:“此次移交,是中国铁通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中国铁通将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手段,以创造企业最大效益为目标,以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为宗旨,全面规划和实施发展战略,提高网络质量,提升服务水平,加快市场开拓,深化企业改革,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变化的新体制和新机制,积极争取全业务经营,力争用3至5年的时间发展成一个具有一定竞争实力的基础电信运营商,在中国实现由电信大国向电信强国的转变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目前,中国铁通正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移交国资委后的铁通在面临独立生存的挑战的同时,也为其发展解除了原有的束缚,带来了机遇。
首先,铁通发展需要结合自身实际,走出一条有特色、切合市场环境的运营之路。作为电信运营业的相对弱小者,铁通需要正视当前电信市场十分激烈甚至是残酷的竞争环境,如何走出有特色、长久发展的运营之路关系其前途。从当前我国电信运营市场来看,铁通争取全业务经营的目标也是未来电信运营商们发展的大趋势。目前,铁通已经获准先期在北京、上海、成都3个城市进行技术试验,积极为开展3G业务做准备。随着公司隶属关系的改变,铁通公司成功申请全业务的希望正在逐渐地加大。
其次,在专网运营上,铁通公司承担着为铁道运输服务提供专业通信保障的任务,而这种运输安全的高要求和紧急情况下的通信服务任务是其他运营商所无法具备的,这也成为铁通的一大优势。脱离后的铁道部成为铁通的“大客户”, 同时高速铁路、客运专线陆续开工建设,必然会对铁路通信提出更高的要求,铁路移动通信GSM-R和基于通信平台上的行车控制系统CTCS的应用都将给铁通公司带来较好的发展前景。
再次,完全市场化的运作和资产合理、产权明晰的企业制度以及巨额债务的剥离为铁通的融资带来便利,也为企业的后期上市提供了信誉上的保障。
最后,加强成本控制和理性投资,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脱离了铁道部的铁通在没有强大政策和资金支持的情况下,建立健全科学完整的内部核算体系和制度,积极推行收支两条线和全面预算管理就显得更为重要;通过强化各类收入管理制度确保收入完整真实、及时准确,提高收入质量;尽快完善内部审计机构和制度建设,加强内部审计和监督监察工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不搞全面开花,而选择对公司发展和市场收入影响较大的重点地区、重点项目和重点业务,加大投资力度。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相信经过改革重组的中国铁通会以崭新的姿态、科学的运作和激情饱满的态度去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为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移交前铁通公司已经在按市场要求运作,无论是业务调整还是人员配置都为未来的市场竞争做了一定的准备。但按照实际情况来看,原有的建网和公司内部管理等基础性工作显然不能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三年的积“弱”也给移交后的彻底市场化运作带来不少隐忧。
三年的艰辛发展历程在铁通人眼里仍仿佛历历在目,而移交后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完全的市场化运作定会给铁通带来二次大发展的机遇,时下铁通面临的主要是如何平稳地实现过渡和如何以独立的身份去应对市场竞争。
相信经过改革重组的中国铁通会以崭新的姿态、科学的运作和激情饱满的态度去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为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铁通集团办公大楼电话总机的接线小姐近来显得格外忙碌,不时的电话接入让她们应接不暇。记者在致电铁通联系采访事宜的时候,足足拨了十分钟方才接通。铁通新闻中心一位女士对记者讲道:“公司刚刚移交,全体员工为了给企业后续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都在忙着各项准备工作。”在年前,被业界炒得沸沸扬扬的“铁通划归何处”的问题,伴随着原铁道通信有限责任公司移交国资委,成立中国铁通集团有限公司而尘埃落定。这意味着中国铁通将面临新的“生活”。
政策扶持下的“凤凰涅槃”
