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企业警惕国外企业专利陷阱
发布时间:2003-10-12 20:08:22 热度:1457
不支持该视频10/10/2003, 新浪转北京青年报, 正当国内舆论为3G牌照将花落谁家众说纷纭的时候,另一条信息引起了电信业内外人士的注意,那就是著名的韩国电子厂商三星公司已在中国国内注册了一批CDMA方面的专利。“韩国厂商在CDMA方面的用心良苦,中国厂商如果不警醒起来,很可能未来会处于被动地位。”一直留心韩国厂商动向的台湾知识产权专家袁建中日前说。
在袁建中看来,根据台湾的经验,一个公司要把核心专利布局到位的话,大概需要5年的时间,按此测算,国外大公司在中国内地的专利布局基本完成,因此他大胆预计:“一系列数字表明,中国内地企业将在今明两年遭遇国外大公司发起的专利攻势。”
-中国企业已具备被追索三要素
事实上除去韩国厂商,一批跨国大公司也在加紧部署在中国内地的专利布局。一项对数年来国外厂商在中国国内注册专利的统计显示,从1999年开始,一些国际大公司开始加快在中国内地的专利申请,其中韩国专利申请的重点项目主要集中在无线通讯、光电、IT和冷冻空调,日本集中在无线通讯、光电和IT,美国集中在生物科技、无线通讯、光电和IT,台湾则集中在IT(连接器)、电话通讯、运动器材等领域。
“完成专利布局只是跨国公司发动专利攻势的一个必备条件,之所以讲中国内地企业会成为他们的专利大战目标,是因为目前一些国内企业在与跨国公司的竞争中已具有市场份额高、跟随主流技术、没有专利累积等特征,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的将首先成为被追索的对象。”袁建中分析说。
来自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一项数字可能更能说明问题。资料显示该委员会从1993年到2000年受理涉及337条款(美国1930年关税法案第337条,认为违反知识产权法的侵权行为及其他形式的不公平竞争行为构成非法贸易行为)的137件案件中,台湾占到了41件,为总数的1/3,这一数字意味着当时的台湾已成为国际大公司打击的标靶。而最新的数字则有所变化,在2001年337调查涉及的公司中,台湾公司数量仍位居亚洲第一位,但从2002年到2003年,内地公司数量已跃居亚洲第一位。
如果将去年的DVD和今年的摩托车事件看作是跨国公司敲响了专利大战的前奏的话,那么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内地企业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专利压力。
“目前内地面临的专利压力就是5年前台湾的翻版。”知识产权专家、台湾财团法人资讯工业策进会科技法律中心智能财产组组长袁建中提醒说。
5年前的台湾IT等领域的主流厂商在世界市场份额与日俱增,踌躇满志,准备打造自己的自主品牌。而此时却已经是危机四伏。IBM等美国大厂早已盯上了台湾,它们在经过两年的“沙盘推演”后向台湾厂商打起了一场专利大战。而台湾厂商由于对知识产权重视不够而在心理、人才、应对措施等方面准备不足,面对国外厂商精心准备的厚厚的专利资料茫然无措,被迫与国外厂商订了城下之盟。台湾为此而付出的代价是每年支付国外厂商专利费100亿美元。
“国外厂商追索专利使用费是蓄谋良久的,一般都是等到国内企业某个产品拥有较高市场占有额的时候,他们才会看准时机出手追索。”一位知识产权专家说,他说也只有这个时候出手追索收获最丰。
-专利,跨国公司的游戏筹码
“现在看来,专利不仅仅是一个法律问题,事实上,它是商场竞争的策略,是游戏规则的筹码。”袁建中指出,像在IBM公司,专利被作为它在全球IT领域取得领导地位的一个重要工具。现在每年有2.7万多件专利,平均一个专利一年为它带来2万多美元,一年为它带来10亿至20亿美元的收益。
由于起步较早,台湾比内地企业更早地领略到了专利之战的滋味。据说差不多在10年前,台湾的主机板等PC硬件公司也曾遭遇过和今天内地DVD企业同样的困境:一些外国大公司开始向这些企业追索专利使用费。“那时企业也不知道该如何应对,所以向工会等组织求援,希望可以通过团体的力量解决问题。这与内地企业目前的境遇颇为相似。”台湾资讯工业策进会科技法律中心的周天博士回忆说,而到头来问题最后的解决则是根据每家企业不同的性质、产量、市场占有等指标签订不同的授权协议,简单说来,仍然是付钱了事。
