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研究院2025年新年献词
发布时间:2025-01-02 09:41:44 热度:423
1/02/2025,光纤在线讯,新的一天,新的开始。在2025年元旦来临之际,我谨代表中国移动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们发展的各级领导、各位专家、合作伙伴、媒体朋友及社会各界人士,向研究院全体同事及家属,致以新年问候!
2024年,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已经绘就,新时代新征程要求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4年,人工智能进入战略机遇期,6G标准启动进入研发关键期,量子信息进入持续突破期,新一代信息技术进一步成为科技竞争最前沿与主战场。
2024年,我们迎难而上、务实有为、锐意进取,成绩斐然。这一年,可以用“决心、信心、恒心”来概括。
决心,彰显于明晰的战略
我们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落实党和国家建设科技强国部署,瞄准中国移动“世界一流信息服务科技创新公司”定位,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打造科创红引擎,确立了研究院“做世界一流的信息服务科技创新核心引擎”的目标,积极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企业科技创新两个主力军作用。我们作为公司主力承担了大量国家科研任务,新增多项国家级科创项目,在5G-A国际标准、6G科学装置、人工智能等取得阶段性重大进展,有力支撑公司发挥央企“AI国家队”作用,推动AI赋能产业焕新;圆满完成国家专项科技任务,实现5G国产高端仪器仪表、国产超级SIM卡、大模型异构混训等攻关突破。
信心,源自高价值的成果
我们五向发力,产出更硬成果、创造更大价值。一是向核筑基,筑牢AI+时代的发展根基。研发“九天”系列人工智能通用大模型矩阵,支持全模态、全尺寸、全形态,发布2000亿参数多模态大模型。
二是向前开拓,构筑长远战略优势。面向前沿应用基础研究,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完成6G系统性布局,发射全球首颗6G架构验证星,主导全球首个3GPP 6G标准立项,6G专利申请和高价值论文数居全球运营商前列。发布全球首台算力路由器,开通全球首个800G空芯光纤传输技术试验网,原创提出的G-SRv6技术体系实现全球规模部署。构建自主可控的天地一体网络能力,提出星地深度融合技术路径。研发量子+核心能力,助力量子VoLTE高清密话正式商用,攻关量子计算与6G网络融合技术,勇闯颠覆性技术无人区。
三是向下扎根,构筑企业硬核优势。研发的国内首款可重构5G射频收发芯片“破风8676”实现海外商用,助力打造低成本小站和大功率直放站。发布全球首颗全调度以太网(GSE)DPU芯片“智算琢光”,助力构建高性能GPU集群。联合清华大学等产业伙伴开展了存算一体新型计算架构攻关,破解AI芯片高功耗问题。
四是向上赋能,支撑国家经济发展,为企业拓展市场新空间。面向低空经济、工业互联网、数据要素流通等战略方向,攻关战略技术和能力平台。主导5G-A通感一体,首创4.9GHz中低频段感知能力,研发低成本通信及感知技术产品。5G工业云基站获工信部揭榜挂帅项目支持。引领数联网(DSSN)从1.0到3.0的技术迭代,进入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关键技术路线试点。打造数据资产可信通证流通平台(DTCP),有力提高企业数据共享积极性。主导构建无源物联技术、产品和应用能力,开启百亿市场空间。
五是向外拓展,促进国际合作及能力出海。依托国际平台和香港,发挥GTI的国际影响力及香港创新院的“桥头堡”作用,持续引领全球5G-A/6G、算力网络等重点领域,实现Web3.0、5G行业解决方案等能力出海,与印尼金光集团签约成立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
恒心,深耕于多年的坚守
我们的研究领域,自2001年成立以来,从CT(通信)到ICT、DOICT、ADOICT,再从硬技术拓展到软科学,始终坚守在信息通信科技创新的主阵地上,在4G和3G项目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一等奖基础上,5G项目又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成果获得中国管理科学奖届最高奖项。我们深耕专利和国际标准化工作,自2002年申请第一件专利、提交第一篇国际标准文稿以来,已累计申请17000多件专利、提交32000多篇标准文稿,目前担任50多个国际组织领导职位。我们十年前开始人工智能研发,五年前成立“九天”科研特区,实现人工智能的跨越式发展。我们十多年前就着力吸引和培养高水平人才,目前拥有1位特聘院士,8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位集团级首席科学家,6位集团级首席专家,4位全球前2%科学家。我们高度重视青年人才成长,累计引进金种子100多人。我们也成为集团技术人才的黄埔军校,累计向集团输送580余名专业人才。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我们将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刻把握“两个大局”带来的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深刻把握科技创新的发展趋势和内在规律,锤炼决心、坚定信心、保持恒心,以更高水平科技创新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
