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万项专利的背后--访贝尔中国实验室研发执行总监赵子军博士
发布时间:2003-04-15 18:19:53 热度:3763
--访贝尔中国实验室研发执行总监赵子军博士
不支持该视频近日,朗讯科技公司宣布:一项涉及如何确保IP网络服务质量的机制问题的技术,在美国获得第3万项专利。和晶体管、激光、UNIX操作系统等带给人类生活巨大影响的众多发明一样,这项专利也是在朗讯科技全球著名研发机构--贝尔实验室里完成的。至此,贝尔实验室在全球拥有的专利已达到9万项。
在现代科技上的领先优势,给朗讯公司带来丰厚的经济回报。2002年,朗讯公司专利产品产值达到1亿多美元。贝尔中国实验室研发执行总监赵子军博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朗讯今天的成绩不仅归功于贝尔实验室雄厚的科研力量,还归功于他们对基础科学研究的重视和对知识产权、科研成果的保护和利用。
如何保护知识产权
赵子军是负责贝尔中国实验室筹备的最早一批科学家之一,长期身处科研技术、专利产品开发推广的前线,对贝尔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颇有发言权:"无须多言,专利权对任何一个公司甚至国家,都是非常重要的。而对于我们来说,创新技术成果的保护关系到巨额投资的回报以及公司、实验室的效益和良性运作,更是不能忽视。"
在朗讯,科研成果一旦被认定是属于知识产权范畴的,公司相关机构就会采取不同层次的措施予以保护。除了申请专利,还有申请版权、商标,确定专有信息,商业秘密等多种方式。在国外,还可以采用签定交互授权协议的方式,避免知识产权纠纷。
关于专利申请问题,赵子军说:"对于朗讯的每一个发明专利,我们在全球范围内几乎是利用两个专利来保护一个原始发明专利的方法。原则上是先在成果研发当地申请,然后尽快在该产品、技术或服务潜在市场的所在地进行注册。"
他说:"我们的原则是尽力保护自己的技术和产品,并非都是出于攻击性的垄断图谋。"在将专利转化为经济效益的工作中,朗讯也有自己的一套机制。"我们有很多方式来操作",赵子军提到其中的两种方式:"一是以专有信息、专利等形式授权给第三方;二是开发专利技术产品,通过出售产品获得经济效益。"
据了解,朗讯成立了一个叫IPD(Intellectual Property Division)的部门,主要工作就是根据公司利益和战略,具体决定将哪些产品技术授权给第三方,另外还有一个称为Intellectual Property Review Board的部门,由公司内部很多各方面的代表和律师组成,任何一个属于朗讯的知识产权的转让,都必须通过这个理事会的讨论同意。"权限非常大"。
如何处理基础与应用的关系
在工业界,贝尔是少数在基础研究方面投入较大的实验室之一。一直以来,朗讯公司将每年营业额的1%拿来做基础研究,10%左右拿来做产品开发,即使在全球通信市场面临严峻情形的时候,朗讯公司仍然能够坚持这个比例。
赵子军表示:"这个比例是经由多年发展而摸索出来的,实践证明这是较为合理的一种划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之间其实是一种长期效益和短期利益的关系,处理好了,公司的发展才会是健康而良性的;没有远见,迟早会出问题。"
赵子军说,对基础研究投入过多,经济效益无法保障;只顾短线产品技术的开发,终将后劲不足。虽然短期内基础研究的商业回报可能几近为零,但从长远来看,它对技术开发的推动促进以及对科学技术、社会的进步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据了解,贝尔实验室下设基础研究院和先进技术研究院,汇集了1000多名从事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的优秀科学家。"从事这一领域的科学家拥有比较大的自主权和自由,他们的研究领域非常宽泛,有些并不具备很强的应用性,但有些课题也是和下一代产品息息相关的。"赵子军补充说,"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的'放任自流',公司仍然是在一个较长的时间里,对这一领域科研人员的业绩,及其成果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进行考察和衡量的,具体标准和研发领域有所不同,但和国内相似,也有对论文的要求,那里有一句很流行的话,翻译过来就是'不发表就消失'。"
如何开展科技评价
据了解,贝尔实验室基础科学研究院每年都对研究员逐一评价,评价内容有两部分:一是由研究人员自己完成的,包括一年都做了什么、拿到了什么专利,在国际一流期刊上发表了哪些文章、文章的技术深度如何,对所参加的项目的贡献是什么,帮助别人做了什么以及都参加了哪些社会活动等5方面内容。另一部分就是由实验室负责人和技术经理在内的管理小组来做的,在反馈中指出每个研究员的优点与不足,以及今后该做些什么。
贝尔中国实验室成立于1998年,经过5年的努力,其在贝尔全球研发中的地位作用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各项科研成果也是硕果累累。但据了解,在众多科研成果中,在中国申请专利的项目还非常有限。
对此,赵子军解释说:"由于北京实验室方面偏重于诸如协议等软件技术的研究,在专利申请上难度相对较大,另外专利的保护还需要相应的法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目前我们大部分的成果专利还是在美国申请。"
据悉,目前贝尔实验室在中国有20多项专利,其中基础科学研究院的专利涉及IP路由器测试软件系统、光网络管理协议系统以及语音短信系统,这些技术已经向朗讯产品部门转化。