周天分析说,之所以会出现不同企业签订不同授权协议,关键就在于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诉讼已经成为企业运作过程中“合法”的战略运用,“法律就是策略,是一种市场游戏和规则,”周天说,所以市场占有率高、制造能力强、但自身拥有专利数量少的企业,一定会碰到这样的问题,而这恰恰是包括DVD在内的内地诸多产业的共同特点。
“不要把专利问题看成是单纯的法律问题,不管是下游厂商,还是代工企业,只要威胁到自己的利益,大公司一样会动手。”袁建中同样认为专利更是一种商业策略工具。他举例说,当年台湾液晶显示器的出货量已经在全球占有极高的份额,但全台湾液晶显示器公司的专利数量加在一起不过10来件。这时三星和夏普同时对台湾企业提出了专利诉讼。但是这两家公司在诉讼时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方法,其中夏普的方法是要钱,价格却不高,而三星也要钱,可是价格高得要死,那么为什么两家公司的追索方案不同呢?袁建中分析说这是因为夏普拥有绝大多数的液晶显示器专利,但它自己的产品在全球市场占有率不到2%-3%,而三星拥有专利不多,但却是世界上最大的液晶显示器厂商。所以夏普的策略是要钱、变现、脱手手中二代的产品,转攻三代;而三星则是向台湾企业要市场,要重新划分市场份额。
-无线通讯、光电、IT行业最先受冲击
“外国公司究竟何时向中国发起专利攻势是一个市场策略的问题。但我们决不能让城下之盟再次上演。我们应当未雨绸缪,要打一场有准备之战。”袁建中说,他认为从过去的经验看来,国际大公司发起专利战攻势一般采取各个击破的手法。要想避免在即将发生的专利对决中重蹈台湾当年的覆辙,首先要做到知己知彼,首先弄清哪些行业、哪些企业会最先遭受专利战略的打击就成为了关键。
“很显然无线通讯、光电、IT已经成为最可能先受到专利大战冲击的行业,当务之急是先要在这些领域做好准备。”袁建中提醒说。
“更加具有现实意义的是,产业的预警机制要建立起来,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企业应对竞争过程中的非常因素。”一位国内知名知识产权专家作出这样的呼吁。这位专家说,这套预警机制包括:预测哪一个产业将发生有关知识产权的诉讼,对手是谁,目的何在,我们的应对如何。负责预警系统的可以是非盈利组织,也可以是政府相关部门。此外,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还有一项重要责任是,健全法规和政策,激发出整个产业的专利能量。
在袁建中看来,根据台湾的经验,一个公司要把核心专利布局到位的话,大概需要5年的时间,按此测算,国外大公司在中国内地的专利布局基本完成,因此他大胆预计:“一系列数字表明,中国内地企业将在今明两年遭遇国外大公司发起的专利攻势。”
-中国企业已具备被追索三要素
事实上除去韩国厂商,一批跨国大公司也在加紧部署在中国内地的专利布局。一项对数年来国外厂商在中国国内注册专利的统计显示,从1999年开始,一些国际大公司开始加快在中国内地的专利申请,其中韩国专利申请的重点项目主要集中在无线通讯、光电、IT和冷冻空调,日本集中在无线通讯、光电和IT,美国集中在生物科技、无线通讯、光电和IT,台湾则集中在IT(连接器)、电话通讯、运动器材等领域。
“完成专利布局只是跨国公司发动专利攻势的一个必备条件,之所以讲中国内地企业会成为他们的专利大战目标,是因为目前一些国内企业在与跨国公司的竞争中已具有市场份额高、跟随主流技术、没有专利累积等特征,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的将首先成为被追索的对象。”袁建中分析说。
来自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一项数字可能更能说明问题。资料显示该委员会从1993年到2000年受理涉及337条款(美国1930年关税法案第337条,认为违反知识产权法的侵权行为及其他形式的不公平竞争行为构成非法贸易行为)的137件案件中,台湾占到了41件,为总数的1/3,这一数字意味着当时的台湾已成为国际大公司打击的标靶。而最新的数字则有所变化,在2001年337调查涉及的公司中,台湾公司数量仍位居亚洲第一位,但从2002年到2003年,内地公司数量已跃居亚洲第一位。
如果将去年的DVD和今年的摩托车事件看作是跨国公司敲响了专利大战的前奏的话,那么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内地企业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专利压力。