锤炼决心,勇担使命
科技创新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党和国家对科技创新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部署,中国移动正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以更高水平科技创新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作为公司科技创新的核心引擎,我们将坚决担当起肩上的职责使命,发力原创技术、根技术,加快产出引领性、标志性的大成果。
坚定信心,发挥优势
我们党在新时代科技事业发展实践中不断深化规律性认识,积累了许多重要经验,为科技强国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中国移动主动融入国家科技创新大局,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研究院也在管理体系、人才体系、融合创新和科创平台等夯实了优势。我们将深刻认识把握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新机遇,积极拥抱“AI+”时代,为数智转型提供更丰富、更强大的能力,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价值。
保持恒心,脚踏实地
科技创新日新月异,新概念、新技术层出不穷,但科技创新没有捷径可寻。我们将按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发扬“爱国、创新、求实、风险、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只争朝夕、埋头苦干,一步一个脚印地开展科技创新,扎实推进中国移动“两个新型”升级计划、“BASIC6”科创计划和“AI+”行动计划,培育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
创新有我,奋斗有我。我们每个人都将保持创新的激情与活力,勇敢面对未知和挑战,满怀壮志、步伐坚实地踏入新的一年!
祝愿伟大祖国繁荣昌盛!
祝愿中国移动持续辉煌!
祝愿研究院与各合作单位共同成长!
祝愿研究院全体同事及家属新年快乐、幸福安康!
中国移动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黄宇红
2024年,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已经绘就,新时代新征程要求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4年,人工智能进入战略机遇期,6G标准启动进入研发关键期,量子信息进入持续突破期,新一代信息技术进一步成为科技竞争最前沿与主战场。
2024年,我们迎难而上、务实有为、锐意进取,成绩斐然。这一年,可以用“决心、信心、恒心”来概括。
决心,彰显于明晰的战略
我们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落实党和国家建设科技强国部署,瞄准中国移动“世界一流信息服务科技创新公司”定位,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打造科创红引擎,确立了研究院“做世界一流的信息服务科技创新核心引擎”的目标,积极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企业科技创新两个主力军作用。我们作为公司主力承担了大量国家科研任务,新增多项国家级科创项目,在5G-A国际标准、6G科学装置、人工智能等取得阶段性重大进展,有力支撑公司发挥央企“AI国家队”作用,推动AI赋能产业焕新;圆满完成国家专项科技任务,实现5G国产高端仪器仪表、国产超级SIM卡、大模型异构混训等攻关突破。
信心,源自高价值的成果
我们五向发力,产出更硬成果、创造更大价值。一是向核筑基,筑牢AI+时代的发展根基。研发“九天”系列人工智能通用大模型矩阵,支持全模态、全尺寸、全形态,发布2000亿参数多模态大模型。
二是向前开拓,构筑长远战略优势。面向前沿应用基础研究,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完成6G系统性布局,发射全球首颗6G架构验证星,主导全球首个3GPP 6G标准立项,6G专利申请和高价值论文数居全球运营商前列。发布全球首台算力路由器,开通全球首个800G空芯光纤传输技术试验网,原创提出的G-SRv6技术体系实现全球规模部署。构建自主可控的天地一体网络能力,提出星地深度融合技术路径。研发量子+核心能力,助力量子VoLTE高清密话正式商用,攻关量子计算与6G网络融合技术,勇闯颠覆性技术无人区。