农历甲申年春节对铁通来说值得纪念。经国务院批准,国资委、铁道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将铁道通信信息有限责任公司移交国资委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指出,自2004年1月20日起,铁道通信信息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铁通公司)由铁道部移交国资委管理。铁通公司原有股权全部划转国资委。铁通公司将更名为“中国铁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铁通),作为国有独资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独立运作。
铁通公司总经理乔金洲在2004年1月7日参加信息产业部召开的全国信息产业工作会议上表示,“将铁通公司移交国资委,是铁道部、国资委、信息产业部等有关国家部委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国企改革而做出的决定。”在铁通变革的背后,是国家产业政策的驱动及铁通改变自身弱势地位的不懈努力。
铁通划归国资委是十六届三中全会后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重要体现。铁通通过资产剥离、实现政企分开,这也是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继续推进中国铁道部门改革”精神的体现。可以说,铁通公司移交国资委管理,是国资委、铁道部和信息产业部在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基础上,实现政企分开的重要举措;是推进铁路管理体制改革,实现铁路跨越式发展的具体步骤;是铁通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拓展市场空间,提升企业品牌,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更是加快我国信息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举措。
铁通公司的此次移交如同“凤凰涅槃”一般,使其在新的“世界”获得重生,而这种新生则是在国家强大政策扶持的基础上进行的。据记者了解,这次移交工作,国务院有关部委给予了大力支持,做出了一系列相关决定,主要有:中国铁通作为一级预算单位,在财政部预算单列;所需国家统一配置的资源和生产经营条件,在国家相应计划中实行单列;继续享有国家已经给予的优惠政策,这种优惠则主要体现在税收以及价格上,预计铁通原来所享有的在价格上比其他基础电信运营商下浮10%的优惠政策不会改变,甚至优惠空间有加大的可能;铁道部将免除铁通23.88亿元组建初期随资产划转的债务;公司自成立以来所使用的铁道部统贷外资贷款(主要指向世界银行和瑞士银行统贷的网络建设费用)由铁道部统一归还;铁路新线建设和既有线路扩能改造中铁路专网通信配套部分的建设资金,由铁道部统一筹集,建成后通信项目净资产以国家资本金注入的方式移交中国铁通,等等。这些都为中国铁通今后经营发展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优越的政策扶持为中国铁通的未来发展扫清了诸多障碍,然而电信运营绝不仅仅是政策倾斜所能全盘包办的,摆在铁通人面前的“三座大山”就是必须逾越的发展障碍。
“三座大山”左右铁通沉浮
据中国铁通的有关人士介绍,移交前铁通公司已经在按市场要求运作,无论是业务调整还是人员配置都为未来的市场竞争做了一定的准备。但按照实际情况来看,原有的建网和公司内部管理等基础性工作显然不能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三年的积“弱”也给移交后的彻底市场化运作带来不少隐忧。首先表现在旧有体制和思想的束缚上。铁道系统内部50年老国企的作风,在铁通人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新生的铁通如何以崭新的机制和形象走上市场大舞台是铁通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决定铁通后续生死存亡的关键。同时,滞后的用人制度也使铁通人才引进不力,尖端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的匮乏使铁通在与其他运营商的竞争中更加被动。在三年的发展中,铁通也曾希望通过和一些拥有接入网优势的企业(如广电系统)进行合作来弥补自身网络的不足,但最终由于双方观念上的差异而使完美的设想无法实现。在脱离铁道部后,铁通上下都把体制改革作为重要的工作任务来抓,希望早日与完全的市场化运作接轨。据记者了解,将于近期召开的铁通内部会议中,体制改革问题将是讨论的一大热点,铁通人改革的决心可见一斑。