2003年04月08日 科学时报
不支持该视频近日,朗讯科技公司宣布:一项涉及如何确保IP网络服务质量的机制问题的技术,在美国获得第3万项专利。和晶体管、激光、UNIX操作系统等带给人类生活巨大影响的众多发明一样,这项专利也是在朗讯科技全球著名研发机构--贝尔实验室里完成的。至此,贝尔实验室在全球拥有的专利已达到9万项。
在现代科技上的领先优势,给朗讯公司带来丰厚的经济回报。2002年,朗讯公司专利产品产值达到1亿多美元。贝尔中国实验室研发执行总监赵子军博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朗讯今天的成绩不仅归功于贝尔实验室雄厚的科研力量,还归功于他们对基础科学研究的重视和对知识产权、科研成果的保护和利用。
如何保护知识产权
赵子军是负责贝尔中国实验室筹备的最早一批科学家之一,长期身处科研技术、专利产品开发推广的前线,对贝尔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颇有发言权:"无须多言,专利权对任何一个公司甚至国家,都是非常重要的。而对于我们来说,创新技术成果的保护关系到巨额投资的回报以及公司、实验室的效益和良性运作,更是不能忽视。"
在朗讯,科研成果一旦被认定是属于知识产权范畴的,公司相关机构就会采取不同层次的措施予以保护。除了申请专利,还有申请版权、商标,确定专有信息,商业秘密等多种方式。在国外,还可以采用签定交互授权协议的方式,避免知识产权纠纷。
关于专利申请问题,赵子军说:"对于朗讯的每一个发明专利,我们在全球范围内几乎是利用两个专利来保护一个原始发明专利的方法。原则上是先在成果研发当地申请,然后尽快在该产品、技术或服务潜在市场的所在地进行注册。"
他说:"我们的原则是尽力保护自己的技术和产品,并非都是出于攻击性的垄断图谋。"在将专利转化为经济效益的工作中,朗讯也有自己的一套机制。"我们有很多方式来操作",赵子军提到其中的两种方式:"一是以专有信息、专利等形式授权给第三方;二是开发专利技术产品,通过出售产品获得经济效益。"
据了解,朗讯成立了一个叫IPD(Intellectual Property Division)的部门,主要工作就是根据公司利益和战略,具体决定将哪些产品技术授权给第三方,另外还有一个称为Intellectual Property Review Board的部门,由公司内部很多各方面的代表和律师组成,任何一个属于朗讯的知识产权的转让,都必须通过这个理事会的讨论同意。"权限非常大"。
如何处理基础与应用的关系
在工业界,贝尔是少数在基础研究方面投入较大的实验室之一。一直以来,朗讯公司将每年营业额的1%拿来做基础研究,10%左右拿来做产品开发,即使在全球通信市场面临严峻情形的时候,朗讯公司仍然能够坚持这个比例。
赵子军表示:"这个比例是经由多年发展而摸索出来的,实践证明这是较为合理的一种划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之间其实是一种长期效益和短期利益的关系,处理好了,公司的发展才会是健康而良性的;没有远见,迟早会出问题。"
赵子军说,对基础研究投入过多,经济效益无法保障;只顾短线产品技术的开发,终将后劲不足。虽然短期内基础研究的商业回报可能几近为零,但从长远来看,它对技术开发的推动促进以及对科学技术、社会的进步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据了解,贝尔实验室下设基础研究院和先进技术研究院,汇集了1000多名从事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的优秀科学家。"从事这一领域的科学家拥有比较大的自主权和自由,他们的研究领域非常宽泛,有些并不具备很强的应用性,但有些课题也是和下一代产品息息相关的。"赵子军补充说,"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的'放任自流',公司仍然是在一个较长的时间里,对这一领域科研人员的业绩,及其成果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进行考察和衡量的,具体标准和研发领域有所不同,但和国内相似,也有对论文的要求,那里有一句很流行的话,翻译过来就是'不发表就消失'。"
如何开展科技评价
据了解,贝尔实验室基础科学研究院每年都对研究员逐一评价,评价内容有两部分:一是由研究人员自己完成的,包括一年都做了什么、拿到了什么专利,在国际一流期刊上发表了哪些文章、文章的技术深度如何,对所参加的项目的贡献是什么,帮助别人做了什么以及都参加了哪些社会活动等5方面内容。另一部分就是由实验室负责人和技术经理在内的管理小组来做的,在反馈中指出每个研究员的优点与不足,以及今后该做些什么。
贝尔中国实验室成立于1998年,经过5年的努力,其在贝尔全球研发中的地位作用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各项科研成果也是硕果累累。但据了解,在众多科研成果中,在中国申请专利的项目还非常有限。
对此,赵子军解释说:"由于北京实验室方面偏重于诸如协议等软件技术的研究,在专利申请上难度相对较大,另外专利的保护还需要相应的法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目前我们大部分的成果专利还是在美国申请。"
据悉,目前贝尔实验室在中国有20多项专利,其中基础科学研究院的专利涉及IP路由器测试软件系统、光网络管理协议系统以及语音短信系统,这些技术已经向朗讯产品部门转化。
2003年04月08日 科学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