“目前内地面临的专利压力就是5年前台湾的翻版。”知识产权专家、台湾财团法人资讯工业策进会科技法律中心智能财产组组长袁建中提醒说。
5年前的台湾IT等领域的主流厂商在世界市场份额与日俱增,踌躇满志,准备打造自己的自主品牌。而此时却已经是危机四伏。IBM等美国大厂早已盯上了台湾,它们在经过两年的“沙盘推演”后向台湾厂商打起了一场专利大战。而台湾厂商由于对知识产权重视不够而在心理、人才、应对措施等方面准备不足,面对国外厂商精心准备的厚厚的专利资料茫然无措,被迫与国外厂商订了城下之盟。台湾为此而付出的代价是每年支付国外厂商专利费100亿美元。
“国外厂商追索专利使用费是蓄谋良久的,一般都是等到国内企业某个产品拥有较高市场占有额的时候,他们才会看准时机出手追索。”一位知识产权专家说,他说也只有这个时候出手追索收获最丰。
-专利,跨国公司的游戏筹码
“现在看来,专利不仅仅是一个法律问题,事实上,它是商场竞争的策略,是游戏规则的筹码。”袁建中指出,像在IBM公司,专利被作为它在全球IT领域取得领导地位的一个重要工具。现在每年有2.7万多件专利,平均一个专利一年为它带来2万多美元,一年为它带来10亿至20亿美元的收益。
由于起步较早,台湾比内地企业更早地领略到了专利之战的滋味。据说差不多在10年前,台湾的主机板等PC硬件公司也曾遭遇过和今天内地DVD企业同样的困境:一些外国大公司开始向这些企业追索专利使用费。“那时企业也不知道该如何应对,所以向工会等组织求援,希望可以通过团体的力量解决问题。这与内地企业目前的境遇颇为相似。”台湾资讯工业策进会科技法律中心的周天博士回忆说,而到头来问题最后的解决则是根据每家企业不同的性质、产量、市场占有等指标签订不同的授权协议,简单说来,仍然是付钱了事。
周天分析说,之所以会出现不同企业签订不同授权协议,关键就在于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诉讼已经成为企业运作过程中“合法”的战略运用,“法律就是策略,是一种市场游戏和规则,”周天说,所以市场占有率高、制造能力强、但自身拥有专利数量少的企业,一定会碰到这样的问题,而这恰恰是包括DVD在内的内地诸多产业的共同特点。
“不要把专利问题看成是单纯的法律问题,不管是下游厂商,还是代工企业,只要威胁到自己的利益,大公司一样会动手。”袁建中同样认为专利更是一种商业策略工具。他举例说,当年台湾液晶显示器的出货量已经在全球占有极高的份额,但全台湾液晶显示器公司的专利数量加在一起不过10来件。这时三星和夏普同时对台湾企业提出了专利诉讼。但是这两家公司在诉讼时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方法,其中夏普的方法是要钱,价格却不高,而三星也要钱,可是价格高得要死,那么为什么两家公司的追索方案不同呢?袁建中分析说这是因为夏普拥有绝大多数的液晶显示器专利,但它自己的产品在全球市场占有率不到2%-3%,而三星拥有专利不多,但却是世界上最大的液晶显示器厂商。所以夏普的策略是要钱、变现、脱手手中二代的产品,转攻三代;而三星则是向台湾企业要市场,要重新划分市场份额。
-无线通讯、光电、IT行业最先受冲击
“外国公司究竟何时向中国发起专利攻势是一个市场策略的问题。但我们决不能让城下之盟再次上演。我们应当未雨绸缪,要打一场有准备之战。”袁建中说,他认为从过去的经验看来,国际大公司发起专利战攻势一般采取各个击破的手法。要想避免在即将发生的专利对决中重蹈台湾当年的覆辙,首先要做到知己知彼,首先弄清哪些行业、哪些企业会最先遭受专利战略的打击就成为了关键。
“很显然无线通讯、光电、IT已经成为最可能先受到专利大战冲击的行业,当务之急是先要在这些领域做好准备。”袁建中提醒说。
“更加具有现实意义的是,产业的预警机制要建立起来,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企业应对竞争过程中的非常因素。”一位国内知名知识产权专家作出这样的呼吁。这位专家说,这套预警机制包括:预测哪一个产业将发生有关知识产权的诉讼,对手是谁,目的何在,我们的应对如何。负责预警系统的可以是非盈利组织,也可以是政府相关部门。此外,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还有一项重要责任是,健全法规和政策,激发出整个产业的专利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