其次,融资渠道缺乏多样性,同样会让铁通发展举步维艰。铁通公司原有资产结构不合理,负债率偏高,以及公司发展资金不足,严重制约了企业在资本市场的融资。众所周知,电信业是资本密集型产业,需要巨大的资本投入。相比其他四大运营商在资本市场的风光,铁通迄今尚未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融资困难直接影响了投资力度,进而影响铁通在电信市场的发展。
自成立以来,铁通每年至少需要上百亿元的资金进行网络建设和业务推广,上市融资一直是铁通的一个梦想。但苦于上市无门,贷款成了惟一的出路,而巨额的银行利息也成了铁通的沉重负担。“独立”后的铁通在政策的扶持下,一方面免除了巨额的债务,另一方面原有银行统贷外资贷款也交由铁道部归还。“一身轻”的铁通又向梦想接近了一步。中国铁通资产结构合理、产权明晰,满足了上市的一个基本条件,更能打消投资者的顾虑。就市场反映而言,企业归属的问题相信对市场竞争不会产生多大的影响,移交国资委后的中国铁通依然是面向市场的经济实体。而从更深层次上讲,此次国资委对铁通归属权的转换主要目的是要增加企业融资的自由度,以达到资产顺利重组的目标。
第三,如何扩大市场份额是铁通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毕竟在电信行业中,占有了市场分额才具有同其他对手“过招”的资格。根据信息产业部的统计数据,2003年各基础电信企业的业务市场比重如下:中国电信30.7%,中国网通16.2%,中国移动37%,中国联通14.5%,铁通和卫通仅占1.6%。因此,铁通下一步如何发展便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不过纵观铁通的发展,也可以清晰地看到铁通在业务模式上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于进入电信市场较晚,铁通在市场竞争中缺乏其他运营商得天独厚的优势。在2003年初,铁通便着手酝酿“公专分营”的改革。铁通公司把为公众服务的公网和为铁道系统服务的专网实行分开管理:一是公网业务的管理,分别由所在省的行政区的地市分公司负责,完全实现属地化管理方式;二是专网业务管理,即专门针对铁路大客户的电信服务部分,这两部分都将转变为市场化运营。而同时业界普遍关心的中国铁通专网与公网如何协调发展的问题,因涉及中国铁通马上将进行的结构改革及业务调整,目前尚难确定究竟是专网、公网各自独立运营还是把专网当作整体业务的一部分,以类似“大客户服务”的方式运作。但惟一可以确定的是,铁通公司划归国资委以后仍要继续保障铁路通信运营,中国铁通目前不会马上进行重组。
同时,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消息,铁通上海分公司在固网拓展不理想的情况下有向移动市场发展的趋势,最近该公司宣布推出一种UPT智能业务。在中国电信市场上,铁通是继中国电信、移动、联通和网通之后的第5大运营商,然而铁通的资产总量和收入与其他四大运营商却有很大的差异。对于铁通来说,迫切需要开发新业务来拓展自己的市场生存空间。
三年艰辛的创业之路
成立于2000年12月20日的铁通公司,注册资本103亿元,下设31个省级分公司,316个地市级分公司。截至2003年底,公司总资产为350亿元,员工7万人。公司拥有一张较大规模、覆盖全国的固定通信网络,现已开展固定网本地电话、国内国际长途电话、IP电话、数据传送、互联网、视讯业务等除公众移动业务以外的各项基础和增值电信业务。
2001年3月1日,铁通公司电信网络正式开通,以电信运营商的身份进入电信市场。铁通以黑马的姿态杀入电信市场,成为当年最受关注的焦点之一。而且一开始铁通便开始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然而铁通的成长并不是如此的顺风顺水。从2001年7月1日起,我国取消了固定电话初装费、移动电话入网费。这项政策给原本打算凭借初装费的优惠价进入固定电话市场的铁通以巨大的影响。同年7月12日,铁通开通了一条“京——沪——穗”的大容量高速光纤网络,这条网络覆盖了中国东部所有最发达的地区和城市。铁通急切地想尽快进入市场,却依然迟了一步:初装费的取消使得铁通网络建设投资的回收速度大大减慢。
中国铁通2002年完成业务收入57.3亿元,其中通信主业完成收入50.7亿元,比2001年增长35.5%,超过电信行业平均水平近一倍。新增固定电话用户209.36万户,累计用户达到342.83万户,这些数据对于刚刚进入电信市场的铁通来说都是具有突破性意义的。不过在2002年,铁通开始转移战场,用户规模的扩大部分主要来源于农村市场,然而受经济条件制约,在短期内,农村市场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尤其是边缘地区的高额建设成本给铁通带来了巨大压力。