三是向下扎根,构筑企业硬核优势。研发的国内首款可重构5G射频收发芯片“破风8676”实现海外商用,助力打造低成本小站和大功率直放站。发布全球首颗全调度以太网(GSE)DPU芯片“智算琢光”,助力构建高性能GPU集群。联合清华大学等产业伙伴开展了存算一体新型计算架构攻关,破解AI芯片高功耗问题。
四是向上赋能,支撑国家经济发展,为企业拓展市场新空间。面向低空经济、工业互联网、数据要素流通等战略方向,攻关战略技术和能力平台。主导5G-A通感一体,首创4.9GHz中低频段感知能力,研发低成本通信及感知技术产品。5G工业云基站获工信部揭榜挂帅项目支持。引领数联网(DSSN)从1.0到3.0的技术迭代,进入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关键技术路线试点。打造数据资产可信通证流通平台(DTCP),有力提高企业数据共享积极性。主导构建无源物联技术、产品和应用能力,开启百亿市场空间。
五是向外拓展,促进国际合作及能力出海。依托国际平台和香港,发挥GTI的国际影响力及香港创新院的“桥头堡”作用,持续引领全球5G-A/6G、算力网络等重点领域,实现Web3.0、5G行业解决方案等能力出海,与印尼金光集团签约成立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
恒心,深耕于多年的坚守
我们的研究领域,自2001年成立以来,从CT(通信)到ICT、DOICT、ADOICT,再从硬技术拓展到软科学,始终坚守在信息通信科技创新的主阵地上,在4G和3G项目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一等奖基础上,5G项目又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成果获得中国管理科学奖届最高奖项。我们深耕专利和国际标准化工作,自2002年申请第一件专利、提交第一篇国际标准文稿以来,已累计申请17000多件专利、提交32000多篇标准文稿,目前担任50多个国际组织领导职位。我们十年前开始人工智能研发,五年前成立“九天”科研特区,实现人工智能的跨越式发展。我们十多年前就着力吸引和培养高水平人才,目前拥有1位特聘院士,8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位集团级首席科学家,6位集团级首席专家,4位全球前2%科学家。我们高度重视青年人才成长,累计引进金种子100多人。我们也成为集团技术人才的黄埔军校,累计向集团输送580余名专业人才。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我们将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刻把握“两个大局”带来的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深刻把握科技创新的发展趋势和内在规律,锤炼决心、坚定信心、保持恒心,以更高水平科技创新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
锤炼决心,勇担使命
科技创新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党和国家对科技创新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部署,中国移动正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以更高水平科技创新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作为公司科技创新的核心引擎,我们将坚决担当起肩上的职责使命,发力原创技术、根技术,加快产出引领性、标志性的大成果。
坚定信心,发挥优势
我们党在新时代科技事业发展实践中不断深化规律性认识,积累了许多重要经验,为科技强国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中国移动主动融入国家科技创新大局,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研究院也在管理体系、人才体系、融合创新和科创平台等夯实了优势。我们将深刻认识把握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新机遇,积极拥抱“AI+”时代,为数智转型提供更丰富、更强大的能力,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价值。
保持恒心,脚踏实地
科技创新日新月异,新概念、新技术层出不穷,但科技创新没有捷径可寻。我们将按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发扬“爱国、创新、求实、风险、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只争朝夕、埋头苦干,一步一个脚印地开展科技创新,扎实推进中国移动“两个新型”升级计划、“BASIC6”科创计划和“AI+”行动计划,培育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
创新有我,奋斗有我。我们每个人都将保持创新的激情与活力,勇敢面对未知和挑战,满怀壮志、步伐坚实地踏入新的一年!
祝愿伟大祖国繁荣昌盛!
祝愿中国移动持续辉煌!
祝愿研究院与各合作单位共同成长!
祝愿研究院全体同事及家属新年快乐、幸福安康!
中国移动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黄宇红