2003年是铁通大发展的一年,铁通在体制、人事及业务模式上做了诸多的尝试。业务拓展也有很大的突破。这一年,铁通全年完成的主营收入是70亿元,比2002年同期增长了40%;新增本地电话用户在2002年的基础上翻了一番;互联网宽带用户净增26.18万户,完成全年计划指标的206%。值得一提的是,2003年公司的社会电信市场收入首次超过了铁路运输清算收入,实现了市场发展的新突破。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铁通已建立了三级管理、四级营销的市场营销运作体系,建立健全了调度指挥、技术支持、网络管理、计费管理等管理系统,建立健全了全国统一的客服体系、管理制度、服务标准和工作流程,拥有了一支覆盖全国的专业化营销服务队伍,探索和积累了较为成熟的营销服务经验。这些都为公司今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尽管如此,铁通的市场化发展步伐仍显得缓慢,在2003年底有关铁通将并入其他电信运营商的传言四起,在给铁通持续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的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铁通遇到的窘境——狭小的市场规模以及竞争实力相对弱小的问题将直接影响铁通的后续生存能力。正当业界为铁通的出路“出谋划策”的时候,铁通脱离铁道部,移交国资委的消息掀开了铁通独立运营、市场化发展的面纱。
三年的艰辛发展历程在铁通人眼里仍仿佛历历在目,而移交后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完全的市场化运作定会给铁通带来二次大发展的机遇,时下铁通面临的主要是如何平稳地实现过渡和如何以独立的身份去应对市场竞争。
移交国资委带来新机遇
中国铁通新闻中心有关人员在谈及未来发展时表示:“此次移交,是中国铁通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中国铁通将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手段,以创造企业最大效益为目标,以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为宗旨,全面规划和实施发展战略,提高网络质量,提升服务水平,加快市场开拓,深化企业改革,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变化的新体制和新机制,积极争取全业务经营,力争用3至5年的时间发展成一个具有一定竞争实力的基础电信运营商,在中国实现由电信大国向电信强国的转变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目前,中国铁通正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移交国资委后的铁通在面临独立生存的挑战的同时,也为其发展解除了原有的束缚,带来了机遇。
首先,铁通发展需要结合自身实际,走出一条有特色、切合市场环境的运营之路。作为电信运营业的相对弱小者,铁通需要正视当前电信市场十分激烈甚至是残酷的竞争环境,如何走出有特色、长久发展的运营之路关系其前途。从当前我国电信运营市场来看,铁通争取全业务经营的目标也是未来电信运营商们发展的大趋势。目前,铁通已经获准先期在北京、上海、成都3个城市进行技术试验,积极为开展3G业务做准备。随着公司隶属关系的改变,铁通公司成功申请全业务的希望正在逐渐地加大。
其次,在专网运营上,铁通公司承担着为铁道运输服务提供专业通信保障的任务,而这种运输安全的高要求和紧急情况下的通信服务任务是其他运营商所无法具备的,这也成为铁通的一大优势。脱离后的铁道部成为铁通的“大客户”, 同时高速铁路、客运专线陆续开工建设,必然会对铁路通信提出更高的要求,铁路移动通信GSM-R和基于通信平台上的行车控制系统CTCS的应用都将给铁通公司带来较好的发展前景。
再次,完全市场化的运作和资产合理、产权明晰的企业制度以及巨额债务的剥离为铁通的融资带来便利,也为企业的后期上市提供了信誉上的保障。
最后,加强成本控制和理性投资,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脱离了铁道部的铁通在没有强大政策和资金支持的情况下,建立健全科学完整的内部核算体系和制度,积极推行收支两条线和全面预算管理就显得更为重要;通过强化各类收入管理制度确保收入完整真实、及时准确,提高收入质量;尽快完善内部审计机构和制度建设,加强内部审计和监督监察工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不搞全面开花,而选择对公司发展和市场收入影响较大的重点地区、重点项目和重点业务,加大投资力度。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相信经过改革重组的中国铁通会以崭新的姿态、科学的运作和激情饱满的态度去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为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